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古迹之王嘉胤纪念馆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古迹之王嘉胤纪念馆

时间:2024-02-14 14:19:31

相关推荐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古迹之王嘉胤纪念馆

说起明朝覆灭,王嘉胤是位绕不开的人物。王嘉胤故里行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到崇祯即位时,天下大乱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首先在陕西爆发,史书记载,最早揭竿的是白水县农民王二(1627年),紧接着就是府谷县的王嘉胤(1628年,崇祯元年)。虽然王嘉胤比王二晚一年,但在1628年冬天,王二就率队归了王嘉胤。此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都投到王嘉胤旗下,史家普遍认为,王嘉胤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创始人。

王嘉胤祖籍山西省偏关县,其先祖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移民到府谷。王嘉胤家境贫寒,十几岁失去双亲,他当过边兵,做过长工,下煤窑掏过炭,居无定所,直到起义时还光棍一条。起义后的第三年,即1630年,王嘉胤旗下人马有好几万,身边将领一百余人,军中还设置了左丞右丞等官职。这一年8月,王嘉胤抢了府谷县尧峁村张姓人家的闺女为妻。张家为府谷县的望族,闺女被贼寇抢去做了压寨夫人,张家认为是奇耻大辱,发誓要报仇。王嘉胤娶媳妇,结亲结成了仇。1631年夏天,延绥副将曹文诏在山西阳城重兵围攻王嘉胤的同时,收买了王嘉胤的妻弟张立位。张立位来到王嘉胤处,通过其姐姐周旋,取得了王嘉胤的信任,做了王嘉胤的帐前指挥。其后不久,趁王嘉胤酒醉,张立位杀死了王嘉胤。王嘉胤没有留下后代,他本人的出生年月也无可稽考,史书说遇害时大约40余岁,以此推断,其出生大约在1590年左右,和陈奇瑜属同时代人。王嘉胤从起义到被杀只有三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农民起义的烈火最终烧毁了大明王朝。

9月14日,我和几个朋友到府谷县宗常山上参观王嘉胤纪念馆。宗常山地处陕、晋、蒙三省区交界处,山上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真武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事前已知道王嘉胤纪念馆设在真武庙内,但转了半天,却没有找到。问院里一个老汉,他抬一抬手,原来我们就站在王嘉胤纪念馆前,只是上面的牌匾被前面的又一重房檐挡住了,不易发现。

严格来说,王嘉胤纪念馆还称不上是一个纪念馆,只有一间房,里面有一尊塑像,墙上有一些壁画,大概是讲述王嘉胤造反经过的。房门锁着,我们只能从门缝上观察拍照,也不知那尊塑像是什么材质的,也看不清壁画的详细内容。我有些失望,比原来想象得简单了许多。

纪念馆让人意犹未尽,10月的一天,我们再去探访王嘉胤故里。

大多数史料记载,王嘉胤是府谷县小宽坪村人,但府谷县从学者到民间都认定王嘉胤是大宽坪村人。因为大小宽坪村虽然相距不到五里,但大宽坪村的人全部姓王,小宽坪村的一律姓杨。我们相信本地人的结论,前往大宽坪村。

保德县城离大宽坪村不远,先沿黄河上行,从禹庙处过黄河,到黄甫镇上山即是,全程大约40公里。路经黄甫镇时,遇到一名五十多岁的村干部,这位老兄看样子中午用了不少酒,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我们问他如何看王嘉胤,他说王嘉胤是农民起义领袖,威着哩!说到起义时,这老兄语出惊人:“一朝一代,就得有起义的人,才能推动改革哩!”话不多,但很经典,不愧是王嘉胤的老乡。

上到大宽坪村,村口一长溜房子,是村委会,可以兼办红白喜事。靠墙的地方,有一通新立起的石碑,上刻“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王嘉胤故里”。

大宽坪村地形如其名,是在山顶一个宽大的黄土坪上,坐北向南,四面无依无靠,无遮无拦,看上去蓄不住多少风水。史料记载,这个村子形成于明朝初年。现在全村三百多人口,常住一百来人,都在五十岁以上。村里以务农为主,有些人开始在川里的工业园区干活。没有大富翁,也没有出过大官。村里照例没有学校,娃娃们都走了,有的回城,有的到黄甫镇上念书去了。

村口有几个老汉,问王嘉胤,他们说,就是这个村的。我们说想看看故居,他们笑答,几百年了,早没了。问大概在那个地方来着?回答说,有人考证过,说是在村前靠下一点的地方,但现在啥也没有了。我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攀谈,说到王嘉胤,他说那是义军领袖,村前的庙里有碑,碑上有王嘉胤。我问老汉,如果你生在那个时代,敢不敢起义?他沉吟一下然后说:“敢不敢?压得不行了就起义,总得生活吧!”

在村里转悠,遇到一位中年人,攀谈当中,我们说如能看看府谷一位老先生写的《王嘉胤评传》就好了,不料中年人说,他家就有,可以送一本,原来这位是村长。,府谷张育丰老先生写的《王嘉胤评传》出版后,送给大宽坪村一部分,每户发一本后还有剩余,村长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

村长家的院落很整洁,村长50岁,有一个秀气文静的儿子,22岁,已经结婚,小两口在山下的工业园区上班,每人每月工资三千多元。村长取出书以后,又让妻子取西瓜。西瓜取来,没有切块,而是一劈两半,然后每一半上放一小勺,我们也不客气,捧起西瓜,用小勺挖着吃。村长的西瓜比市场上的好吃,村长骄傲地说,全村就他种着西瓜。告别时候,我们给村长回赠《黄河往西流》和《保德文史资料》。

大宽坪村的东南角上有一座新修复的庙,碑记上说,是一个龙王庙,原来很小,不知始建于何年,今年在原规模上,加盖了戏台,新建了钟鼓亭,起了围墙,搞成了大约两亩地大的一个院落。庙内有碑,碑文开头几句努力展示着文采:

“黄甫镇大宽坪村,左盘卧龙,龙势腾飞夺天时;右踞虎沟,虎啸神威占地利。古之名寨,豪杰辈出;榜眼朝臣王时通、义军领袖王嘉胤,俱为本村人氏。”

王时通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榜眼,做过御前头等伺卫。王时通在时间上比王嘉胤靠后,名气和影响也都没有王嘉胤大,但村中在立碑时还是把王嘉胤放在了王时通之后,体现了人们的一种观念。在大宽坪和黄甫镇走访时,说到王嘉胤,人们也没有把他抬高到革命领袖那样的地步,只是说起义领袖。多少年来,老乡们并没有把王嘉胤抬到高不可攀的地步,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自初中开始,接受了造反有理的教育,教科书说,中国几千年的进步,主要是靠农民起义推动的。农民起义每推翻一个封建王朝,历史就向前迈一大步。于是我想,能推动历史前进的,自然都是些神秘伟大的人。直到近些年,我才从王嘉胤这里,看到农民起义其实也很简单。眼看要饿死了,就聚集大批饥民抢夺地主富户的粮食,官府前来缉捕,大家就抄家伙对抗,反正冷兵器时代,人多就是优势。饥民遍地,雪球很快越滚越大,于是一支起义军就形成了。抢粮抢物的时候,大家只是为了活命,根本没有什么纲领和目标,大概连推翻皇帝的想法也不曾有,最多只想做一做山大王而已。后来能打闹到改朝换代,也是时势使然。所以与其说是农民推动了历史,还不如说是现实推动着农民创造了历史。想到这一层,就打掉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神秘感,看到王嘉胤也就是一个胆大的农民而已。

宗常山地势雄伟,古人把真武庙建于此,想来风水不错,离大宽坪村又不远,在这个地方为王嘉胤设立纪念馆是很合适的。我先想,如果把纪念馆搬到真武庙以外,搞成一个独立的院落,多陈列一些资料和实物,或许才更像一个纪念馆,再包装宣传一番,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但继而又想,王嘉胤一生的闪光点,也就是从扯旗造反到被杀害的三年间,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的痕迹实在太少,要收集资料和实物,只能是杜撰和造假,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这般,以简朴的方式,纪念这位流星般划过夜空的农民。

府谷县曾经是一个贫苦地方,进入21世纪以来,依托地下资源,成了全国百强县。王嘉胤是府谷县的名人,为他建纪念馆很有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王嘉胤原本偏远山村的一个穷苦农民,最终却为埋葬明王朝挖开了第一锹土,可见农民也不可不善待。参观王嘉胤纪念馆和大宽坪村,如能想到这一点,也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