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陈毅追悼会上 毛主席看到一则挽联 嘱周总理给挽联主人安排工作

陈毅追悼会上 毛主席看到一则挽联 嘱周总理给挽联主人安排工作

时间:2020-02-11 12:11:52

相关推荐

陈毅追悼会上 毛主席看到一则挽联 嘱周总理给挽联主人安排工作

1972年1月10日下午三点,毛主席出现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陈毅元帅举办的追悼会上。

回忆起曾经在一起度过的艰难的革命岁月,想到在一起经历过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在看到相伴四十余年的老友的遗照,毛主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老泪纵横。

突然,毛主席的目光被一则挽联吸引,那则挽联上写着: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这简直就是陈毅元帅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毛主席看了之后就赶忙问秘书:这则挽联是谁写的?

得到答案后,毛主席就嘱托周恩来总理道:“你是总理,拜托你给这则挽联的主人安排一个工作吧。”

这是怎么回事?这则挽联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他跟去世的陈毅元帅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毛主席要给他安排工作呢?

挽联的主人,陈毅元帅的至交好友----张伯驹

陈毅元帅葬礼上出现的这则挽联的主人就是张伯驹,陈毅的至交好友。

张伯驹是民国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张伯驹家里非常富有,称得上一句富甲天下,特别是张伯驹父亲张振芳在世时,在清朝做官,任职的还都是一些非常有油水的职位,因此,张伯驹从小就在非常富裕的家庭里长大。

年轻的张伯驹

但是,在官宦世家长大的张伯驹却并不喜欢当官,他清楚地看到了官场上的污浊,对官场深恶痛绝。尽管张伯驹在年轻时为了继承父志进入过军旅入职,但也就是挂一个职务,并不负责具体的事物。

比起在宦海沉浮,张伯驹更喜欢文物收藏。特别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张伯驹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文化界和投资金融上,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为我国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伯驹对文物的喜欢,不仅仅限于个人收藏,更加倾向于保护文物,用尽自己的力量去阻止我国珍贵文物流落海外。有时候甚至会斥巨资购买因战争而流落海外文物。

在建国之后,张伯驹并没有把这些文物视为自己的私有物,而是慷慨地捐献给了国家,让更多中国人见识到了我们民族的宝藏。国家收到这一批文物之后,为了表彰他的义举,要给他20万元的奖励。

张伯驹老年

尽管当时张伯驹的家庭因为一些原因变得贫困,但他还是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并对工作人员说:“我捐献文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我们民族的瑰宝,并不是为了国家的奖励。而且现在国家正处于建设当中,把这20万放到建设中去,岂不更好?”

就这样一个心中有民族大义,且在收藏、诗词、书画等方面有着很高建树的人,在陈毅元帅去世后居然为他写了一副如此真挚的挽联,显而易见,张伯驹和陈毅是有很深的私交的。

因为毛主席和陈毅元帅有着四十多年的交情,一眼就能看出这一副挽联所表达的意思,也懂得这幅挽联与陈毅的生平是多么的贴切,同时,毛主席也看出了这副挽联中所包含着的深深的敬意。在了解这幅挽联是张伯驹所作之后,毛主席就问身边的秘书:“张伯驹和陈毅很熟悉吗?”

张伯驹与陈毅之间的深情厚谊

张伯驹和陈毅这对好友真正相识于建国之后的1957年,在这之前,他们尽管神交已久,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见过面。

陈毅

1950年,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当时张伯驹正好有个机会出差上海。于是就兴致勃勃地去陈毅的家里想要拜访他,与他共同讨论诗词歌赋和书画收藏。但是张伯驹这一次去得不巧,陈毅当时并没有在上海,而是出差去了南京。这一次他们两个人没能相见。

到了1957年,陈毅到北京去参加一个书画展览会,展览会上有很多名家书画,规格很高,这让陈毅非常惊喜。于是就立刻向工作人员询问这是谁举办的,了解到这不仅张伯驹牵头举办的,而且展览会上有很多名家之作都是张伯驹捐献的之后,陈毅很高兴,因为他早已和张伯驹神交已久,很想与张伯驹方面谈谈。于是,陈毅迫不及待地邀请张伯驹到自己家中做客。

两人在陈毅家中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陈毅对张伯驹的义举非常肯定,跟张伯驹说:“伯驹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的贡献,国家会一直记得的,我代表国家感谢你。”

之后两人又谈了诗词歌赋,这一谈,两人瞬间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恨不得大谈三天三夜。谈到起兴的时候,陈毅还忍不住拿出了围棋,和张伯驹对弈。两人在棋盘上杀的旗鼓相当,一直酣战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张伯驹

张伯驹晚年的时候,一直记得他和陈毅的这第一次见面,在回忆录里饱含深情地写到:1957年夏,始相晤于北京,坐接春风,陈帅如冬日可爱,平易近人,言谈爽快直接,全出于诚。

这第一次见面,陈毅的爽朗直接、平易近人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就深深的打动了张伯驹,让张伯驹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都不曾忘记。这一次见面,陈毅和张伯驹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两人不经常见面,但两人还是把对方放在了心里重要的位置。他们两人还经常互相写信,表达对彼此的关怀。

到了1960年,张伯驹因为一些原因,处境开始变得艰难。恰逢陈毅与好友于毅夫一起进京开会,在老友重逢相谈甚欢之际,陈毅忽然想起了张伯驹,想到他处境艰难,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就跟于毅夫说:“张伯驹是我的好友,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但是现在处境不是很好,能不能让他到吉林省去工作一段时间?”(当时于毅夫是吉林省省委书记)

于毅夫一听到张伯驹的名字,就知道这人在文化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与宣传部部长荣振庭商议后,立刻就安排张伯驹夫妻一起来吉林省博物馆工作。张伯驹在博物馆负责文物的鉴定工作。

张伯驹

在去吉林之前,张伯驹和陈毅又见了一面,两人又是一番畅谈。张伯驹告诉了陈毅自己即将去吉林省工作,并且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努力,为祖国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陈毅听了非常高兴,连连称好,并嘱咐张伯驹道:“到吉林去发展文化事业,这可是你的本职工作呀,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出一个好成绩的。”

到了吉林之后,张伯驹牢记陈毅的嘱托,兢兢业业的工作。每当成功修复了一件文物之后,张伯驹都会给陈毅写信,分享这份快乐。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特殊一些原因,张伯驹夫妻的处境开始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来辗转来到北京,户口却无依无靠,工作更是没有着落。

陈毅知道后非常痛心,但这个时候他已经患病,每天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尽管这样,陈毅还是非常关心张伯驹的现状,数次让自己的妻子张茜替自己去接济张伯驹,让张伯驹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张伯驹得知陈毅患病后,也非常难过,一直想要去医院探病,但却找不到机会。他一直想着,等过一段时间,陈毅病好回家后,他们就又可以见面了。但是,他却没有想到,1972年,陈毅在医院病逝了。

从陈毅妻子张茜口中得知陈毅去世的消息后,张伯驹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陈毅比他还小三岁呢,居然就这么走在了他前头。他一时之间回不过神来,呆立了好久才反应过来,想到陈毅曾经的音容笑貌和他们相处时的愉快时光,这位74岁的老人瞬间老泪纵横。

为了怀念陈毅,张伯驹在破旧的书桌前坐了整整一夜,提笔为陈毅写下了一副挽联,让人转交给了张茜。他还向张茜写信,希望能够参加陈毅的追悼会,送老友最后一程。但是因为追悼会的规格问题,张伯驹没能得偿所愿。

但是,让张伯驹没能想到的是,毛主席在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时候,居然会注意到他为陈毅写的挽联。

毛主席嘱咐周总理给张伯驹安排工作

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了解到了张伯驹和陈毅的深情厚谊之后,就立刻询问自己的秘书张玉凤:“张伯驹呢?张伯驹今天来了没有?”

得到否定答案之后,本来想和张伯驹好好聊一聊的毛主席陷入了沉思。他还是非常了解张伯驹这个人的,同样也知道张伯驹在保护文物上做出过巨大贡献。

1956年,年近六十的张伯驹就害怕自己死后手里收藏的国宝文物流落各地,在跟自己的妻子家人商量之后,就把自己曾斥巨资收藏的八件国宝级文物捐献给了国家。

在这八件文物里,有一个尤其珍贵,那就是隋朝展子虔的《春游图》。当时,这一幅《春游图》要被文物贩子卖到国外去,张伯驹没钱买,但是又不忍心让国家的宝物流落到海外,无奈之下,就咬牙卖了自己的一处居所,又东拼西凑的卖了一部分自己妻子的首饰才凑够了钱,买回了《春游图》,之后又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因此,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一幅展子虔唯一保存下来的传世之作。

诚如张伯驹自己所说:“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变卖家产换取的国宝,几乎都捐献给了国家。他因此变得生活困顿,但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想过要去变卖自己手里的文物。

想到张伯驹的事迹,毛主席心里很是感动,对于这样一位老人,国家要记得他曾经的贡献,应该给予他帮助。于是,毛主席就对周总理说:“像张伯驹先生这样的人才,国家还是要给予重视的,至少要保证人家的基本生活。恩来啊,你是总理,请你给他安排一个工作吧。”

周总理听后,深以为然,立刻就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几天之后,还在为陈毅去世而悲痛的张伯驹收到了一封来自文史研究管的聘书。这一封聘书,重新照亮了张伯驹的人生。

这一封聘书,包含着陈毅生前对张伯驹浓浓的牵挂,也包含着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人才的重视。

此后,张伯驹成为了中央文史馆的一名研究员。陈毅的妻子张茜想到陈毅和张伯驹之间的感情,委托人把陈毅生前的一副围棋转送给了张伯驹。

张伯驹摸索着打开了这个棋盒,看到这副熟悉围棋,他仿佛又回到了1957年的那个夏天,他和陈毅就是用副这围棋对弈的。期间,他们博古论今,谈笑风生。陈毅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如冬日暖阳一般温暖了张伯驹的心房。那一瞬间,张伯驹再也忍不住,伏案痛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