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例谈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迂回”策略

例谈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迂回”策略

时间:2020-03-28 05:20:14

相关推荐

例谈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迂回”策略

■ 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游云云

“迂回”本是军事术语,在此予以借用,谈谈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怎样“迂回”解决难点,从而规避“学生篇篇练习,老师题题讲解”的高耗低效现象。

一、精准的学情分析是“迂回”的基础

“迂回”是策略,目的仍是解决学生现代文阅读中遇到的难点。如果单刀直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考点疑难,就无须“迂回”。若讲练低效,则需要先解决其他牵制性的关联问题,再突破难点,这就是“迂回”。要不要“迂回”,怎样“迂回”,都建立在精准的学情分析基础之上。

分析学情要“望闻问切”。“望”是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推知整体掌握情况;“闻”是聆听学生的课堂答问,分析思路清晰与否;“问”是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切”是通过得失数据分析,判断学生的共性疑难。分析学情要“重心下移”,不能让个别语文基础好的学生的学情替代了整体学情。

分析学情要辨清“病症”和“病灶”。试以辨别说明方法为例,有的学生会错把“举例子”的“例”写成“列”,有的学生会错把“举例子”写成“举例论证”。“病症”相同,但“病灶”却并不相同。前一种情况多因为粗心,后一种情况则是因为文体知识的混淆。如果后一种情况居多,这表明在文体知识的介绍上,教师功课做得不够。接下来,教师有必要选取典范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辨清“病症”和“病灶”,才便于“迂回”。例如,“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经过细致的学情分析,会发现存在两大类四小种“病灶”:1.不能准确辨析论证方法。主要原因有:①审题不清,没有辨析“哪种”和“哪些”的不同。②概念不清,没有理解“讲道理”和“道理论证”的不同;没有结合概念理解“比如”既是“举例论证”,也是“比喻论证”的标志词。2.不能准确分析论证作用。主要原因有:③思路不清,不能从“论证内容”和“论证效果”两方面来分析论证作用。④论点不清,分析论证作用不能准确落到“论证了什么分论点”上。

再深入分析,②③问题可直接在本专题解决。①是审题问题,此处可先点到为止,待同类资料丰富之后,可设计“审清题意,明晰要求”的专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题干中的常见要求。如“不超过10个字”是字数要求;“阅读③~⑧段”是范围要求;“填写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是词性要求;“用四字短语填空”“参照示例句子”是短语句式要求;“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是答题顺序要求,等等。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了,问题①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论点多是语段的中心句,④的问题说明学生抓取语段中心句的能力弱,而议论文语段结构较为简单,“总”“分”容易区别。找不到分论点,也说明了学生理清结构层次的能力弱。这样就找到了“病灶”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整合设计“理清结构层次,概括提炼中心句”的复习专题。表面上看,这与“论证方法及作用”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学生“概括中心句”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准确抓住“分论点”,论证作用的分析就顺理成章了。

二、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是“迂回”的关键

学习支架是指能帮助学习者达到更高层次水平的工具、策略和指导。之所以采用“迂回”策略,就是因为关联问题的牵制,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障碍。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弥补学生不完整的认知结构或强化不够稳定的能力结构,从而将其阅读能力从现有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笔者采用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搭建学习支架。

1.概念支持

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写作技法十分丰富。这些写作技法通常用约定俗成的文学术语来定义。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学术语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而课内,学生对文学术语的接触是随机的、点状的。因此,当遇到文学术语时,有必要给学生提供“概念支持”。

怎样提供“概念支持”呢?笔者曾以“技法”为主线整合课文,设计“技法及示例”专题,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文学技法及其典型示例。如《蝉》《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先抑后扬”,《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伏笔”,《紫藤萝瀑布》《贝壳》中的“托物言志”,《芦花荡》《故乡》《孤独之旅》中的“景物描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音乐巨人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羚羊木雕》中的“插叙”,《行道树》中的“对比”,等等。通过对课文典范材料的温故知新,学生加深了对文学术语的理解。再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外名著中撷取经典片段进行必要补充,示例品读,简化复杂概念,降低认知负荷,效果远胜过随堂的枯燥讲解。

2.思路支持

“思路”就是思考的路径。在现代文阅读中,“思路”包括“作者思路”和“答题思路”。若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作者思路”,就能较容易地理解文意。文章起承转合,学生往往因为忽略或抓不住“转”的部分,导致理解偏差,甚至读不懂选文。笔者曾设计过“抓过渡,理思路”的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标志性的词、句、段,如“既然”“因为”“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抓取“过渡内容”,从而理清文脉。这种专题没有直接解决“考点”,但能“迂回”地给予思路支持。

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很重要。教师应通过学习支架的设置,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思考路径。“概括提炼中心论点”是常见考点,从标题入手是很好的提炼方法。在设计这一专题时,笔者没有直接讲方法,而是请学生把《简单的意义》《另一种珍爱》《善败者不亡》《精神栖身于茅屋》《现代人须常存敬畏之心》《莫让“沙粒”藏鞋中》等22个议论文题目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标题有的是句子,有的是短语;有的直接点明论题、论点,有的使用了修辞。分类之后,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标题来提炼中心论点。

3.语言支援

现代文阅读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思路清晰,但“词不达意”。此时,需要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援。例如,在写人散文或小说中,常要分析人物形象或概括人物性格。很多学生读懂了文章但依然答不到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望闻问切”之后,笔者才豁然开朗:原来他们尚不知道有哪些性格类型,对表达性格的词语所知不多。了解“病灶”之后,笔者设计了“人物性格及示例”专题,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性格类型。这里试举二例:①尖酸刻薄,说话带刺,冷酷、没有人情味。如《故乡》中的杨二嫂:“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②好强,同“要强”,不肯落在别人后面。如《台阶》中的父亲:“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经过这样的梳理并随时添加新的示例,学生自己的“性格词汇表”便不断丰富起来了。这样的“迂回”专题不仅对分析人物性格有用,对人物描写的赏析同样有用。

当下,常见的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依托资料进行,这些复习资料多按照文体编选例文,依据考点设计习题。它的专题设计有合理性,但弊端在于,任何资料都无法基于你所教班级的具体学情。因此,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有必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迂回”方法扫清考点周边的障碍,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