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浙大二院国内首创“家庭肠内营养”为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浙大二院国内首创“家庭肠内营养”为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时间:2020-09-17 20:39:40

相关推荐

浙大二院国内首创“家庭肠内营养”为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近日发布了最新一期的癌情报告,食管癌位居全国发病率最高的前十大癌症第四位。通过采用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食管癌的手术创伤近年来已大幅度降低。然而手术后如何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仍然是一个难题。浙大二院提出让患者接受3个月左右的家庭肠内营养,这一创新治疗措施为国内首倡,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家庭肠内营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食管癌患者如果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一般首选胸腹腔镜联合下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术中给予空肠造瘘并放置营养管,出院时我们会建议患者带管出院,并继续接受3个月左右的家庭肠内营养。”浙大二院胸外科吴明主任医师表示。

为什么出院后还要补充肠内营养呢?“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超过60%。食管癌切除术后,由于患者正常饮食模式的改变及大部分患者都会存在疼痛、厌食、饱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使得患者食入量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患者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吴明介绍,食管癌术后患者需要3到9个月来重新建立新的饮食模式,这期间很多病人生活质量和体质会明显下降,体重会急剧下降三分之一左右,许多食管癌患者术后需要进一步辅助放疗或者化疗,这对病人后期的治疗也带来极大不利因素。

目前,食管癌患者手术后不少医院仍采用全静脉营养,通过中心静脉的置管,将预先配好的静脉营养液输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内。而在浙大二院,多数釆用肠内营养法,手术中安装空肠造瘘管,将营养液输入到肠道内并通过消化道吸收。与全静脉营养法相比,这一方法具有费用低、使用安全、操作简易等优点。家属也可以通过空肠营养管给患者补充家里熬的米汤、鱼汤或其它煲汤等,费用降低的同时又提高了患者的营养。

“今天下午,我们将对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进行食管癌手术,她的体质很差,体重只有70斤左右。按照以前的治疗模式,老奶奶在术后恢复中体重又会急剧下降,可她已经瘦骨嶙峋,经不起折腾。”吴明介绍,如今我们采用术后肠内营养加出院后家庭肠内营养结合的方式,对老奶奶的手术及恢复充满信心,因为采取这种方式已经五六年了我们总结发现采用这种方式的病人,如果手术前的体重正常,那么术后体重的下降会比较少。而对于一些术前明显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的病人,则体重基本不会再下降,甚至很多出现增长。当患者出院后饮食习惯慢慢固定,术后的放疗及化疗都完成后,患者可以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营养液的摄入量。如果患者体重无明显减轻,2至3个月后,可在主管医生的同意下拔除营养管。

研究数据显示,浙大二院胸外科在全国首创的这套“家庭肠内营养”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临床研究结果已在SCI杂志亚太临床营养(APJCN)上发表,并被写入《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

“趁热吃”和不良生活习惯致食道癌高发

什么是食管癌?食管若长有肿瘤即为食管癌,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40万例新发食管癌病例,其中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新发病例以及死亡病例均占全球50%左右。食管癌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食管癌怎么防?“食管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管癌与饮食、遗传、食管病变等多种因素存在较大关联。”吴明介绍,食管癌高发与国人的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都有很大关系: “趁热吃”、“无辣不欢”、长期吸烟和长期大量喝白酒,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长期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都是食管癌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食用腌菜类食物和发霉食物都可增加食管癌发病率” 。吴明介绍,如果患有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溃疡等症状的就要留意,以防发展成食管癌。

食管癌有什么症状表现?“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食不适,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首先是难以咽下干硬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甚至水和唾液也难以咽下。”吴明介绍,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是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分期较晚的表现。由于食管癌的治愈率与分期密切相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关键。吴明主任提醒有家族史,或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最好定期做胃镜检查,是及早发现和诊断食管癌的最有效手段。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