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陆志平:课标的发展与创新——语文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陆志平:课标的发展与创新——语文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时间:2023-10-27 13:04:34

相关推荐

陆志平:课标的发展与创新——语文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语文素养”的提法,在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标里就有了,但对这个概念没有做界定。这次则作了明确的界定: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语文素养,不仅讲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讲品质,而且是在特定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时候几道考试题,不一定能考出素养来。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靠听讲做练习题是不行的。积累与建构有一个过程,不能立竿见影。

这次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比较简练。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指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把素养比作蛋,核心素养就相当于蛋黄。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如下图),课标都有解释。这里不再赘述,但提一点:表格“内涵及价值”最后一栏,包括语言的品质、审美品位、文化修养等都讲品质问题。还有几点也想提一提。

语文建构与运用,为什么把“积累与语感”“梳理与语理”放在一起?因为高中阶段不光要有语感,还应该有语理。但是,语感通过积累而形成,语理是在语感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而获得。

思维发展与提升,其实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不只是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文学创作才有审美鉴赏和创造,它牵涉到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等。即使一般语言文字作品与日常口头交流,也有一个美的问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是当代文化的关注与参与,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借鉴。

根据“素养—养成”模型建立了一个素养目标体系(如下图),12个目标可以分成四组,分别对应语文核心素养。

(未完待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