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一个规划师眼中的松江:走进仓城风貌区(二)——寻梦古桥 追忆古今

一个规划师眼中的松江:走进仓城风貌区(二)——寻梦古桥 追忆古今

时间:2019-08-16 05:20:53

相关推荐

一个规划师眼中的松江:走进仓城风貌区(二)——寻梦古桥 追忆古今

作者:黄婧(注册城市规划师 高级工程师)

在梦境与现实之间,隔着烟雾弥漫的长河,必须穿过桃红柳绿的河岸,跨过通向彼岸的石桥,才能到达理想的河岸。

仓城风貌区内如数珍宝的石桥,曾独领风骚数百年,以其优美的线条横卧于古河道两侧,承载了仓城沉甸甸的历史,托起过数百年的繁华,链接了松江古城的古与今。

数百年前,航运繁忙之际,她承担起这个城市主要的交通功能;数百年后,朝代的更替,城池的变迁,社会的革新,几多风云变幻,早已是物是人非;而遗存的大大小小的桥,不仅仅是风貌区内主河道上美丽的风景,更多的是留给后人那些无限的追忆。

目前,仓城主要河道上留存的石桥有跨塘桥、大仓桥、秀野桥、秀塘桥、秀南桥、年丰人寿桥等。

寻找云间第一桥——跨塘桥,就像寻找一个遗失的旧梦,过往的烟云,独树一帜的云间诗人、画派与各方英雄,都已随着桥下的流水而远去。

人间四月天,风停雨住,沿中山西路往西行约300米,便来到曾经闻名遐迩的跨塘桥边,不难发现古桥依旧古朴而绚丽。

行走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跨塘桥,拾阶而上,向桥的更高处走去,站在的桥的中央,眺望桥下的流水,仿佛听着的是时光流淌的声音,数百年来,这座石桥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桥下穿行繁忙的过船,漕运起航的船队,盛大的祭祀节庆,都一度远去,今日的经历也当成为昨日里的旧梦而远去......

跨塘桥的北侧几个地块H34-17,H34-08等已经出让后开发建设完毕,中山西路八米的公共通道H35-16,H34-12与公共绿地H34-07已经借助开发商的建设面目一新;桥的南岸,规划的公共绿地,尚未列入改造计划。走过桥,到达河的南岸,步入传统街区,感受着新与旧、时尚与传统、现实与复古的对话。

云间第一桥

即跨塘桥,位于仓城风貌区西侧花园浜与古浦塘交汇口东侧。三孔石桥,南北向卧于河道上方。桥长40米,宽4.62米。高约八米。

桥始建于宋代,名曰“安就桥”,初为石桥,后改为木桥。明代成化年间,在原址上重建石桥,称为“云间第一桥”,据说当时为松江府内最大的桥,其形状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虹桥类似。

有传闻说,一次在端午节时,乡亲们上桥相拥看龙舟比赛,将桥压塌了,不少村民落水。明(1465-1487年间)在旧址重建,改木桥为三孔石桥。桥柱上刻有“南无阿弥佗佛”字样,似乎是祝福经过桥的船只平安顺利。

据史书记载该桥梁在清康熙、光绪年间都有修缮过。目前的桥在1986年重修,在1985年7月被列为松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陆蒙《跨塘桥》诗云:“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一声清鹤唳,片月在沧浪。”

关于这个桥,还有不少故事与传说,但最经典的还是关于陈子龙的故事。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也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明末清初年间,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被押赴南京,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途径松江跨塘桥附近,乘守者不备,投水而溺亡,以身殉国。

斯人已逝,古桥犹存,连同桥边的祭江亭,无不向寻梦古桥,追忆古今的世人述说着松江仓城的厚重文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