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5岁的孩子伸手打人 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5岁的孩子伸手打人 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时间:2018-12-01 07:00:50

相关推荐

5岁的孩子伸手打人 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五岁孩子伸手打人并不全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

很多孩子在1~5岁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伸手打人的情况。尤其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父母被孩子打的次数应该数不胜数。甚至有很多孩子在上了幼儿园之后也会突然啪的一声打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这也让很多父母非常的苦恼,但其实5岁的孩子伸手打人只是有一部分的原因确实是想吸引被打者的注意。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的话,两岁以下的孩子打人的话并不是家长所认为的暴力时期,而是处于一种打人敏感期。因为两岁以下的孩子并不太注重别人的感受,并且是处于一种以自我为认知的阶段,因此出现了打人的情况,家长尽量和孩子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来帮助孩子度过这种打人敏感期。

但是5岁的孩子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的话,已经快要过了打人敏感期的阶段,因此5岁的孩子出现了伸手打人的情况,除了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之外,家长也是要考虑一下是否自己平时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让孩子学会了伸手打人来进行沟通。

孩子伸手打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伸手打人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原因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孩子伸手打人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并且父母也确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孩子的陪伴非常少的情况之下,那么家长就必须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用心来陪伴孩子,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关注的,那么伸手打人也就会逐渐的改善了。

多教孩子一些表达方式

5岁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来说对于一般用语的表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孩子依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所以对于一些情绪的表达方式也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多教一些孩子情绪或者是语言上的表达方式,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该如何正确的表达,以此来改善孩子伸手打人的情况。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一部分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会出现打闹的情况,无论是否真的打架,哪怕只是打情骂俏,这种行为在孩子看来的话都是一种比较有趣的方式。孩子会认为这种方式非常的好玩,因此也会出现了效仿父母这样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学会打人。

1至5岁孩子伸手打人,是想吸引父母注意吗?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曾经有一个15岁少年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小的时候,父母对我的关注特别少,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一淘气,妈妈不分缘由不分场合说打就打,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我喜欢上网打游戏,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没有别的事儿我就要钱,我妈要是不给我,我就追着打她。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对父母施暴,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教育。“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都来自怎样的家庭?

1、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孩子的观念就是不管出了什么事儿,爸爸妈妈都可以摆平的啦。通常这类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孩子很容易成为家庭或者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2、孩子被父母暴力的对待过。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的粗暴,不听话就揍,一言不合就打。于是,这种方式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遇到问题就用暴力来解决。

如果一个家庭中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孩子伸手打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在第一次伸手打父母的时候严厉制止。孩子小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不准打我”,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线。不能一味地娇惯,总为孩子着想,认为孩子是心情不好,任由孩子随意拍打,如果持续下去,孩子就会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能够被认可的,就会习惯成自然,到时候想改正为时已晚。

第二、父母以身作则,不用暴力解决问题。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那些我们想不到的暴力行为,是否和我们对待他们的模样一样?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不能不由分说地说打就打。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第三、遇到暴力行为父母不可轻易妥协。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的忍让只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他的杀手锏,因此,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明确告诉孩子: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给孩子适当的冷静空间,平复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第四、引导孩子采用其他方式发泄情绪。在户外跑步,或选择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画画、听音乐、写情绪日记,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通过这几种出方式得到舒缓,让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往往暴力现象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有多大。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与制止,那孩子最后的路就是走向监狱。因此,父母要懂得接纳孩子,同时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

我是媗妈,育儿道路你我同行!

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一位母亲表示,她的孩子只有在与其他孩子和家庭成员互动时才会使用打人。孩子看似简单的动作打人,背后却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父母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事实上,孩子第一次举手打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不复杂。具体来说,殴打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不同的年龄也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在你不会说话之前,打别人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在你的孩子还没有学会语言之前,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大约一岁的时候,打孩子是引起你注意的一种方式。那时候他不太会说话,他很想让你注意他。他的手部动作非常好,所以他可以用手部语言告诉你:妈妈,我需要你注意我。

第二阶段:1 ~ 2岁的孩子打人,是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很多孩子碰到这个阶段,他是在表达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不一定是消极的,可能是很激动的情绪。有一个词叫“跳舞”,这是孩子们高兴的时候做的事。然而,孩子们还没有任何界限,他们的手的力量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给他们重量,所以他们会失去控制,打你。你也可能认为孩子打了人。当然,有时候,如果孩子的情绪是生气的,那么他的“打”,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生气的情绪。渐渐地,当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和回应,或者当他们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绝时,孩子就会主动“打”。

第三阶段:三岁以后打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从三岁到六七岁,打人更多的是一种不安全感的表现。孩子非常希望父母能陪在他身边,看到他,感受他。因此,这个时候大人不要打孩子的行为就行了。例如,一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很暴力,需要管理。殊不知,这个时候,孩子能控制的身体范围就是他的手、胳膊、腿。他在竭尽所能地向父母们传达一个信息:你们需要关注我。无论是心理需求还是情绪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个年龄段,孩子刚打人的时候,背后的心理原因基本上都是以上三种情况。但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可能会使孩子的打人行为复杂化,并固化这种行为。比如下面这两种,就是常见而复杂的儿童“打人”案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