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意谓性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意谓性动词

时间:2023-12-03 11:13:54

相关推荐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意谓性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意谓性动词

当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后,如果当事人(一般指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表示的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时,这个名词便活用为意谓性动词了。

例如:

1、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政治。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的人,灾殃必定落到他身上。

名词“宝”因为带了宾语“珠玉”而活用为动词,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它表示当事人(主语"诸侯")主观上把宾语“珠玉”看成这一名词“宝”所表示的事物。因此“宝球玉”就是“以珠玉为宝”,名词"宝"活用为意动词。

2、卒曰:“臣欺君。”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资治通鉴·周纪四》)

〔译文〕兵士说:“我欺骗您。”田单说:“你不要说了!”于是把他当作老师。

名词“师”也因带了宾语“之”而活用为动词,与其宾语的关系也是意动关系,它表示当事人(主语“田单”)主观上把宾语“之”看成这个名词“师”所表示的内容,因此,“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3、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译文〕孟尝君把我当作客卿。

4、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苟子·王制》

〔译文〕南方出产羽毛、象牙、犀皮、铜精和丹砂,然而中原地区得到了它们,并把它们当作财货。

5、舅出,翁;妗出,媪也。云兄之嫂之。(《聊斋志异·云翠仙》

〔译文〕舅父出来相见,(原来)是个老头子;舅母出来相见,(原来)是个老太婆。(云翠仙的母亲)称他为哥哥,称她为嫂嫂。

例3、4、5中的名词“客”、“财”、“兄”、“嫂”都活用为意谓性动词,与其宾语构成意动关系。“客我”即“以我为客";“财之”即“以之为财”:“兄之”,即“以之为兄",“嫂之"即“以之为嫂"。

识别名词用作意谓性动词的方法与识别名词用作致使性动词的方法一样,

首先确定该名词是否活用作动词了,

然后再根据上下文意来分析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还是当事人主观上把宾语所表示的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

如果是行动上的问题,就是名词用作致使性动词;如果是认识上的问题,就是名词用作意谓性动词。

如,“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里的“王之”,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语法书把它归入意动关系,有的则归入使动关系。那么,究竟是使动关系("使他成为王”)呢,还是意动关系(“把他当作王”)呢?

根据这个标准:如果是行动上的问题,就是使动用法;如果是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意动用法。我们认为是使动用法,即“使他成为王”。因为“把他当作王”不是一种行动做法,而是当事人主观上的一种认识。如果是这样,与文意不合,而且怀王与诸将这种“约定”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诸将也不会赞同,只有怀王“使之成为王",对诸将才有诱惑力。所以这句中的“王之”应是使动关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