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唐代“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4-07-02 19:20:58

相关推荐

唐代“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流传至今的唐代“论画诗”描绘出了水墨山水画用笔和用墨挥洒自如,求新求异,呈现出一派气韵生动的水墨山水之美。

同时,唐代论画诗揭示出了唐代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功能:娱情作用、艺术交流作用、装饰作用。唐代论画诗有二百多首,在这些论画诗中承载了许多关于唐代山水画的信息。

一、唐代的绘画艺术体制逐渐完备,创作蓬勃发展

打开一部唐代诗集,发现有大量的“论画诗”。各门艺术都是相通的,而诗与画又是艺术百花园中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姊妹花。唐代论画诗涉及到唐代绘画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唐代绘画笔墨技法和评赏理论地反映,这就为我们研究唐代绘画提供了生动而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唐代山水画的信息,同时结合唐代绘画史论着作,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唐代山水绘画艺术的真实面貌上。这无疑是一种新的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的视角,这种新的研究视角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清晰和客观地揭示唐代山水画艺术的状况。

魏晋时期,在绘画与诗歌两种艺术门类的交叉领域出现了咏物(画)诗。南朝梁代着名诗人庾信作《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种优美画卷,这标志着诗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绘画艺术,诗画关系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许多着名诗人都专门做过题画诗。其中大诗人杜甫因为题画诗做得多且工而尤为引人注目。由隋至唐,青绿山水画向着更加精细、状物的方向发展,更加看重绘画的写实因素。

向世人展示了唐代青绿山水画卷深远辽阔的取势布局,显示出当时山水画在超越空间布局上有了独特的安排,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步骤,对山水画走向成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青绿山水画是初盛唐时期山水绘画创作的主流,创作者还多为御用画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意味。

唐代的水墨山水画是在青绿山水画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和完备之际才刚刚起步的,但其发展却十分迅速。自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开始,出现了水墨山水画坛上的代表人物:王维、张躁、郑虔、项容、王墨等人,他们奏响了这个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交响乐。但是时至今日,由于传世摹本说服力不强,我们已经很难弄清唐代水墨画的真实面目。

二、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国绘画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在六朝以前,绘画主要是统治阶级鉴戒教化的一种统治手段。唐代对绘画教育功能的认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以张彦远为代表的唐代美术理论家继续强调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张彦远认为绘画具有与儒家正统典籍同样的功能。由于出身和阶级所限,张彦远等人更倾向于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用宣扬教化的视角看待绘画,它在对大唐“焕烂求备”的绘画的功能认识上,明显乏于生动性和全面性。

在唐代论画诗中,诗人对于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功能的认识和理解与当时艺术理论界的阐释大有异处。他们更多地是将绘画当作艺术品来看待,这虽然与诗歌的特性不无关系,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绘画审美功能的格外重视。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审美意识自觉的时代。在绘画领域中,宗炳和王微已经有了对绘画审美娱情功能的认识。到了唐代,随着山水画的流行,这种审美意识更加发展。

诗人将那种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然揽入怀中的得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快慰的惬意和欣喜若狂的兴奋。自然之山水被画家描绘得十分形象生动,它们或是寂静安宁、飘飘渺渺,或是生机盎然、清新明快。比之山水画,意在宣扬德行教化的人物画和虚无飘渺的宗教画在审美娱情功能方面则显得十分乏力。其实,山水画在审美娱情功能方面的突出表现也是它在唐代快速发展并得到世人喜爱的最重要原因。

源于文人士大夫对绘画的喜爱,赏画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雅好,成为文人雅士集会中的一项游戏内容。在聚会或宴席间,主人拿出自己收藏的得意之作,文人们便纷纷对画作进行品评和鉴赏,并付之以诗歌来吟咏。

这种以图画为题材来吟诗作诗的活动对诗人的创作有着双重考验,它要求吟诗者必须对绘画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绘画在与诗歌相提并论、逐渐成为士大夫吟咏和鉴赏对象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文化地位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三、山水画因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渐渐跻身于艺术品的行列

文人画又称为“士夫画”、“士人画”,系指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不同于宫廷画院画家和民间画工之画。宋代苏轼首倡“土人画”,明代董其昌最早称之为“文人画”。文人画的重要特征是在绘画创作中寄托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强调儒、道、佛诸家哲学思想涵盖下的自身人品、学问、才情以及操守的修炼等。追求神似,脱略形似,崇尚笔墨意趣;主张诗书画的结合,注重意境之美。

唐代以前,从事绘画活动的大多为画工,绘画只是技艺而非艺术,绘画的教化功能远远大于它的审美功能。从唐代开始,绘画创作主体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介入,而且由于盛唐以来绘画消费的主体由皇室向文人士大夫阶层下移,阶级认同感使得赏画者更加青睐文人之画而非茴工之画。

盛唐以来有一大批文人从事绘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卢鸿一、郑虔、王维、张垛、刘方平、朱审等等,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属于士阶层。

唐代有许多诗人开始从事绘画创作,其中最典型最为人所熟知的要数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王维。王维的绘画带有较强的主观抒情性,这种抒情性是通过诗意来体现的。苏东坡评价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将诗与画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融合的境界,这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小诗文有话说

唐代论画诗为我们研究唐代绘画打开了一扇具有独特角度的窗子,从本朝诗人的视角看本朝绘画,后世能够更为立体、更为栩栩如生地了解到唐代山水画艺术的面貌。

一方面它与唐代绘画的一些史论着作相符合相补充,另一方面大量的论画诗描绘了唐代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的影子,揭示出当时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和审美取向。

参考文献:《民族精神的形象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刻意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与诗的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浅谈语文教学与美术的整合》、《何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关系论略》、《谈诗与画的相关性——“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