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古代文学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时间:2024-07-12 11:03:11

相关推荐

古代文学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刘勰评价曹植诗歌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王粲“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01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钟嵘《诗品》列之于上品

02建安风骨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特点。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03《咏怀诗》八十二首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04曹操诗歌的写作特点。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馀首,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曹操乐府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

05曹植诗歌的创作分期及前后期诗歌内容。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任魏王后,诛杀曹植心腹。曹植位为藩侯,实同囚徒,汲汲无欢,终于在忧愤中死去。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典型作品则是《赠白马王彪》。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第三类是述志诗。第四类是游仙诗

东晋时期流行的诗歌是玄言诗。代表人物孙绰、许询。

06太康诗风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07《咏史》八首

左思的《咏史》八首,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08结合作品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题材内容。

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09结合作品,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物色可以概括为: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

锺嵘《诗品》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

010永明体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是沈约和谢朓。

011宫体诗

得名于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宫体诗”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

012徐庾体

所谓“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梁书·庾肩吾传》)。

013吴歌西曲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有所差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于宋、齐、梁、陈的居多。

014《西洲曲》

《杂曲歌辞》中还有一篇抒情长诗《西洲曲》。这首民歌可能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内容是写一个青年女子的相思之情,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法,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015《木兰诗》

《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划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016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谢灵运。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和“尚巧似”(锺嵘《诗品》)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017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

他将满腔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其诗歌的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是鲍照诗歌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此外,鲍照的诗歌在山水描写方面也颇有特色。他的山水诗以五言古诗为主,在风格上与他的七言乐府不同,以深秀幽奇、严整厚重为主要特点。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018南朝民歌的写作特点。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着特点。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019谢朓对山水诗和新诗体的贡献。

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他的诗歌创作就体现了这一审美观念。要达到“圆美流转”,语言的清新流畅与声韵的铿锵婉转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谢朓是“永明体”的积极参与者,他将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020简要说明庾信的文学成就与承前启后的地位。

庾信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庾信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庾信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五言组诗的体制,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直承阮籍《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饰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021《登楼赋》

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是《登楼赋》。善于自然地切入当下最真实的情境,而并不刻意地显示对道家或儒家思想的归宿感,即景抒情,情境交融,因而更易于感人。

022《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由于作者与山水互为“知己”,因而能对“山水之美”作亲切生动的描述。《水经注》中关于江南水道风景的描摹,文学意味更为浓郁。晋宋地志作为山水散文的胚胎,在南朝并没有引发出文学上惊人的成就,却在北方的郦道元那里得到总结和发展。《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江淹代表作《别赋》、《恨赋》

023《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024《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