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丨一个码头 过渡一个时代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丨一个码头 过渡一个时代

时间:2022-02-05 23:01:22

相关推荐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丨一个码头 过渡一个时代

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台州大地沧桑巨变。

一条河,一座桥,一个村庄,一所学校,一件老家具……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的变化,尽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缩影。

我们想寻找一张老照片,重温昔日场景,品读台州故事,见证祖国发展。台州日报推出“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专栏,和读者一起追寻岁月的痕迹和奋斗的记忆。

一个码头,过渡一个时代

台州日报记者林 立

的一天,两辆私家车跟在一辆警车后,徐徐开往玉环至乐清滚装轮渡码头。李支平摄

两辆私家车跟在一辆警车后,徐徐往码头开去。这张看似平平无奇的照片,在玉环摄影家李支平的作品中不算突出,但每次看着这张照片,他都能感受到时代轰轰隆隆的潮流震荡。

照片拍摄于玉环至乐清滚装轮渡码头,拍摄时间是。那一年,按下快门的李支平还不知道两年后他会成为轮渡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当时他的职务是玉环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那天他跟着同事们在码头检查工作。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玉环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他下意识地按下了快门。

拍完照片,他还想:不知道这条路,以后能不能成为火热的交通要道?这幅平淡的照片,会不会还有用途?

“这条路后来何止火热,节假日,排队上轮渡的车辆,至少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上船。,我刚到任时,数据统计,玉环私家车不过两万辆左右,随着经济的增长,后来私家车达到数十万辆。玉环和温州往来密切,私家车的增多,自然就让轮渡成为去温州的最佳选择。可以说,玉环人等这个码头,等太久了。”李支平笑道。

李支平是玉环坎门人,从小就看到大人们乘坐渔船在坎门、温州往返。长久以来,无论是地理还是人文,玉环与温州都有着一衣带水的关联。两地走亲戚、经商、就医等往来极为频繁。只有海路的交通方式,极为不便。

李支平清楚地记得,1977年他到玉环县航管所工作时,玉环到温州只有两艘客船在开,船只由温州沿海客运站经营。一艘是楚门长钓嘴至温州,一艘是坎门至温州,当时客船吃水深航行条件差,客船一般要开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温州,有时还要候潮才能进出温州港,坎门港受码头条件限制还要用小舢板过驳旅客,险象环生。

后来,海上高速客船越来越多,缩短了行程,扩大了客流量,但是因为私家车的增多,只能乘坐旅客、不能过渡车辆的水上交通条件已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玉环至乐清滚装轮渡码头建设完工并投入运营后,只需20多分钟的行程,就能从玉环连屿过渡到乐清南岳,这条便利的航线,不断催动着两地群众的互相来访。

“,滚装轮渡航线车客流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年客流量200万人次、车流量60万辆次。从早上6点半船就开动,一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在整个台州的水上客流量中,大麦屿轮渡占比达到96%。想到一开始,我们想邀请象山、洞头等地的轮渡公司来经营,他们都认为这里‘没搞头’,拒绝了,所以我们只能自己上马,从租赁船只到自造船只,一步步到后来的热火朝天。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李支平感叹。

在轮渡公司忙碌的同时,他和同仁们清楚地知道,为玉环、温州两地人民带来极大便利的轮渡码头,终将会从主角转为配角。因此,李支平在繁忙之中,也参与另一个玉环交通的大事业,那就是乐清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在玉环县高速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副主任的他,不仅自己继续为交通事业奔波,他的女儿李茜茜也成为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一名工作者。

“我朋友都调侃我,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等跨海大桥一通车,轮渡势必失去主角光环。我说,交通就是不断更新的事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他说。

,是李支平永远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于公于私,他都不得不离开轮渡。按有关政策规定,公务人员不能再担任企业领导职务。在轮渡公司岗位上忙碌了的他,深感无法负荷高度紧绷的工作状态和巨大的工作量,同时一桩不幸的家事让他心力交瘁,他从轮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到了行政机关工作。

9月28日,乐清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这一天,彻底改变了玉环的交通历史,也深深地击中了李支平的内心。

他对轮渡、对乐清湾跨海大桥的感情太深,太复杂。5月26日,他的爱女李茜茜因病不幸去世,她没能和父亲一起看到跨海大桥横亘于乐清湾的盛景。

李茜茜是一个工作出色、人缘极好的乐观女孩,原本在玉环交通局工作的她毅然决然地要求到条件艰苦的一线——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去,因工作表现突出,10月玉环市人民政府予以追授嘉奖。在工作之外,李支平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的女儿。作为交通工作者,身为一个父亲,看到这条壮阔、全新的大桥,两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他常含泪水,感慨不足与外人言。

他仍旧关心轮渡码头。

如今,轮渡码头一个月的客流量都比不上鼎盛时期一天的数据,但他觉得,轮渡的意义将更加多元。

“对于不赶时间的人来说,多一个水上交通的渠道,就多一个欣赏风景的机会。将来轮渡在更新功能、设备之后,一定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乐观地笑道。

58岁的李支平,将永远记得他按下快门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早在他刚到轮渡公司工作不久,就写入他的“QQ签名”中——“海岛出生,海边长大,海上营生。”

70年变迁·老照片里的台州故事

千人清淤:一座城市的三十年治水梦

农民开饭店,浮沉三十年

漩门春色,见证沧海桑田

敷设光缆:建起现代通信的“高速公路”

头门港白沙湾:老海塘变身海滨公园

路桥:钢材市场从钢铁大道搬走了

一座岛,五个人,让玉环由荒芜变绿洲

仙居西门街: 二十年期盼,走向繁华新街区

天台劳动路:大半辈子的故事都在这条路上


周末版编辑丨陈洪晨

投稿邮箱丨tzrbxws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数字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