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医针灸治疗黄疸 附医案

中医针灸治疗黄疸 附医案

时间:2023-01-30 12:41:43

相关推荐

中医针灸治疗黄疸 附医案

凡治黄疸病,首先应分阴黄阳黄。阴黄者多为虚寒之证,治宜培补气血,温补脾阳。阳黄者,多为实热之证,治宜清热、渗湿、泻脾。凡黄疸而伴有表证者,当开魄门以发其汗,从汗而泄其湿热;若湿热胜,表里症兼见者,则当用双解法。凡治黄疸,当利小便。

【病因】

感受外邪、饮酒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

【辨证论治】

阳黄

症状:身热烦渴,燥扰不宁,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身黄鲜明如橘皮,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有力。

针灸治疗:胆俞、中封、阳陵泉、内庭、三阴交等,腹胀配中脘,呕吐配内关,便秘配大肠俞。

阴黄

症状:身热不渴,喜静恶动,胸闷不饥,大便滑泄,小便清长,身黄如烟熏,舌苔润滑,脉象沉微无力。

针灸治疗:脾俞、公孙、中脘、足三里。配命门、天枢等。

黄汗

症状:身热黄肿,腰以上汗出,染衣如柏汁,腰痛如有物在皮中,两腿冷,小便不利。

针灸治疗:肺俞、合谷、胆俞、三阴交,配足三里。

瘀血黄疸

症状:面目黎黑,少腹胀满疼痛,或见腹有肿块,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身黄,发热,脉象沉结。

针灸治疗:肝俞、膈俞、三阴交,配章门、中脘。

【医案】

徐×,男,62岁。

初诊:1981年1月16日。

病史:身黄,目黄二月余。患者以往无肝、胆病史,近2月来,右上腹略感胀满,继之面目及全身肌肤黄染,日渐加深,溲赤如红茶,皮肤瘙痒,大便呈绿色,无发热,外科确诊为阻塞性黄疸。

舌脉:舌苔黄腻,质暗红,脉弦。

检查:中上腹及右上腹略有压痛,未及肿块,面目及全身肌肤黄染,小溲黄赤。

肝功能检查:SGPT86u、AKP132u、SB5.2mg、SB7.2mg。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诊断:黄疸待查(阻塞性黄疸) (西医)。黄疸 (中医)。

治法:清化湿热,利胆退黄。

方药:绵茵陈30g(后下) 山栀9g 炒黄芩9g 柴胡9g 金钱草30g 广郁金9g 鸡骨草15g 赤茯苓、猪苓9g(各) 制香附9g 香谷芽12g 青宁丸9g(包) 赤芍、白芍(各)9g

随访:服7剂后,大便日行2~3次,黄疸未见加深,右上腹胀满亦减,舌苔黄腻较化。1月30日复诊时,肌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皮肤瘙痒已止,小溲色淡,大便日行2次,色已转黄。

按:患者面目肌肤黄染,症属“黄疸”,《景岳全书·黄疸》:“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明确了黄疸的发病与胆汁外泄相关。此证乃肝胆瘀热挟湿交阻,木郁而不达,肝胆互为表里,胆依附于肝,胆液不循常道,泛滥于肌肤所致。治疗以茵陈蒿汤加味,清化湿热,疏利胆胆。茵陈、山栀合金钱草、鸡骨草倍增利胆退黄之功;青宁丸即大黄炮制而成,下而不猛,配赤芍泻血分瘀热,伍赤猪苓淡渗利湿,使湿热从二便分利,肝胆郁热渐清,小溲由黄赤转清长,胆汁循道不得外泄,则肌肤黄染,皮肤瘙痒亦渐消退,本案治疗半个月,虽黄疸尚未退尽,从病情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病已愈大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