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其实宋词史上第一首豪放词不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其实宋词史上第一首豪放词不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时间:2020-07-09 14:57:23

相关推荐

其实宋词史上第一首豪放词不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瑰宝,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宋代最高文学成就,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众所周知,宋词的流派分为两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中,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祖师,很多人认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宋词史上第一首豪放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宋代第一首豪放词是《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正”,后人尊称为“范文正公”,通过谥号,很容易看出范仲淹在当时的地位之高,毕竟,整个历史上能谥号“文正”的人是寥寥无几的。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范仲淹的这首豪放词——《渔家傲·秋思》,全词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风萧瑟,塞外的分光和江南截然不同,大雁飞回了衡阳,没有一点儿想要留下的意思。黄昏时分,号角争鸣,边塞的风声、马撕声、羌笛声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充斥在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中,夕阳的余晖洒落下来,青烟直上重霄,一座城池在这雄浑辽阔的边塞静静地矗立着。

斟一杯浊酒,心思不觉飞到了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如今,边关不宁,自己也没有像东汉大将窦宪一样“燕然勒石”,好男儿当以国家为重,要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回家,这时还不是自己应该考虑的事。边塞上,最怕悠悠的羌管声传来了,在这凄寒之地,满目冰霜,戍边的将士啊,全都青丝染了白霜,泪水打湿了衣襟。

这是范仲淹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词,也是其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首词作于1040年——1043年间,当时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奉旨镇守西北,与西夏对峙。它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真是大气魄。从宋词发展史上来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当时是指延州), “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同时,一个“异”字总领全篇。“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一句化用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无留意”,通过大雁对此地毫不留恋,写出了边塞的生活凄苦,环境凄凉,衬托了词人及戍边将士伟大的爱国之情。“四面边声连角起”,环境描写,继续渲染悲凉的氛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此句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浊酒一杯家万里”与“燕然未勒归无计”形成对比,一方面是思乡情,一方面爱国情,当二者冲突的时候,“燕然”二字的出现暗示了答案,那就是国家为重。“羌管悠悠霜满地”,环境描写,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到士兵,收束全篇。爱国激情,浓重乡思,构成了将军与士兵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含蓄地传达了出来,格调苍凉而悲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