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生命见证】抛锚于无限——和受恩的故事(一)

【生命见证】抛锚于无限——和受恩的故事(一)

时间:2019-05-18 05:39:14

相关推荐

【生命见证】抛锚于无限——和受恩的故事(一)

『似乎不为人所知』(哥林多后书五章二十一节)和受恩(M. E. Barber)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不只在世界里,就是在基督徒中间也是很陌生的,有人也许会发现她的名字曾出现于英文本的『荒漠甘泉』里,只此而已。她是英国人,但是世界名人录(who’s Who)里找不到她。她是个传教士,但是她不像李文斯敦,戴德生等,留下一些轰轰烈烈的事迹,她工作的范围不大,也许仅限于中国一角的荒僻乡村,不像卫斯理约翰能说:『全世界是我的牧区」。她写诗,但是不像查理卫斯理,以撒华滋等人的诗歌,几乎见于每一基督徒歌本诗集。她爱主,属灵生命成熟,但是不像陶勒,盖恩夫人,慕安得烈等有许多着作留传后代。 她似乎是个孤单的客旅,静悄悄地来到这世界。一八六六年生在英国Suffolk的Peasahall这个地方,六十四年后又静悄悄地走了。在这短短的人生旅程中,她曾两度答应主的呼召,抛弃了家园,只身飘洋过海地来到几千里外,那时候是十分落后的中国,在靠近福建省城的一些地方住下,默默地把她一生最好的时光献上,为主工作,忠心到死。当她被送到墓地安葬时,有位弟兄讲起马利亚的事说:『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像马利亚一样。』一生得她助益很大的倪柝声弟兄,当时虽不在场,但后来感慨地说:『她为主把她自己糟蹋了。』在属灵名着『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其中的一章『福音的目的』(见单行本『枉费』)里的信息,也许是和教士一生最好的写照。 有一次有人问她:『作工的条件是什么?』她回答说:作工的条件就是肯为神不作工。得她帮助的一些中国年轻人为她着急,稀奇她为什么不出去设立聚会,到些较大的城市作工呢?住在一个小小的乡村里,什么事情似乎都不会发生,对于她简直是枉费。那时候一位去看她的弟兄几乎是嚷着对她说:『没有人像你那样地认识主,你最能活读圣经,你不看见周围的需要么?为什么你不出去作一些事呢?你坐在这里,什么也不作,实在是枉费时间,枉费精力,枉费金钱,什么都枉费了!真的枉费了么?五十几年后的今天,人们清楚了,她是神在中国种下的一颗生命的种籽。这一粒种籽确曾孤单,卑微,隐藏。但是感谢神,祂使她开花结果,只有神知这有多少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得着了她属灵的帮助。稀奇的是,神使她结果累累,但她活着的时候,神却不让她知道。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道路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满了膏的香气』(约翰福音十二章三节)和受恩故土到荣耀里去已经五十余年了。当时得她帮助如今还健在的人已是屈指可数,时间不能冲淡和教士给他们深刻的印象,一位在少年时见过和教士而今发已斑白的姊妹仍能记得:她是中等身材,蛋圆面孔,给她的印象是『慈祥,稳重,敬虔,端庄,满了主的光辉,使人坐在她身旁,感到浑身温暖。』她说话的时候声音柔和,充满喜乐,能讲流利的福州话,逢人总是堆着充满了爱的笑脸,使人看了,会忘记人间的苦楚。论到和教士给人的属灵供应,这位姊妹回忆说:『她所释放的话语,满有亮光,满有生命,会叫人撇下一切,终生跟随主。』另一位曾是和教士的学生,同工,并『真儿子』的,现已高龄的弟兄回忆说:我初次见她时,她眼如闪电,发如银丝,脸面发光像天上的使者,颜容慈爱像人间的母亲,行为极其圣洁,服装极其朴素,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与其他侨居中国的外国人不一样。行事为人非常谨慎,不仅有好名声,也有好榜样,事事处处都是为主,为着荣耀神。』 在那一本『正常基督徒生活』里,作者倪柝声常提起一位在属灵上影响他很深的老姊妹,所指的就是和教士。当她被主接去时,他发表感想说:『她是主里一个顶深的人,她与主的交通和对主的忠心,在我看来是世上少有的。』后来无论是在讲台上,或私下的谈话中,也常提起她,他说:『我一生中,她给我的帮助最大。」又说:『我一生一世顶大的幸福,就是叫我能够认识和教士。』一九三三年,倪弟兄访问英美,并会唔一些当时着名的基督徒领袖,像潘汤,乔治卡亭,雅各戴乐,史百克等人后,他说:『我真不容易能再找到一位可与和教士相比的,也许有一位弟兄可以。』一九三六年他和一位同工谈到事奉,曾很感慨地说:『若是和教士还在,我们的光景应该是不一样。』他形容她是一个发亮的基督徒,只要走进她的住处,立刻觉得神在那里。倪弟兄起首为主作工的时候,心里定规无论如何要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就自认已遵行神的旨意了。但是什么时候他去见一见和教士,和她谈一谈主,读一读圣经,就叫他知道自已是不够的。 和受恩姊妹住在白牙潭的时候,常起来为主说话,神不只藉着她的话语表达祂的旨意,也藉着她这个人说话。倪弟兄有一次作见证说:『我听到好多弟兄姊妹谈到「成圣」两个字,所以我就去研究成圣的真理,我在新约圣经里找出二百多节,关于「圣」的经文,把它都背熟,都编好,但什么叫「成圣」我仍不清楚,我里头感觉是空的,直到有一天,我碰着这位老姊妹,她是那样的圣洁,那一天,我的眼睛被开启了,真正看见什么叫作「成圣」。我所碰着的那个人就是圣洁的。那一个光够厉害,那一个光叫我往前,那一个光叫我无法逃避,那一个光叫我看见「成圣」』。 一九二二年,和教士五十六岁,倪弟兄尚年青,得救才两年,心中有许多蓝图,美丽的思想,动人的计划,等着神来批准,以为他有千百件事,若一旦实现,一定好得无比。他兴奋地带着这些到和教士那里去,想用这些事来说服她,替她主张,这一件那一件都是该作的。他后来见证说:『在我还没有开始说明我的计划之前,她先说了几句极重的话,哦!光来了!使我深感羞愧。我的作为竟是如此的出乎天然,充满了人的成份。光一进来,事情就发生了,我被带到一个地步,只得向主说:「主呀,我的心思只注意肉体的活动,但是在这里有一个人,她完全不想这些,她只有一个动机,一个希望,就是“为着神”」』 在一张她曾用过的活页纸上,有这么一句话:『为己我无所求,为主我求一切。(I want nothing for myself, I want everything for the Lord)这一个向着主的祷告,也许是由一位伟大的国家领袖在他所写的自传中的一句话引发的,那一个领袖说:『为我自己,我什么都不要,我要什么都为着我的国家。后来倪弟兄也采用了这句动人的祷告,作为他的座右铭。无疑的,这个发自和教士深处的祷告,恰切的描绘并解释了她的一生。『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希伯来书十一章九节)和受恩教士第一次受差谴到中国,是在一八九九年,到福建省福州市,在仓前山圣公会所办的陶淑女子中学里教了七年书。她有基督丰盛的生命,溢流出美好的生活,吸引许多学生围绕在她身旁接受教育,因而引起了校长的不满,加于她莫须有的十大罪状,当她安静省察的时候,在主面前觉得:『姆指与小指争吵,都是叫头受伤,还是离开这里吧。』她就完全顺服,悄然地离开了陶淑女子中学,虽然如此,那些告她的罪状还是送到了英国差会的总部。那时她就学了在十字架阴影下默默无声的功课,宁可忍受委曲,不为自己申辩,直到差会负责人对她说:『我用职权吩咐你,不要隐瞒。』她才把一切的原委说了出来。后来她在英国遇见了潘汤弟兄(D. M. Panton);得了他许多属灵的帮助并一同聚会。潘弟兄是当时基督徒杂志『黎明』的主笔,是一位非常认识圣经预言并明白得胜真理的弟兄,他影响了和教士的一生“作一个等候主回来的人”。那时她在英国等候两年,等主再为她开路前来中国作工,那段时期,生活非常艰难。甚至连一块肥皂,都需要用信心祷告求主预备。终于在她四十二岁的那一年,她再度回到中国。这一次,没有一个有力的差会在背后支持她,陪伴她的只有比她小二十岁的外甥女黎爱莲(M. L. S. Ballard)。黎教士还带着少数私房钱,而和教士只拥有诗篇廿三篇作她唯一的产业。正像亚伯拉罕一样,用信心仰望主,负她一切的责任。当她们的船驶进闽江口的时候,她心中默默仰望神为她安排前途,这时她看到左岸罗星塔附近的白牙潭景色宜人,内心感觉这就是今后神为她所预备工作的地方,后来果然在白牙潭租到了房子,定居下来,房东是开辟孤儿院的院长夏姊妹。白牙潭是一个荒僻靠海的地方,而和教士所住的又是几间简陋的木屋,和她第一次来中国时,在福州城里所住的花园洋房相较,真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时候从福州到白牙潭,要先坐汽船到马尾,再用小木船渡到白牙潭,然后,还得沿山边小路走一程才能到达小山坡上的几间旧木屋,那就是和教士的住处了。山坡顶上的一间是她的卧室和她自己单独与主交通的地方,旁边一排房屋是为着接待用的。这“白牙潭”在她的心目中就像亚伯拉罕的迦南地一样是应许之池。神会中途收回这地么?事实上确曾有两次惊险的经历,原因是房东夏姊妹曾两次坚决要把房子收回给孤儿院用,并且派了土木工将房子整修了一番后,要她在限期内迁离。眼看这些房屋要被收回已成定局,然而她相信神的应许不会落空,她镇定安然地向神祷告说:“父神啊!求你坚定你的应许”。结果房东先后两次,都派专人来说:『整修好的房子仍旧由你们来住下罢。』从那时起,直至一九三〇年和教士安息主怀里后,仍由黎爱莲教士继续在白牙潭工作,一直到一九五〇年她回英国才离开了这神所应许之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