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艺术 平遥彩塑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艺术 平遥彩塑

时间:2021-12-17 10:33:14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艺术 平遥彩塑

本文乃作者屌人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平遥是山西中部的一个县城,早在南北朝(公元420一581年)就建立了许多庙宇,是僧人聚居的禅林。它和古平城(今大同)在佛事兴灭盛衰的遭遇中有相似的命运。不过古平城郊外留下的云冈石窟里的佛像是石刻,而平遥县境内庙字的神佛则主要是彩塑。如果说云冈石窟气魄宏伟,那么平遥却显得亲切,神秘而迷人。平遥的雕塑技艺精湛,确有魅力。使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到那里去巡礼的愈来愈多了。比如文庙金代(公元1115一1234年)的石狮,似在绕圈追逐,动感很强,大街上有明代的琉璃九龙璧,穿云腾海,建造的时间比北京故官的九龙壁还早几百年;离城不远的镇国寺,保存有五代后汉(公元947一950年)的建筑和彩塑。

云冈石窟

总之平遥雕塑材料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保存有从南北朝到明清近千年的作品。但无论什么年代的作品,“传神与充满生命力”却都是这里雕塑显着的特色。平遥的塑泥在干硬之后,质地坚固,有石质的光泽,易于长期保存,大概这也是平遥泥塑兴旺的原因之一吧!平遥的雕刻数量之多,技艺之高,也和传说中古平遥雕塑名工巧匠辈出有关,五台山及有些大庙名作,就出于平遥雕塑工匠之手。所以到了平遥,就象到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博物馆一样。而平遥双林寺的彩塑,则是平遥古迹中的一颗明珠。双林寺是平遥的一个寺庙,建于北魏(公元386一534年),原名中都寺。北齐(公元550一577年)时改名为双林寺,双林寺有十座大、小殿堂,殿内保存有几千件彩塑,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火,经过修理补充,现在这些塑像大都比较完整,显然出于艺术高手之作。

平遥雕塑材

双林寺庙前布局开阔,在门前高耸的屋檐之下立着四大金刚巨像,一字并排,酷似室外纪念性离塑,它和放置在建筑物外的米开朗琪罗所作的《大卫》相比,其气势毫不逊色。这些雕像显示出巨人般的力量,它的尺寸比例、排列方法和形象塑造,都不同于一般庙宇的格式。它别具一格,表现出雕塑家的才华和创造性。金刚是佛教的护法神,不少庙宇把这些金刚塑成青面獠牙、凶神恶煞,突出威慑感。甚至采用入门抬头见金刚的布局,使进入庙宇的人冷不防地发现巨大的恶神正从两边的上方拿着武器朝自已打来,以表示威慑的力量:而神佛却是微笑着的。双林寺舍弃这一怕一喜的雕塑布局,而采用另一别致的手法。门外四大金刚的塑像高约三米,作者采取高个子大汉的比例,吸取了古代武士的形象特征,用大体积强调起伏的手法,通过强壮的体魄和坚实的造型,表现出金刚的勇猛和巨人的气魄。

四大金刚的塑像

这个形象是以生活形象为基础的概括和提炼,而不是抄袭与模仿,也不是机械地按照做神像书本所规定的样式尺寸去制作,它是精气充足、神情集中,整体连贯的壮美形象,冰冷的黏土已变成为热血沸腾的“武士”,真是难得的佳作。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像,保存得较为完整。这四尊天王是描绘魔家四将,每座高在两米以上。他们手中分别拿清风剑,琵琶、雨伞和蛇,这些法宝在打仗时可以摄取敌人灵魂,呼风唤雨。在庙里他们也是护法神,象征“为民造福”。门东侧的东方的天王,手拿清风剑,是“风"的象征,“南方增长天"手中拿琵琶, 用调节琵琶音调的形象来表达“调”的含义。门边西侧有“西方广目天”,他手持雨伞,表明“雨”的意思。 “北方多闻天"右手拿蛇,左手托塔,显示恶蛇顺服的情节。

这东南西北四天王的手中法宝,组成了“风调雨顺”四个字,象征着人们祈求吉祥的愿望。这四位原是战神的嘴家四将,虽然都显示着有力和威武,但他们并不威吓观众,而且通过艺术的特殊处理吸引观者喜欢它,这说明塑像的艺术技巧是很高明的。

四尊天王

韦驮是卫护观音菩萨的佛教护法神,性格机智而勇猛,但许多描写韦驮的雕像过于呆板,甚至类似白面书生,也有描写为鲁莽武士的,往往落入俗套。双林寺的韦驮塑像,立在观音的旁边,虽然像高不过一米六,却似威武雄壮的巨人,他身穿盔甲,是武将的打扮,但两肩双膝及腹部的兽头装饰,又使他不似一般的武将。猛兽形的头盔使他颇似以智勇诱杀猛虎的猎者。重心在左脚的韦驮左手握拳,头略转而凝视前方,正是搏斗前监视敌人的动作。塑像的衣带飞舞,人物闭嘴张鼻, 眉眼间“精神外朗,神采傍映”,完全是静中含动,文中蕴武,机智而勇猛的形象,他不是抽象虚幻的神,而是古代生活中猎人与文武全才的大将的综合性格与形象的写实。

韦驮雕塑

东西两厢有千佛殿和千菩萨殿,四壁满布悬塑,这是华丽而精美的雕塑艺术群,数以千计的神佛和美丽的仙女,形成立体的中国工笔重彩仕女图画,非常迷人。说到迷人与美貌,则《渡海观音像》更为出色。观音是佛教神话中一个深入民间,救人苦难的大神,为了把受苦人渡过苦海而作幻变化身,有时出现三头六臂,有时变为老翁、少妇以及少女的形象。《自在观音》是她深入民间时的化身,她既有维纳斯的美貌,又有雅典娜的威力。《渡海观音》就是《自在观音》中的一个,双林寺《渡海观音》半裸上身。

双林寺最使雕刻家恋恋不舍的,首推罗汉堂的罗汉。佛教中的罗汉是各教派开山立说的学者,有着坚韧不拔、刻苦治学的共性,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奋斗经历。双林寺的十八罗汉,相当于真人大小,其中尤以坐着的十四个最为精彩。这些罗汉,有的沉静默思,有的侃侃而谈,有的侧耳细听,有的激烈争论, 或是艰苦的老者,或是勇于求知的少年,都是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最突出的是通过动态与形象的描写刻画出各罗汉不同性格的深度,利用线、面、体积等手法及艺术科学法则,使雕塑的结实感很强,似乎这泥土的塑像可以经受高山滚下也能无损分毫。

双林寺雕塑

《伏虎罗汉》就是一个例子,这座像造型显示的力量和猛虎驯服后听用的情节,象征这罗汉有伏虎的本领。由于它特别安静、闭脊嘴。也称做哑罗汉。这座塑像的基本形似一座山,首先给人以稳定而静止的印象,细看则感到精锐之气上行,内势集中在双眼,亮开胸膛的上衣边沿和风帽前沿连成一长方形,突出头脸部分,种种技巧都使观者集中于头部,特别是罗汉的双眼,威猛而有神,有强烈的动感,它与全身的静态构成鲜明的对照,特大的双目就似黑夜中的月亮的光辉,挺直的衣纹显示性格刚劲,平整的外衣和起伏明显的露胸部分形成强烈对照,加强了形象柔中有刚的涵义,符合罗汉信念坚定的特性,这些罗汉形象生动而不媚俗,构成风格独特的塑像使人百看不厌。在总体上看,这些表现惊讶。沉思、怒视。 微笑、雄辩的罗汉群像虽表情神态各不相同,但互相呼应,手法简练,变化微妙,为古罗汉之精品。平遥为雕塑艺人之乡,雕塑精品之多如雕塑的森林,使前往巡礼者无不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中国雕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