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比孩子暑期补课更重要的 是家长的人生补课

比孩子暑期补课更重要的 是家长的人生补课

时间:2021-03-25 20:54:56

相关推荐

比孩子暑期补课更重要的 是家长的人生补课

一、最头大的是子女教育

问十个家长,至少有十一个头痛子女教育的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龙凤,几乎所有家庭都愿倾其所有,尽其最大努力,为下一代教育殚精竭虑,或买学区房,或托人择校,或补课,或上培训班,至于陪写作业,辛苦接送,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有的干脆把稚龄子女送到国外。

然后幸运者考上名校,一路考下去,或硕或博,于是极端的出现了学霸弑母博士霸坐,而更多的考试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考试机器,既不能孝养父母,又不能利益他人。

更令人忧虑的是,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下一代,竟然不能称之为人,因为他们既缺乏独立完善的人格,又不懂做人的基本道理,更没有合乎人道的行为规范。

多少家长在子女成人之后不断后悔,要是当初不只是盯着成绩,或者少些攀比心虚荣心,而是对子女更多一些素质教育,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至少不会让自己年老体衰时,还为子女操心费神。

二、然而有多少成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呢?

尽管社会风气仍是锦标主义功利主义盛行,但有部分家长已意识到小孩人格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提高孩子的修养,关键在于家教,然而,现在还有多少成年人受过良好的家教?

教育分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自从一百年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后,学校基本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培养的是做事的能力,而做人的道理学校老师基本不教。

做事容易做人难。

只掌握做事的能力,而不懂做人的道理,那只是机器人或牛马。

做人的教育依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断了上百年,自古以来被中国人重视的家教,既失去了历来凭依的价值标准,又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方法。自50后到10后,差不多六代人都没有象样点的家教了。

如果今天我们还有说某个人有家教,那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象过去的祠堂、寺庙、道观、书院,承担了社会教育的功能,是形成公序良俗的重要保证,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现在社会教育让位于电视电影自媒体,几乎是对年轻一代心灵健康人格健全的破坏。

曾几何时,素质教育成了一片空白。

我们拿什么去完成小孩人生中最重要的家教?

每一个小孩都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那面纤毫毕现的镜中,照见的是我们的缺乏教养。

如果家长再不补课,不去重新学习,那教育小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多成年人为了提升自己,或是花高价读MBA、EMBA,然而那只是混圈子,即使偶有所得,仍然只是大中小学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于个人修养无补;或是不断去参加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仍是技巧应用居多;或是自己看书学习,然而一本本畅销书,充斥着成功学的招术和言不及义的鸡汤。放眼四顾,学习无门。

南怀瑾老师经常提到一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传授知识的老师很容易碰到,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的大德实在是可遇不可求,那只有自学一途了。

三、让我们一起跟着南怀瑾老师学习

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了!大家办学校的要注意了,传统上,中国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从怀胎就开始教育了。古时都有规定的,夫妻分房,然后家里挂的画、有的东西都要改变,胎儿会知道。生出来以后重要的是家教,是家庭父母的教育,不是靠学校的。我看现在人,大都把儿童教育寄托在学校,父母家长自己本身却都有问题。

依我几十年经验看来,许多家长都犯了一个大错误,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书没有读好,希望孩子读好;自己没有发财,希望儿女赚钱发财;自己没有官做,希望儿女出来做官。这个目的是很严重的,每个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后托给学校自己不管,自己的言语行为又大多是乱七八糟的,影响到孩子。--《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讲到家庭教育,听起来是很普通的名辞。任何一对父母,有了子女,由婴儿至孩提,由儿童到青年,谁又不施管教?古今中外,哪个孩子又没有受过家庭教育呢?除非少数的例外,属于不幸者的遭遇,那就另当别论。因此,所讲家庭教育,岂非极普通而不成问题的问题吗?然而,如何是家庭教育的标准?家庭教育应该要怎样做?哪些父母才有资格担任家庭教育的主角?这等于说:凡是学校,都有老师,可是哪种人才有为人师表的资格?谁又是真正的好老师呢?所以当父母或家长的人,他自己本身的家庭教育,和他所受的其他教育,是否都够水准而无差错呢?这些都是决定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倘使讲家庭教育而忽略了这些问题,或者把问题青少年的过错随随便便,一概归咎于家庭教育,这就真成为家庭教育思想的问题了。

依照中国人一般通俗的观念来讲,大体上都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最完善、最悠久的伦理教育。历史悠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否最完善,那是多方面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论。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列有明训的,最早莫过于《礼记》。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了解自己的文化。至少,也须人人一读《礼记》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此不再详引。但是依照古礼——也可以说是古代的文化制度,童子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学习。以现代语来讲,便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换言之,古礼的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并非先以知识的灌输为教育的前提。所以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教育,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透过这个主要的中心思想,便可想而知中国古代,对于“洒扫应对”的儿童教育,也是在入学后开始。

难道六岁以前,在家庭方面,便没有教过“洒扫应对”的事吗?事实不然,所谓“洒扫应对”的教育,当一个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家人身教的薰陶,早已“耳濡目染”,所谓不教而教,教在其中已矣。六岁开始入学,除了注重儿童的生活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基础以外,便以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为前提,那便是:礼、乐、射、御、书、数等有关文事武功的“六艺”。到了十八岁入大学,才实施立身处世的成人教育。所谓“学而优则仕”,便是指这个青年阶段前后的教育而言。--《亦新亦旧的一代》

教育,我们小的时候,开始“六岁入小学”。六岁左右,中国几千年的《礼记》啊,传统文化,叫做“小学”。小学干什么?什么叫“小学”?先认字,认字叫小学。六岁先认字,那么六岁开始认字的,先学小学,先认得中国字。

然后呢,生活的教育是什么?洒、扫、应、对,家庭的教育。所以教育啊,中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为基础,不是靠学校的

现在的教育,我发现是,第一流人,家庭受最末等的教育。尤其在香港啊,在外面的华侨,在台湾,我所看到的,第一流的家庭,很有钱,两夫妻都是有汽车出去做事了,孩子生了呀,找一个菲律宾的、印尼来的保姆啊,哎,保姆,就交给她。所以第一流家庭的孩子,都受最末等的教育开始。

教育是从父母的言教、身教开始,由胎教到家教。像我们小的时候到别人家里去,人家看我们讲,哟,这个孩子是谁家的啊?嗯,人家说,哎,这个孩子是南家的啊,南某人的儿子。哦,很好噢,很有家教。没有说,像现在一样,他什么文化程度啊?他读到博士没有?哎,那不理你这一手,你拿到博士做官回来,一看你这个言行举止不对,哎,老辈子说,这个孩子没有家教的,还出去做官呢?这样骂人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南怀瑾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

现在的年轻人真可怜!家长们拼命要他们读课本,不许看小说,结果念得一个个呆头呆脑,念到大学、研究所都毕业了,而对于人情世故,一点都不懂。所以我常常鼓励他们看小说,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不喜欢他们读死书,有时候我带着他们看小说,武侠小说、传奇小说,无论什么小说都看。不过他们自己找来了什么小说,要告诉我一声,因为有一部份小说,如果还没有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则不必看,看早了,不见得有好处。小说看多了,会懂得做人,也会通晓人情世故。小说上的那些人名,差不多都是假的,而所描写的事情,却往往都是真的,在社会上就真的有那些事情。至于历史上那些人都是真的,但有些事情,你没有经验就无法了解。没有做过大官,就不知道大官的味道,那就只有看小说才能通晓。--《孟子与离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