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想起儿时过大年》郝菊月

《想起儿时过大年》郝菊月

时间:2022-02-23 04:01:23

相关推荐

《想起儿时过大年》郝菊月

老话常说“一进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腊八粥的香味还未散去,芝麻糖甜蜜的味道就又扑面而来了。家家户户都在为迎接新年准备着……

“二十三人口全,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着吃,二十七去割肉,二十八门去打酒,二十九门上贴,三十蜕皮,初一磕头……”在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吟唱和翘首盼望中,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有邻居来串门,“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吧!”“就这样吧,年有啥好过的呀?”“是呀,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一点也没有我们小时候过年有意思”“……”我们两个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话正好被在一旁玩手机的孩子听到了,她不禁问道“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有新衣服穿吗?有压岁钱吗?”孩子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重现出来……

是呀!小时候虽说缺吃少喝,但过年却是那么的快乐有趣。那时候各种物质不是很丰富,街上卖东西的比较少,要想买啥都得去赶集。腊月十二赶集时,母亲总会给我们姐弟每人扯一块布料,在灯下熬几个晚上,伴随着缝纫机的“踏踏”声,这些花花绿绿的布料就变成了我们合身的新衣服。试过之后,赶紧脱下来,叠得整整齐齐放好等过年再穿。过年母亲也要给每人都做一双新棉鞋。红的紫的灰的黑的各色灯草绒鞋面,套上松软的棉花做成鞋帮,用锥子和麻绳把鞋帮和事先准备好的千层底缝在一起,结实暖和的棉鞋就穿在了我们脚上。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给灶王爷供养芝麻糖,还要把灶王爷的神像换成新的。母亲告诉我们“二十三夜里灶王爷要上天给老天爷汇报工作,初一五更才回来,供养芝麻糖就是让灶王爷在老天爷跟前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求得来年平安顺利”怪不得灶王爷的神像两侧都写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字样呢!时隔多年后,我才明白。

二十四全家总动员进行大扫除。旮里旮旯,门里门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屋梁上的灰尘蜘蛛网都要清理干净,把新买来的画着小胖孩的年画贴在墙上。窗户玻璃擦得一尘不染,被子褥子拿到太阳底下晒晒。那时没有洗衣机,我和妹妹老是抢着洗床单被套窗帘。能洗的都洗了,该扫的地方都扫了,整个家里焕然一新。

还记得蒸枣花那一天,母亲往往要起个大早,把头天晚上就发着的面捨一捨活好。吃过早饭母亲就开始捏小花糕了。看着一个个面团经过母亲巧手的揉、捏、卷、剪、夹就变成了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糕,再在上面栽上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我和妹妹不禁也跃跃欲试,趁母亲不注意偷偷的拽下一小团就跑,母亲生怕我们不会捏弄坏了,浪费了粮食,佯装嚷我们,我们非但不生气,还会不住的朝母亲做鬼脸。母亲边捏边跟我们说“小花糕分两种,有三层的有一层的,三层的是给神仙供养的,一层的是上坟给祖先供养的。”捏完花糕还要包几个豆沙馍或者糖馍,用来平常吃,还要捏走亲戚用的馒头(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大桃酥特仑苏啥的,走亲戚都是拿馒头)。把全部馒头捏完后,父亲也把柴火劈好了,就该上笼蒸了,这时烧火就成了我们姐弟的活了,我们一个人拉风箱一个人添柴火,配合得很默契。不一会儿,屋里屋外到处都弥漫着馒头的香味。

馒头蒸好了,肉买回来了,豆腐磨好了,就到了二十九,该贴对子了。那时候卖的现成的对子比较少,大部分都是擅长书法的人把对子写好拿出来卖,或者边写边卖,有的人家干脆自己写,虽然字写得不怎么漂亮,但贴上去也一样高兴快乐一样吉祥如意。

贴好对子第二天就是三十了,三十中午的这顿饭家家都是大米饭配大烩菜,做饭时要多做点,要有剩余。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一顿午饭,意为“年年有余”。饭做好后要先给各路神仙供养饭菜,再给爷爷奶奶长辈们送饭(这跑腿的活往往是我们小孩子干的)。吃过午饭,母亲就该张罗着包饺子了,饺子也有两种,有三十晚上吃的和初一起五更吃的。三十晚上吃是一般的饺子,初一吃的是包有硬币的钱饺子。往往是家里有几个人就包几个钱饺子,起五更时谁吃到钱饺子就表示在新的一年有钱,吃得越多说明钱越多。三十晚上煮好饺子后,照样要给神仙供养给爷爷奶奶送饭。吃过饭,父亲和叔叔们还要去坟地给先人们布灯。

等父亲上坟回来,父母就带我们去爷爷奶奶长辈家里坐坐,唠唠嗑。我们小孩就聚在一起放炮仗,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合着我们的欢笑声一起传向远方。晚上八点全家人围在那18英寸的黑白黑电视机前,边吃瓜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一直到凌晨才完篇,我那时精神是出奇的好,能一直看到末尾,所以守夜上香的差事总是由我完成的(三十晚上的香火不能断,要一直续着)。在睡觉之前要把第二天穿的新衣服拿出来,把纸钱火鞭香蜡花糕等供奉的东西准备好,还要在大门里和屋门里横放根棍子,寓意是把一切妖魔鬼怪拦在门外,不让进家;初一起五更不能开柜,以防财宝流失,也要把菜刀剪刀这些凶器拿远点,初一早上不能拿针线,害怕在新的一年里忙碌……

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睡去,又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惊醒。急忙穿上放在枕边的新衣服,母亲把上供的花糕摆好了,我随着母亲在各个神位前烧纸钱上香磕头,一挂劈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后,年夜饭的钱饺子也煮熟了。吃过饭,我们就争着给父母磕头要压岁钱,这时父亲往往会出题来考我们“我家有只老母鸡,非常能下蛋,一直从大年三十下到正月初一,算算它一共下了多少蛋?谁先算出来先给谁压岁钱”“两个”“不对,365个”我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往往是我第一个拿到压岁钱,弟弟答不出来急得满脸通红,却乐的我和妹妹手舞足蹈。给父母磕完头,就去爷爷奶奶和同族的长辈磕头,每到一家长辈们都抓一把瓜子糖果给塞口袋里,还会给压岁钱,嘴里吃着瓜子糖果,手里攥着压岁钱,满脸的高兴和满足。给长辈们磕完头,再去坟地给自家的先人们磕头拜年……不知不觉中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迎来了新年的太阳。

小时候,年是父亲买回来的肉,是母亲做的新衣服新棉鞋,是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是长辈们给的瓜子糖果,是红红的对子,是劈里啪啦金花四射的鞭炮,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边聊天边看春晚的欢乐,是……

如今,年是车站里的拥挤,是白天黑夜的忙碌,是天南海北的奔波,是忙活大半天准备的饭菜谁都没胃口,是亲友聚会时心不在焉的边答讪边玩手机,是明明近在咫尺却用微信拜年,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铜臭气。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呀!”

好想回到小时候,重温一下儿时的年味。

【作者简介】郝菊月:林州市东姚人,喜欢读书,热爱诗词,闲暇时喜欢游走于文字当中,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