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12-08 02:52:12

相关推荐

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对发动机活塞等燃烧室冷却,通常会在机体与缸套之间设置冷却水套。传统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缸套附近的水套一般为均匀宽度,即宽度相同,如果水套厚度较宽,会导致水流偏小,同时需要把两个缸孔之间挖孔,冷却效果不好,支撑强度也较差,容易导致机体变形的问题;如果水套厚度较窄,则存在流速偏高、阻力偏大的问题。因此,传统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以无法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保证机体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水流速度,改善了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该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包括横向水道、纵向水道和多个缸套水道,每个所述的缸套水道均独立设置在缸套与机体之间,所述的缸套水道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圆周方向的截面宽度相等,所述下水套左右两侧的截面宽度与上水套的截面宽度相等,所述下水套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大于上水套的截面宽度。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机体冷却水套还包括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的入水口与横向水道连通,每个缸套对应的缸套水道均通过一个纵向水道与横向水道连通,且每个缸套水道均对应与一个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纵向水道与下水套的前侧连通,且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两个下水套之间设有连通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分别与上水套的前后两侧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出水口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套的截面宽度为3mm~4mm,所述下水套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为8mm~10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缸套水道采用非均匀宽度的设计,由截面宽度不同的上水套和下水套组成,上水套宽度小,冷却水流速快,可有效改善活塞及燃烧室位置的冷却效果,下水套宽度大,流通截面大,可以降低流动阻力,保证机体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水流速度,改善了冷却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缸套水道独立设置在机体与缸套之间,使得相邻两个缸套水道之间不连通,冷却液不会在各缸套之间相互流通,从而使得冷却液快速带走缸套外壁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缸套水道均对应与一个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两个出水口的设计,加快了冷却液流速,满足排水量要求的同时,减小单个出水口的流通面积,进一步提高机体强度,并且两个出水口的流通面积不同,可改善不同位置的冷却液流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的纵向水道与下水套的前侧连通,使得冷却液先流经大流量的下水套,再通过小流量的上水套加速排出,实现冷却液快速吸收热量并快速排出,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机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e-e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g-g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套砂芯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向水道、2-纵向水道、3-缸套水道、4-缸套、5-机体、6-上水套、7-下水套、8-入水口、9-第一出水口、10-第二出水口、11-连通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包括横向水道1、纵向水道2和多个缸套水道3,每个缸套水道3均独立设置在缸套4与机体5之间,即一个缸套4对应一个缸套水道3,使得相邻两个缸套水道3之间不连通,冷却液不会在各缸套之间相互流通,从而使得冷却液快速带走缸套4外壁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其中,缸套水道3包括上水套6和下水套7,上水套6圆周方向的截面宽度相等,即上水套6为一个圆柱形腔体,下水套7左右两侧的截面宽度与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相等,即相邻两个缸套4之间的下水套7的截面宽度与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相等,下水套7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大于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缸套水道3采用非均匀宽度的设计,由截面宽度不同的上水套6和下水套7组成,上水套6宽度小,冷却水流速快,可有效改善活塞及燃烧室位置的冷却效果,下水套7宽度大,流通截面大,可以降低流动阻力,保证机体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水流速度,改善了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的机体冷却水套还包括入水口8、第一出水口9和第二出水口10,其中,入水口8与横向水道1连通,每个缸套4对应的缸套水道3均通过一个纵向水道2与横向水道1连通,且每个缸套水道3均对应与一个第一出水口9、第二出水口10连通,即每个缸套水道3均对应有第一出水口9和第二出水口10,两个出水口的设计,加快了冷却液流速,满足排水量要求的同时,减小单个出水口的流通面积,进一步提高机体强度。优选的,第一出水口9、第二出水口10分别与上水套6的前后两侧连通,且第一出水口9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出水口10的流通面积,两个出水口的流通面积不同,可改善不同位置的冷却液流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纵向水道2与下水套7的前侧连通,且靠近入水口8的两个下水套7之间设有连通水道11,使得冷却液先流经大流量的下水套,再通过小流量的上水套加速排出,实现冷却液快速吸收热量并快速排出,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为3mm~4mm,即如图3中的b1为3mm~4mm,下水套7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为8mm~10mm,即如图3中的b1为8mm~10mm,满足水流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机体强度。

本实施中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在工作时,冷却液通过入水口8进入横向水道1内,再通过纵向水道2分别进入每个缸套4对应的缸套水道3内,期间,冷却液先从下水套7的前侧进入,有效减小流动阻力,对下水套7对应的缸套进行冷却,然后再加速流入上水套6,最后通过第一出水口9、第二出水口10排出,实现对发动机各缸冷却。本实施例的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缸套水道采用非均匀宽度的设计,保证机体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水流速度,改善了冷却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包括横向水道(1)、纵向水道(2)和多个缸套水道(3),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缸套水道(3)均独立设置在缸套(4)与机体(5)之间,所述的缸套水道(3)包括上水套(6)和下水套(7),所述上水套(6)圆周方向的截面宽度相等,所述下水套(7)左右两侧的截面宽度与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相等,所述下水套(7)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大于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冷却水套还包括入水口(8)、第一出水口(9)和第二出水口(10),所述的入水口(8)与横向水道(1)连通,每个缸套(4)对应的缸套水道(3)均通过一个纵向水道(2)与横向水道(1)连通,且每个缸套水道(3)均对应与一个第一出水口(9)、第二出水口(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水道(2)与下水套(7)的前侧连通,且靠近所述入水口(8)的两个下水套(7)之间设有连通水道(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水口(9)、第二出水口(10)分别与上水套(6)的前后两侧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水口(9)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出水口(10)的流通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6)的截面宽度为3mm~4mm,所述下水套(7)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为8mm~1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机体冷却水套宽度均匀而导致冷却效果不好、阻力偏大的问题。该机体冷却水套结构包括横向水道、纵向水道和多个缸套水道,每个所述的缸套水道均独立设置在缸套与机体之间,所述的缸套水道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圆周方向的截面宽度相等,所述下水套左右两侧的截面宽度与上水套的截面宽度相等,所述下水套前后两侧的截面宽度大于上水套的截面宽度。本实用新型的多缸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水套结构,缸套水道采用非均匀宽度的设计,保证机体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水流速度,改善了冷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明;黄幼林;魏威;张雷;蔡森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7.01

技术公布日:.02.1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