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丨头门港白沙湾:老海塘变身海滨公园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丨头门港白沙湾:老海塘变身海滨公园

时间:2021-04-08 13:52:25

相关推荐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丨头门港白沙湾:老海塘变身海滨公园

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台州大地沧桑巨变。

一条河,一座桥,一个村庄,一所学校,一件老家具……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的变化,尽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缩影。

我们想寻找一张老照片,重温昔日场景,品读台州故事,见证祖国发展。台州日报推出“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专栏,和读者一起追寻岁月的痕迹和奋斗的记忆。

头门港白沙湾:

老海塘变身海滨公园

1985年7月31日,临海上盘区达岛村干部群众在海塘坝抗击6号台风。王 登摄

台州日报记者陈洪晨

“没错,就是这里!照片背景里的山,就是前面这座山,老的堤坝已拆除,新建的海塘在外头。”顺着男子手指的方向,金光闪闪的海面上,一条灰白的海塘坝延伸向远方,阻隔着外部海面与塘内湖泊。

7月29日下午,记者跟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海市摄影协会主席、临海市文化馆摄影干部王登来到白沙湾海滨公园。34年前,他在此处拍摄了一组上盘区达岛村干部群众抗击台风的照片。借着采访的契机,王登起了兴致,对记者说:“我也想去故地看看,那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

王登1980年进入临海文化馆从事群文美术摄影工作。馆里有台海鸥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伙伴”。

业余时间,王登时常带着相机四处采风。“那个年代,照相机并不普及,许多初学者接触摄影都是从拍摄风光学起,而我却对人文题材更感兴趣。”他说,“总觉得风景是固定的,什么时候去都能拍到;而人文往往是瞬间的,过去了就没有了。”抱着一种珍惜的心情,近四十年来,他为临海乃至台州各地定格了许多精彩的画面。在他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农村办喜事抬嫁妆、下桥市场卖猪崽、行人推车过西门浮桥等老照片,不少场景如今看来让人忍俊不禁,也感慨不已。

这其中,拍摄抗击台风组照的过程,王登印象尤为深刻。每逢夏天,临海城乡时常受台风袭扰。1985年,王登决心拍摄一组抗台防洪题材的作品。得知上盘迎战6号台风过境,他与当地取得联系,7月30日晚,他前往达岛村,借住在村部宿舍。“那一夜,窗外狂风呼呼号叫,村舍房屋是砖木结构的,整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第二天早晨,王登起身,穿上雨衣、雨靴,跟随二十多名当地干部群众去往“前线”——达岛山外的海塘,检查和加固堤坝。“那时,海塘近处便是农田和民房,若是‘防线’失守,村民就有直接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海岸的狂风,比村舍附近更凶猛。走在堤坝上,道路泥泞,王登只觉得重心不稳,双手也不听使唤,无法端平相机,雨滴犹如沙石飞溅一般,打得脸部和手臂生疼。一位村干部见王登艰难地护住照相机,便站到他跟前遮挡风雨,王登这才依稀看清,干部群众们正在用砂石填补坝体空隙,修复前一晚在疾风骤雨中“受伤”的海塘。加固完成后,暴风雨更猛烈了,抗击台风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们也无法站稳脚跟,三三两两抱作一团,步履缓慢地走下海塘。

目睹了干部群众在恶劣天气下火热的干劲,王登对这片冷清的海岸有了别样的情感。1997年9月,他曾携家人故地重游。“那天,海面风平浪静,渔船停泊在山脚的港湾避风……”

阔别后,王登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颇具热带风情的海滨公园,就是当年老海塘的所在之处——头顶是蓝天白云,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海面,沿着蜿蜒曲折的海边栈道步行两公里有余,眼前尽是高低错落的乔灌木和色彩斑斓的景观绿植,尽管当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徐徐海风却迎面送来丝丝惬意。

“错不了,我是老‘达岛’了,从小在这一带长大,老海塘原先就在这里,这几年才变了样。”坐在灌木丛间乘凉的当地人见王登仍满目疑惑,笑着说。

老海塘何时开始悄悄蜕变?如今抗台防洪依靠什么?次日,从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胜口中,记者得到了答案。

过去,白沙湾一带水质较差,周边杂草丛生,老海塘的防护级别较低,对海水倒灌、岸线侵蚀、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防御能力较差。,临海市委、市政府着手实施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新建白沙湾标准海塘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

“目前,白沙湾标准海塘已全面建设完工,正在准备验收。”王胜介绍,“白沙湾标准海塘工程由新建海堤、沉淀池围堤及纳潮闸、进水闸、排水闸等组成,是按照50年一遇100年校核的防潮标准设防的,这是按照城市防潮的标准,比原来乡村农田的防潮标准高了许多。”

而临海对这片海岸的目标和期望远不止于此。头门港经济开发区依托白沙湾以及环绕的白沙山、达岛山、穿礁山等自然景观,规划打造以山、海、湾、岛为特色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王胜介绍:“这里有‘一湖三山’,资源独特,我们计划打造一个总范围约8700亩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中包含海岸线长2.5公里的沙滩和3000亩的清澈海水湖,2.28公里的白沙湾标准海塘也将种上绿植,形成独特的生态海堤景观。基础建设完成后,还将进行招商引资,引入大型文旅集团,植入文化旅游设施,在此打造诸如音乐、运动、康养等主题的休闲旅游公园。”

而记者在白沙湾所见的海边栈道与景观绿植,正是初具雏形的海滨公园一角。“目前,水环境治理、人工沙滩、岸线植被恢复等工程正在大力推进。明年夏天你再来,又是一派新气象了。”王胜自豪地说。

在干部群众们曾经齐心协力抗台防洪的第一线上,新一代的城市建设者正在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挥洒汗水。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

千人清淤:一座城市的三十年治水梦

农民开饭店,浮沉三十年

漩门春色,见证沧海桑田

敷设光缆:建起现代通信的“高速公路”


周末版编辑丨陈洪晨

投稿邮箱丨tzrbxwsd@

微信小编 | 诸葛晨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数字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