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苏州柠的苏州旅游印象之天平山:无意遇见寿桃湖 有心拾趣天平山

苏州柠的苏州旅游印象之天平山:无意遇见寿桃湖 有心拾趣天平山

时间:2020-03-25 05:17:42

相关推荐

苏州柠的苏州旅游印象之天平山:无意遇见寿桃湖 有心拾趣天平山

情歌王子张信哲有一首歌,歌名是《我们爱这个错》。在此,我丝毫无意去评论这首歌的主题或内容,仅仅这歌名刚好非常契合我的心境,让人想起这歌名不免莞尔一笑。我去天平山是开启了导航,谁知将我带到了寿桃湖。按说是个错,由于我没有来过寿桃湖,寿桃湖又那么美,所以没有抱怨,反而觉得还蛮爱这个“错”。

人生世界,有时候免不了阴差阳错,但未必全是遗憾。诚如人们经常说的,在对的时间地点遇到了不对的人,又或者,在不对的时间地点遇到了对的人,那是人生的无奈与遗憾,唯有几丝隐隐苦笑。而我遇到的情况似乎相反,一分钟的茫然迷惑,接着就是尽情享受意外的欢喜!

我并不知道寿桃湖名字的由来,单一座似桃形的孤山,三面碧水,似绿叶相衬。山和水和谐融合,整体形成了一幅仙湖捧桃的画境,“寿桃湖”之称甚是贴切。山虽不高,但禁止攀爬。山的东侧临湖建仿古观景亭。从亭子向东,可以近观一湖如镜碧水,可以远眺对岸商业广场高大的摩天轮及其水中镜像。似远不远,纯粹的自然与现代商业隔岸相望,倒也相得益彰。

环山环湖,有步道蜿蜒起伏,是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好去处。绿茵茵的草地,挂满小桃子的桃树,是寿桃湖周边最平凡普通的默默存在,共同营造了一方简洁明快清新舒爽的山水小天地。

寿桃湖西边有不知名小山,山南宕口自然形成了一潭漾漾碧水。水面不阔,水波粼粼,在光影作用下,或绿如翡翠,或白似鱼肚,移步换景,甚是迷人。可惜池周有等人高细眼铁网围栏,栏上又茂盛地长着葛藤,像一道厚厚的绿墙,委婉地掐断了我想近水的念想。老老实实拍张照留个纪念,还是要去我的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天平山海拔201米,为天平、灵岩景区诸山中最高峰。因为山顶平正,可聚数百人,故名天平山。

唐代时,天平山又名白云山。自山底至山巅划分为三段,分别是:从山下至“一线天”为下白云;“一线天”至石屋为中白云;石屋至山顶为上白云。天平山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唐代以来,天平就是江南著名旅游胜地,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乾隆皇帝等名人,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游记和遗迹,最宜游人访古寻胜。

测量体温,检查苏城码,现场预约,再是刷卡验票,这是近期苏城旅游的标准流程。跨进天平山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颇有年代感的“高义园”石牌坊。除了正中间书写“高义园”三个大字,左右书“乾隆十六年辛未三月十八日恩赐”字样。准备拍张照片的当口,雨水亳不留情地开始哗啦哗啦下了起来。无奈草草了事,加之本身摄影水平又一般,所以不时有读友反馈图片“蹩脚”也就不足为奇了。借此机会向朋友们表个态,正在学习改善,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向大家展示更精美的图片。

天平山景观虽多,但我相信“天平红枫”在一般人们心中留着最深的印记,甚至“深秋观枫”简单粗暴地成了天平山最亮眼的“标签”,孰幸,孰不幸?天平山的古枫林,确实名不虚传,许多四百年以上树龄的枫香树巍然挺拔的存在,都是傲娇的实力派。所以秋天的天平红枫一定是值得来看的。登上望枫台,看似火红枫,或许瞬间,你的小宇宙会爆发,燃起一段激情的岁月!但是同样,天平山什景塘的曲桥荷花是六月的精彩,清新淡雅委婉幽邃,谁知会有怎样的偶遇,又岂能错过?

我知道有雨,所以准备的还是蛮充分,有轻便雨衣,有折叠伞。从接驾亭出来,我撑一把伞,看雨滴在什景塘荷花池的水面跳舞,一圈圈的涟漪,像舞池中旋转的舞女那轻柔的裙摆渐渐地舒展开来……滴滴嗒嗒的雨声和着山林鸟鸣,奏响了不同的曼妙舞曲。

什景塘是明末天平山庄主人范允临在庄前开凿,大的叫荷花池,小的叫玩花池,其间有堤。荷花池建凌波曲桥,名宛转桥。漫步几乎贴水的石板宛转桥,听雨声、蛙声、鸟鸣声,声声入耳;看荷叶、荷花、和莲蓬,色色醉心!宋朝晏殊《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

伫立曲桥,我手持青伞,似荷叶盖头;又置身团团荷叶,朵朵荷花,宛在水中央!

看着有的荷花含苞待放,看着有的荷花已经凋零,在这般雨天,不免有点唏嘘感慨。想起谭咏麟的那首《水中花》:“如倒映水中的鲜花/只可看看未能摘去/如飘于风中的花香/虚虚渺渺淡然逝去/然而让我见着你/不想多次去躲避/风风雨雨我都不畏惧/但求共醉”。(粤语版)

有点点恍惚,有点点痴疑,是否那人竟是我?“这纷纷飞花已坠落/往日深情早已成空/这流水悠悠匆匆过/谁能将它片刻挽留/感怀飘零的花朵/尘世中无从寄托/任那雨打风吹也沉默/仿佛是我”。(国语版)

走出什景塘,整理好心情,按理该去堪称“山地园林建筑之典范”的天平山庄了。它是明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营建,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山庄占地5300平方米,从东至西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公祠、高义园、白云古刹等区域组成。山庄巧借自然山水,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用曲廊庭院相连相隔,间置池石花木,得影随形,有别于一般苏州园林,非常值得静心雅赏。可惜因为疫情原因,暂不对外开放,是为憾!

那就爬山吧,从门额“登天平路”处开始。先要经过更衣亭,传说是乾隆皇帝更换龙袍之处,所以是登山的起点。

其实天平山的登顶之路颇多,加之一路上有许多三岔路口分别去向不同景观,所以想不漏每一个亮点,必定是少不了要有点周折和走些回头路。推荐的上山路线:从“登天平路”,经一线天、飞来石、望枫台到中白云亭,继而向上,过卓笔峰、照湖镜,便到山顶望湖台。

来了天平山,龙门一线天必须要亲身体会过一次,既是为了满足祈福跳龙门交好运的心愿,也是为了试试检验身材是否横向发展过度的土办法。龙门一线天,双崖壁立,相对如门,人称龙门。石壁间有清人所砌29级石蹬。人行其中,仅见蓝天一线,故名一线天。

我到一线天的时候,雨正大,但是显然阻挡不了我上去的勇气和决心。因为真的是个窄道,所以还必须把雨伞收起。雨水很猛烈地落在我的头上、身上,反而激起了我的豪气干云,反而滋生一种脚下险中行的快意!从穿行效果看,我的身材还行,但是BMI超标的朋友,此处难免要留憾了!

天平山上,如龙门这般奇峰、怪石林立。在中白云,有飞来石、鳄鱼石及石头形状极似一条困龙,龙头向上翘,微微张口,惟妙惟肖,上刻行书“卧龙”两字的卧龙石。在上白云,有高数丈,下粗上尖形如笔杆的卓笔峰。其它如护山奇石、五丈石、回音谷、印石、鹦鹉石、头陀崖等。另有天然洞穴莲花洞、白云洞(即大石屋,可容数十人)、小石屋、山神洞等。

关于这等奇峰、奇石、奇洞是如何形成?除了是漫漫岁月的雕琢,我异想天开地觉着,或许仙界有一位造山叠石的高手,奇思妙想信手拈来,才有了这般形神兼备的匠心和创意的酣畅淋漓的呈现。如此大饱眼福,当然是人生的一种惬意。

一路攀登更有奇妙的是,不只是在石缝间,更像是裂石生长出的一棵棵树。粗壮的根硬是把巨石掰开、推开,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更有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有了在石块中长出参天大树的奇迹!

树和石之间除了像是在争夺地盘的缠斗,它们之间也有相互温暖包容。有时候是石头紧紧抱着一棵像是要坠落悬崖的树,有时候是一棵树用力地撑着一块摇摇欲坠的石块。等时间久了,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习惯了对方所有优缺点的存在,这或就是亲情了吧。我想起前段时间去甪直古镇,在宝圣寺有一棵1500年树龄的古银杏,在它的树干中又长出了一株碗口粗的榆树,恰似“怀中抱子”,甚感温馨!

去了“万笏朝天”,又来到一块书写着“雲上”两字的巨石前,想起多年前小女说:“不可以半途而废,一定要上到山顶”,虽然稚气未脱,但其志可嘉。而今想来,依然有一种甜甜的幸福滋味涌上心头。

真正来到山顶,虽然天平山只有201米高,我站在那方最高的石块上,除了“一览众山小”,居然还有种王者风范!就我一个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扯开喉咙喊一嗓子就一个字,“爽”!

就那般站在山之巅,远眺绵延群山烟雾氤氲,浩瀚太湖一望无际;近看村居几家粉墙黛瓦,繁华木渎高楼林立。山水风光诗意盎然,仰天俯地意气风发!此时此刻,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忽然有一种突然的自我!

下山经童梓门,又去了紫藤长廓,有残留的几朵紫花藏在翠绿之间。非常庆幸,第一次关注到这棵有着330年树龄的古紫藤。其根部分岔老朽,却在中部又浑然一体,强势回归粗壮健硕的身姿,悬空穿行如龙飞舞。

能够遇见,实属缘分,用心观摩,一定要记在心里。虽然古紫藤不会昙花一现,但是诚如鸢尾和木槿的花,即使第二天,你看到的也已不再是原来的花朵了。所以要好好珍惜遇见,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和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