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河里最多的一条鱼 让这家单位又拿了一次大奖

中国河里最多的一条鱼 让这家单位又拿了一次大奖

时间:2022-02-12 17:27:16

相关推荐

中国河里最多的一条鱼 让这家单位又拿了一次大奖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位于无锡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与的《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项成果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在颁奖现场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研究员告诉我,这项成果的作用有三个:

一、率先系统揭示了35种营养物质增强草鱼“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作用及机制,丰富了鱼的健康营养理论;

二、突破了国内外主要以生产性能为营养和关键饲料技术目标的模式,以“器官健康”和“鱼肉品质”为营养技术和关键饲料技术目标,研究确定了35种营养物质营养需要量参数8套,关键饲料技术23项,创新了保证草鱼“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营养技术和关键饲料技术体系;

三、首次以“器官健康”和“鱼肉品质”为饲料产品目标,研制了一系列水产专用饲料产品和配套技术。成果获得国家新饲料添加剂产品证书1个;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制定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获授权专利30余件,获有机、无公害鱼和产地认证证书30余个。该项研究成果在全国16个省市的企业推广应用,创造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过去养鱼是追求数量,现在更加追求质量、口感和安全。”戈贤平评价。

草鱼,是中国河流里数量最多的一条鱼。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3062.3万吨,而草鱼就达到了567.6万吨,相当于整个淡水养殖的“压舱石”。

这条鱼也广受国人喜爱。著名的西湖醋鱼,原料便是一条一斤半左右的草鱼。

▲苏式爆鱼的原料,也是草鱼,在江南的饭桌上很常见,过油后炸到焦脆的鱼块,淋上口味浓郁的酱汁,吸满了汁水的爆鱼,皮是脆的,肉是鲜的

近年来在广东声名鹊起的“脆肉鲩”,这种神奇的脆肉草鱼最适合适合切薄片打边炉,蘸上油碟,脆嫩鲜香。

“但草鱼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病害比较多。”戈贤平说,特别是细菌性病害,其实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的养殖环境及饲料密切相关。

“草鱼属于鲤科鱼类,这些鱼不像其他动物有胃,它只有肠道,肠道是它们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而草鱼的吃食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得肠炎的几率特别高。”

鱼生了病,以往的经验一般是上抗生素,也由此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问题。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通过饲料的“营养调控”,来维护草鱼的肠道健康。

从改变饲料到改变营养,从改变营养到提升品质,从提升品质到加大推广,在戈贤平看来,这条“国民之鱼”还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养殖现场

比如“脆肉鲩”,它的养殖时间需要三年,前两年就是普通的草鱼,在什么地方养都可以。要能达到肉质爽脆的效果,实现大变身,关键是在第三年的养殖中需要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这种温度需要持续三四个月,气温越高肉越脆。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正在加大工作力度,准备把脆肉鲩推向全国。”戈贤平说,目前江苏盐城已经在养殖这种鱼了,将来通过冷链,可以方便地运向全省各地。

和中国顶尖的淡水养殖专家面对面,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也让我获益匪浅,学到了不少新奇的知识:

比如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引进了一种紫黑翼蚌, 这种河蚌外形上与国内的普通河蚌没什么两样,但它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生长出美丽黑珍珠的淡水蚌。

中国是淡水珍珠大国,产量占世界的95%,但是颜色却很单一,多为白色系列,偶有粉色和淡紫色。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黑珍珠除了数量极其稀少的天然黑珍珠,只有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黑色南洋珍珠,年产量也不超过15万颗,大部分通过一年一度的国际拍卖会出售,故极其昂贵稀有。

淡水黑珍珠养殖成功后,其价格是同等级白色珍珠的5倍以上,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淡水黑珍珠的真身来了

但这个蚌引进到中国来之后,很长时间内养不好,研究人员费了很大劲才弄明白:它的宿主没了。

原来这个蚌的幼虫在生长期间需要钩在鱼的身上,但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河流里,它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和当地的一种石首鱼形成了稳固的共生关系,换了其他的鱼,幼虫要么不吸附,要么很容易掉落。

在中国没有它的CP,所以它就不开心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引进这种特殊的石首鱼就成了当务之急了。不过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了一个神奇的发现:这种石首鱼虽然生长在淡水中,但却拥有和大黄鱼一般的口感,浑身的蒜瓣肉,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高价值经济鱼类。

▲紫黑翼蚌的CP,淡水石首鱼,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精彩。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中海渔业公司一起来到云南红河,来到哈尼梯田,当时发现有两个问题:一是很多梯田水稻改种了苞米、甘蔗,“水作改旱作”,梯田失去了水的养护,坍塌、抛荒不断加剧,哈尼梯田这一世界农业文化双遗产可持续保护面临较大危机;二是很多小孩都是光着脚走路,可以看出这里确实很贫困。

梯田中有20~30厘米的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这里先养泥鳅,第一年就很成功。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农户在面积0.8亩的梯田中养殖泥鳅,很快就卖出了3600元,而且田里还有存鳅。之前单纯种植水稻,1亩田仅有700多元的效益,现在一下子收获这么多,农户很开心。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也很开心。根据梯田的特点,他们又选择了鲤鱼养殖,因为鲤鱼是杂食性动物,不但可以把杂草吃干净,还可以松土,所以把中心培育的国家新品种——福瑞鲤2号放入梯田,进行梯田“稻鲤共作”试验,也取得了成功。

▲从左边第二个开始,3名院士到红河进行现场测产,这应该是规格非常高了,一般情况下一位院士到场就很不容易了。左2,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左3,中国工程院唐启升院士,左4,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

于是,千百年来云南哈尼梯田只种一季水稻、半年时间放水养田、产值低下的耕作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稻田里金色的鲤鱼游来游去,既促进了渔业产业的精准扶贫,吸引了青壮年“回巢”,创新了山区渔业模式,又保护了“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我都忍不住要多点几个赞。

▲据说这种稻田里的红鲤鱼特别好吃

用我尊敬的一位老报人的话来说,农科院所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实验做到池塘边,将成果引入千家万户”,在一次又一次“追鱼”的过程中催生出了新的生产模式,不仅一次又一次地获得国家级的奖项,更在引领着农村和农民的转型,在如今的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 更增加了一抹新的亮丽色彩。

不要小看农业。今天我的这篇文章里,已经蕴藏着很多商机了。

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保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我深信,未来中国的广袤田野上一定蕴藏着更多的机遇,而像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这样的先行者,将在产学研结合、新与旧的交界处给出更多回答。

“金融街1号”往期文章推荐

关注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