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浅谈鸣虫葫芦《上》《下》

浅谈鸣虫葫芦《上》《下》

时间:2022-06-26 19:43:05

相关推荐

浅谈鸣虫葫芦《上》《下》

据历史杂文记载及现存实物佐证,以葫芦为容器,蓄养鸣虫之风始于明代。到了清代康熙朝,"范匏’【用人工制作的模子刻上阴文花纹,套在幼小的葫芦上,等秋后葫芦长大取出,葫芦的形状图文悉如人意】技术已经极为发达,以精美的"范制鸣虫葫芦’【也称匏器】蓄养鸣虫,在当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蓄养的鸣虫种类也更加丰富,故根据鸣虫的不同,陆续出现不同形状的匏器。

据范制鸣虫葫芦和蓄养鸣虫为业者百多年来的口口相传,以及专业人士研究发现,清代宫廷范制鸣虫葫芦自乾隆晚期盛极而衰,规模越来越小,极盛时期,皇家的各大园林种植大量"范匏’,但是,至道光年,已经缩小至仅有紫禁城慈宁宫小花园一块地种植。但在皇宫之外,北京地安门“永良”【乾隆之子】的王府开始培植"匏器’,永良之子绵宜,在沈阳开始范制葫芦。北京的古玩界及鸣虫蓄养传承者,对与皇家有关的范制葫芦统一叫做"官模子’。官模子匏器的主要特点是:图案繁复且精美清晰(如图)

据考证,"官模子’鸣虫葫芦绝大多数是蝈蝈葫芦,少有蛐蛐葫芦和油葫芦葫芦。据此说明,紫禁城里最多蓄养的鸣虫应是蝈蝈。所以,蓄养其他种类鸣虫的官模子葫芦,因数量稀少就更显珍贵了。官模子蝈蝈葫芦大小长短都有,以尖底最多,模印的图案题材丰富,有龙凤图案,有花鸟山水,有人物故事等等。清代几朝的官模子葫芦,只有道光时期的葫芦上有"道光年制’款识。官模子葫芦,可以在葫芦的表面,看到四道或者六道的范痕,四道的是,在四条梨木上刻好阴刻花纹,拼合成完整圆形图案套在幼小的葫芦上面,等其长成。这种模子可以使用多年,但是葫芦毕竟是植物,一年只能在秋季收成一次,受当年的气候,土壤,种子等自然因素影响,故可以收获到满意的成品,实非易事。六道范痕是这样来的:在七条梨木上,分别将花纹刻成阳文,组成完整图案后,在模子外面,敷大约2公分厚的泥,做出泥模子,泥模子晾干后,用火烧成瓦模子,这样就可以用一个木模子翻制出许多个瓦模子,这样可以大量使用在当年的葫芦上,加大收获量,提高成品率。道光时期,瓦模子开始被大量应用,使范匏技艺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步。

浅谈鸣虫葫芦《下》

道光后期,宫廷大规模种植"匏器’已经基本绝迹了,"官模子’种植虽然陷入低谷,但是,在充满生息的民间,范匏开始逐渐兴盛。

在河北省安肃种植的"范制鸣虫葫芦’,被鸣虫爱好者称之为"安新模’。随着养鸟蓄虫的流行,市场的需求加大,"安新模’的种植规模也日益扩大。"安新模’主要有两种形式的葫芦,一种光素无花纹,一种有花纹,但由于模子粗糙,花纹多不清晰,而且表现的题材简单,通俗。由于其价格低廉,当时多为普通老百姓所使用。

河北省三河县的刘显庭,所种植的"三河刘’葫芦【前文介绍过】,由于造型精美,使用顺手,深受追捧,但是价格昂贵,且数量很少。三河刘葫芦对后来的范匏技艺影响很大,咸丰年以后的"安新模’多有仿制,但行家里手轻易可以分辨其不同之处【前文有描述】。就连高高在上的官模子,也受到"三河刘’的影响,绵宜在同治年之后所种植的"官模子’,就吸收"三河刘’的经验,在种植过程中控制施肥量,以求葫芦"糠胎’(胎瓤长的不够坚实)的效果。随着国家动荡,国力衰退,"官模子’"三河刘’于清光绪时期基本终结了,至民国时期,"安新模’也绝迹了。

后来,天津有人开始"范制鸣虫葫芦’,宣家【人称宣大】最早,规模也最大,接着,史家【史老启】,李六,陈锦堂等人,也陆续种植。其时,天津所种植的葫芦,外形与清代有很大变化,多为"高身葫芦’后人称之为"天津模’。

解放初期,随着宣大,史老启等这些人相继离世,"天津模’也随之消失了......至此,200多年的"范制鸣虫葫芦’种植彻底停止了。一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古老的技艺在“文革”的废墟上开始起步,北京,天津才稍有小规模种植。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重视,加上农艺的发展,科技的发达,范制鸣虫葫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这一种中国特有的,可谓巧夺天工的传统种植工艺得以继承,发扬,光大。bg1bgb个人图书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