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生活 教育 情感 心理问题?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生活 教育 情感 心理问题?

时间:2022-01-21 23:50:31

相关推荐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生活 教育 情感 心理问题?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那么,造成 留守儿童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 、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我曾对类似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最需要谁的帮助?A老师B同学C父母D爷爷或叔、伯,其中选C的占98﹪。这说明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奈地说:没办法呀,家里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租田地种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二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四 、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4、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五 、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六、 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孙晓雨,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天津打工已多年,他和年迈的奶奶一直被寄养在姑姑家。在幼儿园他是一个令老师头痛的“问题儿童”,调皮、捣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对幼儿园的所有活动缺乏主动性,做事缺乏毅力,没有刻苦精神;性格倔强、固执。与小朋友相处也是矛盾重重,做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急躁,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孙小雨小朋友的事例只是一个个案,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其实孙晓雨小朋友是留守儿童中的沧海一栗。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七、农村 “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1、亲情抚慰上的欠缺直接导致的生活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半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存在严重的思念家人现象。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2、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生理知识营养不良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儿童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3、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注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一是留守父亲或母亲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劳动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另外,留守母亲一般比留守父亲多。调查表明,留守母亲约占45、39%,而留守父亲约占13、44%。留守母亲通常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很难进行有效辅导。二是祖辈教育孩子力不从心。父母都外出务工,祖辈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浅层照顾,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状况堪忧,普遍存在着留守儿童的缺乏亲情关爱而自闭,学习成绩不好比例较大,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等问题。我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在我近的从教学生涯中,留守儿童的教育越加使我感到更多的困惑和无助;同时我也相信这也是同行们一直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那么,怎样给留守儿童一条健康成长之路呢?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留守儿童,发掘问题的根源,共商教育之策,给留守儿童一片绿色的草原和蔚蓝的天空。

八、农村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况且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受生活环境的制约,他们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程度甚低,况且儿童时期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在生活上需要依赖,学习上更需要兴趣催化剂,心理上更需要抚慰;此时的农村留守儿童正缺少这些,但我们必须要指出的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是无辜者,然而他们却是社会转型期问题的承受者。我们不能给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有过高的要求,主要还是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机制方面去找问题和从根源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分析: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学习与生活上缺少鼓励,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被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辈有一方在家,由于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辅导、督促的力度也被大大削弱。再加上孩子本身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生活上追求享受。在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懒惰贪玩,太多的物质享受很难使孩子养成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惯。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另外一种情况刚好与此相反,这些留守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这些留守孩子不仅生活上得不到照料,还要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操持家务,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方面的缺失是最主要的。

3、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分析:面对孙晓雨这样的留守儿童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处于被动的。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再者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视学校教育为子女教育的唯一途径,一旦孩子在学校就读,所有问题自然都应该由学校老师负责解决,而对自己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和教育子女持消极态度。这种消极态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上和学校没有任何联系,学校方面缺乏留守儿童的准确的信息。其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不少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是爷爷和奶奶,其普遍低下的文化教育水平使之无法和家访的老师形成有效的沟通,从而严重挫伤了教师持续家访的信心。

4、农村留守儿童在政府及社会机制方面的分析:其实在这儿我更多的是对我们社会的一种建议和期待。我们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九、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的关键和重点,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首先,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在这方面学校应和家庭紧密的联系起来,一方面平时学校可充分地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流,及时辅导乃至纠正监护人对孩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寒假时间对外出打工归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教育培训,使留守儿童父母了解孩子成长状况以及他们与孩子联系和沟通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这样我相信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其次,努力提升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升农村当前家庭教育水平是社会、学校、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呈现。当然,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举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 完善学校教育,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首先我们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信息摸底与管理。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在登记方面我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接下来我重点来谈学校教育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其实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规范性问题,首先应重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治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其次加强教师思想认识,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有爱心、有责任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在校最亲密的父辈,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和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3. 应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

首先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其次应该加强个部门合作,在现行管理体系中往往出现职责不明,部门分离独断,比如说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家庭教育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希在孩子教育中加强部门合作。再者应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各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组织干部群众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令人欣慰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我们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我们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肩负育人责任的我们,要积极主动做好留守儿童的细致工作,给予孙晓雨这样的孩子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幼儿园、学校、班级成为他们又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健康成长进步!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