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艺术 地下雕塑团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艺术 地下雕塑团

时间:2023-10-07 18:53:25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艺术 地下雕塑团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雕塑的“奇迹”是描写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它是历史的再现,是我国历史上的无价之宝。强秦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统一需要依靠军队,始皇陵的兵马俑是强秦军队的再现。过去几年的发掘现场(一号坑,长270米, 宽70米), 如今已矗起一座规模奇伟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当登上博物馆大厅的检阅台时,看到的似乎是一只雄赳赳的秦国大军正在烟尘滚滚中迎面开来,军容十分壮观。观众就好似当年检阅军队的皇帝。那前卫是由二百一十名手持弓弩的勇士组成的三排横队,横队后是身披铠甲的步兵护卫着三十八辆驷马战车组成的长长纵队。威风凛凛,声势浩荡。真如古诗说的:“秦军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陶兵马俑雕塑初步发现时分存于三个坑内,一号步兵坑中,估计有人马俑六千个,其规模之大为世界所罕见。因此,一些外国的观者,给它以外号,称它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兵团”,这外号是名副其实的。兵马俑陶塑与实物同大,出土兵器很多,经统计已有万余件,全部武器均用实物,如将军手持的青铜宝剑,士兵用的戈矛弓弩、箭、戟、钺、吴钩、殳、镖等武器,具备了冷兵器时代兵器的三大类别,即长兵器、短兵器、远射兵器,而且多是青铜铸造。乘坐的马车和马车装饰等也都是实物。军队的体制,队列也完全是按当时秦军的规定设计陈列的。因此,它不仅是研究秦军的重要形象资料,而且也是研究秦代政治、军队、科技、文化的重要根据。

在我国历史上,出土过许多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不论是玉器、石器、陶器、铜器,其雕绘花纹图案多为神化装饰或动物形象。这些艺术品对于了解古代人的文化信仰、哲学思想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直接表现人的写实雕刻,反映祖辈生活和物质文明等的古代雕塑却很少发现。象秦始皇兵马俑这样大规模地描写生活中人物的雕刻艺术,是空前的,也是世界所罕见的。创作兵马俑的艺术家们,用纯熟的技巧描写了与他们同时代生活中的人物,直接地反映 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创造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形象,一般的群雕容易犯“千人一面”的毛病。

秦兵马俑却突破了这常规,其群像外形之丰富,令人赞叹。在这个以步兵为主体的长方形军队中,虽然武士们都肃立在那里,但神态与面貌毫不雷同,而是各有特色。有的昂然挺立,双唇紧闭,圆睁大眼,凝视前方,表现出沉着勇猛、刚毅善战的性格;有的容光焕发,生气盎然,表现出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神采;有的意气轩昂,若有所思,表现了足智多谋、身经百战的气概。若从年龄上来看,有留蓄寸须、阅历深宽的老兵;有强健粗犷、血气旺盛的壮士;也有嘴边无毛、满脸稚气的小伙子。从职务上来看,有出身行伍、富有作战经验的小军官,也有谨慎小心、唯命是从的土兵。

这些生动形象的刻画,既不是主观臆造,也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抄生活,而是将生活中无数形象进行归纳、提炼之后,创造出较之生活更为鲜明的艺术品。有人按已出土的人物形象归纳为二、三十类。若以现在使用的汉字形状作比喻,人物俑头部的基本造型,可以用由、甲、申、自、目、田、国、日、月、凤等十个字来概括。比如"由”字的结构形状是上小下大,即腮骨大于额顶,下大上小,正是健壮有力的武士形象。与“由”字形相反的是“甲”字,“甲”字形脸的特征是上大下小,额骨宽大、唇薄、下巴尖、腮骨瘦小,这种形象表现为机敏(在前锋俑中较多)。

“申”字形则是上下尖小,这种脸型一般极为少见。而与“申”字形脸相反的则为“田”字。“田”字脸俗称四方脸,浓眉大眼,唇厚鼻宽,有敦厚朴实之感。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国”字脸型近似“田”字形,但比“田”字脸稍长、略秀,有敦厚带内秀之感,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物。“凤”字形脸与“国”字脸型相似,但有胡须,有严肃中 带内秀之感。“日”与“月”字脸型是长而清秀。以字形作为人脸型的分类,是传统技法,此法现仍流行于民间艺人之中。这些不同的脸型,配合五官的变化,却构成每个俑的形象特征。如眼角的上挑、下搭或平展,就能成为杏眼、猴眼、醉眼或丹凤眼等等。眉的粗细与走向的不同也会构成柳叶眉、卧蚕眉、剑眉、八字眉等不同的眼眉。至于耳、鼻、唇等亦同样如此。由于每个部位的形状和组合的不同,就构成了形象的特征。

因此也就产生了无比丰富的生活形象,构成俑群的对比与统一。这些对比与统一的艺术形象,不是盲目的外表模仿,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有着深厚生活基础的“归纳形象”。所以它的特征鲜明,对比强烈。从而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秦俑形象。对于塑像来说,头部与全身各部位的协调是重要而困难的。秦俑的艺术达到了头部与全身的和谐。人俑里既没有大头矮身、手长腿短的小卒,也没有细脖大肚、长颈矮腰的军官,更找不到一个张冠李戴、甲头忆身比例失调的畸形人物。这里的人物,比例正常。俑高为俑头的七个半头到八个头,身壮腿长,有魁梧体壮之感。

如若俑高为俑头的四个半头,即使把人像雕塑高达三米,也会令人感到那是侏儒。更使人们感兴味的,则是人俑的高度在1.76米至1. 98米之间,据说它们比秦代人的实际身材略高,那么要使塑像感到与真人等大而又有魁梧之感,塑像必须比真人略大的这一雕塑艺术的视觉规律,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为中国人所掌握了。秦俑的造型说明了无名的艺术大师们不仅洞察到和掌握了入体各部的比例,而且使其达到整体的统一与和谐。“和谐的造型规律”曾经被许多雕塑家所忽视。但秦兵马俑的创作者对这一规律的运用却已达到了自如的境界。

参考资料《中国雕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