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苏州柠的苏州旅游印象:甪直古镇半日闲 走马观花撷精彩

苏州柠的苏州旅游印象:甪直古镇半日闲 走马观花撷精彩

时间:2022-05-21 14:48:57

相关推荐

苏州柠的苏州旅游印象:甪直古镇半日闲 走马观花撷精彩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的交通压力大,又加之各种修和建,所以堵车便是常事。我有个同事广州人,特别善于记路。有一次同去办事,又遇严重交通堵塞,结果是,的士司机听她的指挥,穿街走巷,竟然顺利抵达目的地。对于同事“活地图”的能耐,我是佩服地五体投地。因为我本身是个路盲,更是视她如女神顶礼膜拜!同时,心中也有一个戚戚念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增几分“识路、记路”的本领。

一晃经年,除了记忆力明显衰减,认路的本领并没有多少长进。庆幸的是,导航系统的横空出世,我辈也有了四处走走的胆量和勇气。导航一开,再不用担心“走弯路、走错路”的种种烦恼或尴尬了。这次顺利去到甪直古镇,真的是借力导航不吝指引的结果。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古镇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甪直的地形地貌为太湖沉积平原,属苏州东片的湖荡水网平原。地势低平,海拔3~5米,处于正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

因此,古镇河道纵横,素有“五湖之汀”(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六泽之冲”(吴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东塘江、大直江)之称。甪直古镇临水而筑,小桥流水,窄街深巷,粉墙黛瓦,幽梦长廓,参差万户人家,纷陈百号商贾。古镇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苏州名人费孝通先生称甪直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甪直聚水为镇,自然是流水与桥梁交相辉映。在总长5.6公里的河道上,甪直古镇鼎盛时有宋、元、明、清各式古桥“七十二座半”,现存41座。这些桥大小、形式、风格各异,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桥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

甪直与苏州古城同龄,萌动于春秋,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勃发于明清,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梁天监年间甪直时称“甫里”,宋、元时初具雏形,明代成为“郡东乡镇之首”,商贾云集,居民近万户,清代改成甪直,时有“昆山一个城,不及甪直半个镇”之说。

经过“甪直古镇”石牌坊,便是甪直桥。桥面左右人行道位置建有重檐桥廊。倚栏望南,河面不宽,河道幽深,河水绿波荡漾;河两岸建筑白墙如雪,黛瓦似墨;河道左右靠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莲、荷、菱等肆意生长青翠欲滴;而再力花、水葱、芦苇等同样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向南不远有栖息的几条饰蓝边带蓬手摇船,在水面轻轻晃动,似在招呼游客朋友,恰似一幅清新的水墨江南画,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站在桥面向北看去,河面左莲右荷泾渭分明。河道西岸有沿河长廊,东岸是复制的旧时米行码头的模拟场景。依稀有幡旗飘飘,粮船往来,码头一派忙碌景象。码头东面正对染坊一处,高高挂起的碎花蓝布在风中轻柔起舞。看似平凡,巧手剪裁出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又称“青莲衫子藕花裳”,不仅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更是获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殊荣!

甪直桥正对的是高6米的花岗岩石“甪端”雕塑——一种传说中的神异吉祥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猊,专蹲风水宝地。继续东行,走的是西汇上塘街。街景街趣和其它的江南古镇相似,一条小河绿水悠悠,几座小桥或拱或梁,驳岸街道店铺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满目,熙攘游客比肩接踵,红男绿女各领风骚。

我来甪直古镇休闲游,自然不想跌入繁华,在人潮中吃吃喝喝地热闹。所以,选了一处驳岸河埠,再选一方光滑石级或蹲或坐。来水乡古镇,倘若不戏水、弄水,倘若再不近水,不如在家“葛优躺”刷抖音看电视剧呢。我和水之间似乎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喜欢用手撩水,感受水接触肌肤的清爽,感受水自指尖滑落的恋恋不舍。静心听弱水轻轻拍岸的呢喃,凝神看拱桥倒影成圆的美丽,我喜欢这般无为无求的自在随性。置身如画古镇,我努力将自己从古镇世界抽身,就想做那个画外人。

那时候有一条饰蓝边带蓬手摇小船正从西往东缓缓而来。船工是着特色水乡服饰的甪直当地妇女。一手扶绳一手握橹头,女子娴熟地一拉一推,娇姿倾前退后,橹尾似鱼轻划水面,而水的反作用力推动着船儿徐徐前行。哗哗的水声和着橹臼嘎吱嘎吱的摩擦声,以及游客们的嘻哈笑声在河面上空飞扬,飘洒着又传统又地道,还有几分朴实原始的行船之乐!

随后起身,去到那座电影《蓝色生死恋》拍摄取景点的石砌拱形香花桥。拾级而上,一座小桥,一段故事,多么希望那个凄美的生死恋的结局能够峰回路转,俊熙和恩熙不是在天国,而是在现实世界里,像童话中的王子和灰姑娘一样,从此快乐幸福地生活!

香花桥正对着香花弄。弄堂地面中间是洁净朴实的长条石板铺地,两边青砖砌筑,长着些许苔藓。两侧人家或开或关着的脱了漆的木质门窗,外墙斑驳,尽显沧桑岁月印痕。在香花弄尽头东侧,有一单檐攒尖四角井亭,曾是电视剧《红楼梦》拍摄取景点。香花弄正对的则是建于梁天监二年(503),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积淀了丰富文化遗存的保圣寺。

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千年古刹保圣寺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塑壁罗汉是唐代塑圣杨惠之毕生性灵之作,现存九尊,成了“天下罗汉两堂半中的半堂罗汉”。留存的九尊罗汉分别是:沉思罗汉,智真罗汉,降龙罗汉,听经罗汉,讲经罗汉,尴尬罗汉,伏虎罗汉,袒腹罗汉和达摩罗汉。

保圣寺除了这镇寺之宝的九尊塑壁罗汉,尚有三宝。一是唐大中八年(854)建,高4.8米的青石唐代经幢。二是武康石质,俗称旗杆石的北宋幡杆夹石,高2.81米,厚0.37米,宽0.64米,作为宋代遗物,十分罕见!旧时夹石之间高竖10余米幡杆,悬挂旌旗灯笼,迎风招展,彻夜通明,甚是气派!

保圣寺的第三件宝便是明末清初铸造,己有300多年历史的铸铁大钟。大铁钟高1.5米,直径1米,钟顶提梁为双首四爪龙钮,钟口外撇,呈多瓣莲花状,曲线委婉,造型生动。钟身铸有“国泰民安,八方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组吉祥语。佛经有云:“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晨钟暮鼓皆是善。

保圣寺的塑壁罗汉和三宝令我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而保圣寺的古木三绝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生命的传奇,所以,也是甪直行一定不能错过的精彩。入门首先见到的便是与湖石浑然一体的百年枸杞。寺内共有四株枸杞树,皆百岁有余。枸杞适宜生长在西北干旱地区,在阴湿多雨的江南水乡,成活都是考验,何况百年?根本像个传说!试想:初春银枝隐翠,盛夏紫花争艳,深秋红果漫冠,寒冬苍藤抱石,一木饰四季,怎不叫人心生欢喜?

在保圣寺古物馆至西院过道,植有百年古紫藤,虽然老藤新枝,一样枝繁叶茂。根部虬枝交缠攀援,顶端藤蔓弯曲回绕,似灵蛇相戏,如蛟龙飞舞。或许暮春,或许初夏,当串串淡紫色花朵烂漫盛开,如垂落的一串串厚重的紫葡萄,人行其下,观花闻香,我怕自己真的会流连忘返,和紫藤作伴。

在保圣寺西院内高高矗立着三棵二雄一雌的千年银杏树,正是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高高的银杏树》中所描绘的“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雄伟”的千年古银杏。三株古银杏,树龄皆逾千载,被誉为“世纪之树”,默默见证千年古刹的风云变幻。古银杏高大挺拔,气宇轩昂,既有古朴遒劲之力,也具昂奋向上之美。春天绿叶婆娑焕发生命律动,金秋黄叶满地挥洒人间温暖。极为罕见与稀奇的是,在斗鸭池东侧的一株雄树,腹中寄生枸杞,枝条丝丝垂挂如长发飘逸。而北边的一株雄银杏主杆处寄生碗口粗榆树,犹似“怀中抱子”,更是奇景妙趣。当草长莺飞时,片片折扇形的银杏叶与密密细长的榆树叶迎风共舞,怎不让人感叹生命之顽强伟大!

走“小虹桥”,入单檐歇山四角“清风亭”,肃仰唐代文学家、诗人陆龟蒙的“一生清贫,两袖清风”之廉洁品行。诚如甫里先生自己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话别甫里先生,又去叶圣陶纪念馆说再见。走街串巷,经过了几对“三步两桥”,如“三元桥和万安桥”、“南昌桥与永福桥”、“东美桥及交会桥”等,去江南文化园,去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当然也去因为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而名声在外的万盛米行。万盛米行的原型,其实是始于民国初年,由甪直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的万成恒米行。作为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具有典型米行格局“前店后场”,前面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

摘一段《多收了三五斗》的开篇: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

这是否能唤起你对小说的印记呢?

连通米行的农具博物馆陈列着江南旧式稻作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那些扁齿尖齿铁搭、铁铲、耥耙、麦泥扒,以及秧绳、秧板、秧凳、竹膊笼,使人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农耕生活。那时候我家的田地不多,所以只是偶尔有拔秧、插秧和割稻经历。戴着宽边草帽,挽起裤管,光着脚丫子,坐着秧凳拔秧,每满一大把就用稻杆扎系好。插秧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必须躬背弯腰。为了保持秧苗栽植整齐,大人有经验,通过双脚控制间距,我们小孩多半是要借用秧绳,才能一行行一列列如排兵布阵。有时候大人会说“小孩子没有腰”,意思不容易累,其实连续插秧谁不是“腰酸背痛”?不过现在回想,虽然农耕作业很苦很累,但大伙儿说说笑笑似乎每天也很开心哦!

走出田园记忆,又去王韬旧居,甚喜后院的清幽宁静。院不大,一廊一亭一水池。池在院中央,湖石参差砌筑,绿植青翠欲滴,池水清澈见底,更有几尾红鱼戏闹添趣。院子四周建筑不甚高大,且老墙斑驳,旧瓦黯然,但仍不失有种置身深深庭院的优越感。闲庭信步,或几首唐诗宋词,或一二知己唠唠家常,皆是现代都市人可遇不可求的珍稀好时光!

去了王家,当然也该去串门沈家。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建筑典雅,装饰洗炼,雕刻细致,是典型的苏式古建筑。电视剧《红楼梦》、《围墙》、《洒向人间都是爱》;电影《玫瑰漩涡》等都曾在此取景拍摄。

穿过前厅,走进厢房侧天井,一下将我迷住了。几枝盆栽桂花,一方长条石凳。天井的墙面,像被雨淋湿了的水墨画,混淆了黑白。瓦片装饰的盲窗完好地嵌在墙壁里,似几个尽享天伦的耄耋老人。剑叶凤尾蕨散漫的在一些墙缝和瓦缝间恣意生长。老旧沧桑的墙面,跳动着绿意盎然的生命力量,使人怀旧却不颓废,妄想也有光芒闪烁!

沈宅的厨房,城市人久违的小小灶屋间,瞬间勾起了人们对老家的温暖记忆。一副三眼灶,三只大小不一的生铁浇铸的镬子,大镬、中镬用于煮粥烧饭,小镬专门用来炒菜。凸在前的一只小铁镬子叫发镬,凹在里面的两个铁罐叫汤罐,可以利用烧饭做菜时的余热温水。灶壁上有多个间格,下层放盐油酱醋等调味品,上层可以放蜡扦香炉及作为神龛供奉灶神爷(灶界老爷)。

灶屋间有水缸、碗橱、小石磨;一张八仙桌,四方长凳。忽然有个幻想:一锅土灶咸肉菜饭,珍珠米粒,翡翠苜蓿,老红咸肉,香飘小屋……多么温馨的家的味道,多么温馨的妈妈的味道!

无聊时候,时间总是漫长;快乐时光,像是踩着油门,倏然便过去了。从沈宅出来,长长的街弄行人渐稀,整齐的石板道轻响着我的足音。仿佛是一首长长的诗,昨日今天隐隐约约在字里行间。

我来时以为有雨,只是下了不多几点;我欲走了,开始下起大雨。噼里啪啦的雨点,像是一个一个标点符号,给长长的诗行断句。顿号、逗号、省略号;引号、冒号、感叹号。每一个句号,都不是为了结束,而是为了全新的开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