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时间:2018-12-04 16:43:38

相关推荐

川江号子:千百年流传 由船工创造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在着名的词作《蜀道难》中

李白以高昂的语调

感叹了蜀中道路的艰难

四川的地形北有秦岭、西有大雪山

南是云贵高原、东有华蓥山脉

是个难于与外界交流的四塞之地

在四川境内,江河纵横

比较大的江河就有长江、岷江、嘉陵江

青衣江、渠江、沱江、赤水河、大渡河等

勤劳朴实的四川人民

充分的利用这些天然的水道

为运送物资、人员流动服务

在这个劳动的过程中

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劳动者的文化”

“纤夫文化”和“川江号子”就是其典型代表

“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

在古代船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

特别是在流急或滩浅的川江地区

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

全靠船只运进运出

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

就必须靠很多人合力拉船

纤夫这个职业由此而生

纤夫的流人员动性很强

常年四处漂泊

因此经常随身携带

棕包(裹被盖)、提篮

搭袢(帕)、腰绳、纳坨、头帕等物件

其中纳坨和头帕是劳动操作中必须穿戴的

纳坨的外形是矮领

在右肩、腋、摆等地方钉鸡肠带并打活扣

很象和尚的衣服,所以名“纳”

又因为在穿着中不断的补缀

是用针线“纳”出来的

又厚又重,因而叫“坨”

轻的数斤,重的有十几斤

还有长短之分,短的齐腿或过膝

长的到脚胫,形似道袍

故有“短领长袖一口钟”的说法

不知情的“空子”

以为受穷才穿此“千疤衣”

船工却视为宝物,称为“万年衣”

纳坨的功能是“柞汗”,即吸收汗水

保护皮肤,阳光晒不进,雨水淋不透

在旧社会,另外还有一个妙用

就是运送军用物资等重要货物时

押运人员的皮鞭棍棒伤不着纳坨下面的身体

而其冬暖夏凉,穿起很舒服

手脚宽松,也便于干活

船工的一般衣服是不能进当铺的

唯有纳坨可以送当铺抵押

船工的头帕有青、篮、白三种

其中以白色为最普遍

头帕长五尺,缠头三转打结

船工上岸时帕尾上竖或垂吊耳根

显得英俊潇洒

操作的时候帕尾吊在肩上

便于揩擦脸、颈、胸等处的汗水

遇到大风的时候

头上缠的头帕可以起帽檐的作用

防止风沙吹入眼睛

行上水拉纤需出大力,流汗不止

这时头帕又可将头部的汗水吸收

从帕缘滴下,不会流向眼睛妨碍操作

逆水行船,仅以船工划水是不够的

还需要纤工在岸上拉纤

同时从起航到终航的过程中

号子工随时随地都可能向船工“办交割”

办交割的原因,更多的是说清楚

在需要船工出大力气的时候,比如船过险滩

在木船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头

号子工甚至临时会用书头子

讲口词把面临的的危险处境和如何操作等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

川江上的纤夫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号语

最后逐渐演变成独特的“川江号子”

据载,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

百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

多种“数板”的唱词

往往是由号子头(领唱号子的船工)即兴编唱

号子头根据其嗓音

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

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派

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

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

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

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千百年来,这些号子流传下来

形成一种历史悠远的传统

所以川江号子又有“长江文化的活化石”之称

想切实体会下“川江号子”的悠扬唱腔?

想更形象地了解川江文化?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非常驾期》和华裔青年们一起畅游川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