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的主观认知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的主观认知

时间:2024-01-14 14:06:40

相关推荐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的主观认知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在昨天的内容中我们主要提到了:哲学的认知思维,介绍了“经验、经验到、经验对象”等哲学概念。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哲学家里的时空观是什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问一个问题:时间和空间是不是人类的经验对象,又或者是不是人类从经验当中总结出来的概念?我们一般人对待这个问题,答案或许很快就能得出:时空必然是客观的,先有了存在,才能被我们感知到。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它很直观,也符合我们日常学习、经历、生活的逻辑。

但康德却不这样认为,他给出的观点是:如果时空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人类能够感知时空之前,我们的意识就不应该有时空的观念。最要紧的是,当我们不去感知时空,应该就感知不到时空,就不会有时空这个概念。

事实明显是相反的,人类从出生开始便有了时空的观念,并且无论我们如何闭上眼、堵上耳朵,塞住鼻子都能够感觉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说明了:时间与空间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换句话说:时空是主观的。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里康德就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证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第一节的标题就叫做“空间”,第一段的副标题叫做“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简单讲,当人想到某个物品的时候,必然是联想到某个物品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之中,之后才是占据着某些空间位置的物品。

在这样的联想里,人总会先预设一个时间与空间背景,然后才把所谓的“经验对象”放到这个背景上来理解。这个预设的时空背景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有色眼镜,所以人类看到的万事万物都会表现为时间上的相继与空间上的相距。

当我们有了这层理解之后,就会发现洛克的主性质与次性质的分界并不准确,因为不但次性质是主观的,主性质其实也是主观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区别。比如颜色,它是次属性,但本质是波长,之前我们提到在康德哲学里波长也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被我们天生的有色眼镜“翻译”后感知到的东西。

空间与时间是人类先天的认知形式,是与生俱来的。只有被我们先天认知形式接受、认知、处理的东西,才能被我们感受和理解;那些无法被先天认知所接收和处理的,我们即认知不了,也感受不到。

巧妙的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万事万物,在这个理论下其实都不是它们的真实模样,换句话说:“物自体”不可知。可知的只有现象,而现象就是被我们先天认知形式加工处理出来的东西。

这就好比我们今天大城市里的人,只认识面包,却不知道麦子一样,而麦子变成面包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在这个举例当中我们的所有探索只能针对面包,却无法通过面包研究麦子,否则就会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

话说回来,既然时空只是我们的先天认知形式,那么在“物自体”的真实世界里,并不存在空间与时间,今天留给您的思考题是:您能想象不存在时空的世界的模样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