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管窥(六)

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管窥(六)

时间:2019-03-04 01:10:32

相关推荐

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管窥(六)

作为这个问题的最后一篇,这里对于北朝辞赋的发展略作简要的说明。关于十六国北朝文学及学术的发展,之前我在《十六国北朝文学及学术的演进大略》已经略有分析。关于北朝辞赋的具体分析,首先还是涉及到其包括的时间范围的界定。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认为,北朝辞赋应该将十六国时期亦纳入讨论范围,是依此说。北朝赋的创作实绩总体而言不如南朝繁荣。这主要由于三个原因。首先,北方连年战争,社会也多有动乱。《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士民涂炭,故文章黜焉。”其次,北方总体而言文化积累较为薄弱。宋武帝北伐,收罗府库藏书不过四千卷。北魏孝文迁都,曾向南齐借书以充实秘府。其后尔朱氏作乱,书籍文献又遭损毁流落。其三,在地理上,北方留守士族形成“坞壁”,家族群聚以自卫的模式强化了对于儒学伦理的重视。具体的文化表现,也就反映出对经学的重视。这使得北朝应用文体粲然可观,而抒情文学相对沉寂。然后,也正是因为北朝文化的相对落后,朴实的学风使得其脱免于南朝绮靡轻艳之弊病。概而论之,北朝辞赋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十六国时期的辞赋创作、北朝人赋作及入北南人赋作

1、十六国时期的赋作此期可知赋家不过15人,有作品传世者仅一人,作品存目12篇。从数量上即可知其时文学事业之萧条。这一阶段的创作主力主要是留北士族,如后凉段业,作有《龟兹宫赋》《七讽》《九叹》、西凉刘昞、粱中庸作有《槐树赋》。而少数民族的赋家亦大多深染汉文化浸润,如前赵刘聪《盛德颂》、前秦苻融《浮图赋》。2、北朝赋的三个视角考察北朝赋可以做三类比较,一是将北魏前期与后期相比较;二是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相比较;三是南朝与北朝相比较。首先,如之前论述北朝文学演进时所述,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是北魏学术和文学由衰微不振的前期走向振兴发展的后期的转折关键。前期作者中,河西籍贯的赋家所占比例远高于后期,而后期的作家多为河东籍贯。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后期赋家中新增了一类,即王族宗室人员,如元顺《苍蝇赋》。王族宗室参加到文学创作,一方面表明了北朝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们以其社会地位,有利于提高赋体地位,普及赋的创作。就题材而言,前期的内容主要围绕宫廷生活及王朝政治,没有向更为深广的领域开掘。唯独张渊存《观象赋》,以对自然天象的描写意存封建。隋代李播《周天大象赋》即受其启发。北魏后期在题材开掘的深广度上都超越前期。体物抒情写志的赋作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体物讽谏类之作,诸如甄密《风赋》、卢元明《剧鼠赋》。而自抒情志的作品,包括卢元明《幽居赋》、邢昕《述躬赋》、袁翻《思归赋》等等。

北齐与北周的文学创作现象,前文已有论述。总体来说,北齐不排斥文学,而北周实行关陇本位政策,企图建立一个精神上独立的文化系统。北周官职行所谓周礼,建六官,文学上命苏绰作《大诰》,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就赋家而言,北周人才不济,不过元伟、李昶、释慧命等等数人。北齐则有较为出名的魏收、邢劭,还包括刘逖、杜台卿、卢询祖、阳休之、魏季景等等。与南朝相比,北朝辞赋在题材选择和内容表现上,都更受汉魏两晋赋的影响。京都大赋在北地仍有生命力,如段业《龟兹宫赋》。东魏由洛迁邺,梁祚、高允作《代都赋》、裴景融有《晋都赋》《邺都赋》、魏收有《皇居新殿台赋》、邢劭有《新宫赋》等等。北朝文风质朴,偏重实用,辞赋创作亦浸染此风,讽谏美刺之作较多,诸如《剧鼠赋》《蝇赋》。就由南入北的赋家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侯景之乱,梁元帝迁都江陵至江陵陷落,即梁末动乱至王朝覆灭时期,赋家大都进入北周,除颜之推转入北齐,其余包括庾信、刘璠、颜之仪诸人。二是陈隋之际,此时入隋者包括王冑、虞绰、虞世基、江总等人。南人入北,飘零身世激起了他们的故国乡关之思和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代表作如庾信《哀江南赋》、沈炯《归魂赋》。他们的文学根柢是南朝的,而入北之后的经历丰富了他们辞赋的内容与思想,在北朝文学中自然出乎其类。

由此,我们大体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发展大略,此系列主要参考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在东观学术演进对魏晋辞赋的影响,以及北方“坞壁”的世家族聚现象对北方文学文化的影响方面,窃以为或仍有开拓之空间。参考文献:《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