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北宋七古的线索隐于首尾 北宋七古的密钥隐于章法

北宋七古的线索隐于首尾 北宋七古的密钥隐于章法

时间:2023-06-04 03:15:43

相关推荐

北宋七古的线索隐于首尾 北宋七古的密钥隐于章法

宋人作诗和论诗,比起前代更加重视命意和布置。命意的新奇深远根本上取决于作者思想的独特性,而布置则是对意的展开与安排。

命意的曲折变化实际上有赖于精心大胆地安排章法结构。七古由于篇幅容量自由、形式约束较少,根据表意需要,收放自如地安排章法结构、统摄全局更加重要,也是七古具有错综变化、开阖跌宕风貌的原理之一。

此外,七古作为一种来源复杂、包容性强的诗体,比其他各体都更容易和适宜吸收其他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方法,对北宋七古来说,“以文为诗”即是最突出的表现。

北宋七古章法的变化

一、起首

在描写、对仗、叙述等起法中,最为人赞赏的往往是突兀奇崛的描写,在李白、杜甫七古中便多有体现,尤以声情激烈、脉络连接跳跃的“歌”诗鲜明。

以反常的奇象和悬念设置揭示题画主题,用夸张的笔法呈现惨烈的背景,再经历若干铺陈后才出现歌咏的主体“扶风豪士”。北宋七古继承突奇描写的起笔,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以宏阔惊奇之语直写对象,起到确立全篇气势风格、先声夺人的作用。

用奇笔直写,开门见山。另一种更有新意,主要不在于意象的奇崛,文字相对平常,而且与描写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就在突兀之外更有一种轻快飘忽感。

当然,这些手段也会掺杂并用,并经常与议论和描写结合。起首的对比与否定甚至可以延续至全篇,形成层层曲折的效果。

如梅尧臣此诗以叙事和议论为主,几乎不含描写,从内容上看比较枯淡,章法结构却很有特点。从起首到结尾,每一联都能形成对比或否定意味,前半部分是去年、今年、近日三次欲看花而不得,层层加深“挫折”,后半部分是自我辩解,否认偏爱洛阳牡丹,就增强了全诗的曲折变化。

二 结尾

以对仗起首,严格来说与描写、叙述性质不同,不是表现手法而是修辞方式,但在章法结构层面也很显特殊作用。七古并无对仗要求,若对句使用多,会更显结构整饬,而若诗人有意追求与律体的差异,则会回避对仗,甚至通篇散句单行。诗人也会注意对仗对篇章的调节作用。

主要作用是勾勒场景,引出感慨。更多的则是松散的并列对举,形式上经常伴随词句复沓,内容涵盖描写、抒情、叙事、议论等等。

理解为收束照应和宕开一笔的区别。这很能代表七古不同的创作思维和风格,一般说来,风格豪放恣肆,结尾多会宕开,将情感推至高潮,而若偏于精严布置,则更容易含蓄收拢,像李白七古结尾就多宕开,杜甫七古结尾则更重视照应。北宋七古这两种结尾方式都有佳作。

照应者如蔡襄《忆弟》,意境和情感都陡增气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北宋七古宕开一笔的结尾方式也有了深层次的变化,仍以苏轼最突出。

苏轼七古经常使用宕开式的结尾,但并非单纯一气冲荡,倾泻情感,而是有境界和思维的推进。有的在写日常生活时,能以豪壮之语推出新境界,如《徐使君分新火》写清明分火,取象平凡,气氛凄清,更为警绝脱俗。

而且,苏轼七古还经常是在题意已完足、可视为完整作品的情况下,结尾又加一层。如《登州海市》描写海市的空明奇幻,倒数第二联“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已写完海市消失,意境也高远缥缈。

北宋七古结构的变化

一 分段

北宋七古在创作生态上更深入日常生活和朋友的交际网络,就时常会同时涉及多个对象,诗人也善于将不同事物相联系或比较,于是呈现多种多样的分合结构。

这些结构变化本质上还是集中描写一事一人、专题专论的章法,北宋七古明显的变化是会处理更加复杂综合的对象和事件。

如梅尧臣《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以为答》,先以孟郊韩愈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总写来信,然后分而罗列了八首诗和一篇祭文的内容。

欧阳修《思白兔杂言戏答公仪忆鹤之作》同时写自家白兔和梅挚家的白鹤,基本是每联一句写兔一句写鹤,中间穿插合写以表达相同的思念寄托,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段落层次更为分明,分别用四句描写自己、吴瑛、陈慥三人,顺序安排又有深意,先写自己,再写为辅的陈慥,最后是寄诗的主角吴瑛,再额外用四句写吴瑛家中美景、退居适意,以引出自己寻访不遇,最后四句合写三人终会相见。

黄庭坚《和王观复洪驹父谒陈无己长句》与之章法类似,但更短小紧凑。又如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对王维与吴道子画进行议论比较。

此诗是先合后分再合的结构,合写称赞王维与吴道子的地位,再分别描写二者画,各用十句,大致均匀,但句式参差错落,内容也绝不死板重复。写吴道子画的重点是雄放迅疾的气势,赞美其传神描绘佛祖灭度的众生相,写王维画则强调清敦的意蕴,特别描写了丛竹的生动清晰,采取北宋七古常见的“以议代写”手法。

二 线索

收尾六句也用比较评论二者的方式再次合写,双收侧注,突出王维。对复杂事件的表现也会强化段落层意和线索结构的变化。

北宋七古经常可见对一段生活经历的记述,实际包含数个小事件。同样是表现复杂的事件,所不同的是未按照题目所示过程叙事,前六句先突出描写歙砚,其中五六句“样传孔子留庙堂,用称右军书棐几”可视为分别伏下后文八句写马察院和蔡襄,最后六句才出现自己,再次写主人赠砚,还补充了双方心理。

在与前人主题和构思有承续关系的作品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北宋七古善于吸收前人章法经验,又在段落层次和线索上加以变化和充实,不断产生新意。

三首诗都是作于贬谪之地,借花托寓身世,主题、结构、手法甚至遣词造句都颇有联系。

从韩愈到欧阳修再到苏轼,可以看到章法结构的不断丰富。首先,在线索上,韩愈纯以写杏花为主,诗人自己只在“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今旦胡为忽惆怅”“道人莫忘邻家翁”等句中隐隐出现,起到点染抒情的作用。

欧阳修就强化了诗人地位,明确描写了对花的喜爱、赏玩,孤标傲世、知音相惜的情感得到凸显。而苏轼更用拟人铺陈将海棠塑造成绝代幽独的佳人,将赏花叙写成一场偶然的相遇,充满感慨而发出叩问,这就从单向的观看、浅层的寄托转向宾主双向深度的交互,海棠与诗人形成双线索,交织辉映。

其次,在段落层次上,韩愈主要铺叙杏花生长的环境,构建了荒凉寂寞的深山与“曲江”“京国”的空间对比,结尾有联想未来,但“飘泊随西东”“邻家翁”也偏于强调空间感。欧阳修也描绘了夷陵寂寞乱山的空间。

同时,比起韩愈一气贯下的铺叙,他用“高枝绝艳无人顾”“真赏今才遇使君”反复提起人的观赏,增强了往复咏叹的韵味,而“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飞来自飞去”“根盘树老几经春”“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等描写体现时间流逝的感觉,结尾四句又引出空间对比,更为立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