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首位书法博导:专家称为奇才 网友却嗤之以鼻。你怎么看?

中国首位书法博导:专家称为奇才 网友却嗤之以鼻。你怎么看?

时间:2021-01-17 09:47:05

相关推荐

中国首位书法博导:专家称为奇才 网友却嗤之以鼻。你怎么看?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男,汉族,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早年就读于济南,中学毕业后妆读于辅仁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专治中国逻辑学史。毕业后在师范学校任教,后任北京师范学院逻辑学副教授,兼任书法艺术专业主讲。学书先从师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举国专。常作行书,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祝点法。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或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尤致力于书学教育工作,在北京师范学院创建书法艺术专业(本科),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田英章谈欧阳中石

文/田英章

欧阳中石先生应称得上是当代一位奇才,不可多得的奇才。

首先说他和启功先生一样也是一位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学者,是大学问家。据我所知他的专业是逻辑学,至于在逻辑学方面他的建树、水平我没了解,知道的不多。但他的业余爱好——京剧和书法绝非了得,绝不是一般的水平,是专业中的专业。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在他各种专长中,书法中的技法实际上是他众多学问中下工夫最少的艺术领域。书法知识理论,高于他的技法,而京剧艺术无论是学识还是表演又高于他的书法。我们说欧阳先生书法技法略逊于其它,也只是和欧阳先生他自己相比而言,如把他的字拿到当今社会上来比较,也是当代中国一流的水平,也是一位大手笔,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他的行草书,高古醇厚、精彩动人,劲险刻厉、妙于取势。伯远帖的风骨、吴玉如的潇洒,欧阳先生把握的惟妙惟肖,纯熟自然。他转益多师、艺综南北,使他的书法艺术和京剧艺术都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地步。但欧阳先生性格耿直,天生倔强,见到不平事总要“设法”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这就形成他思维敏捷、言语“苛刻”,柔中带刚,精练幽默的人品和作风。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但这也正是他招人喜爱、受人尊敬之处,也正是一位大方之家无拘无束、独来独往、不迎合世俗、不阿谀奉承的可贵的品行。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以上是田英章对欧阳中石书法造诣的评价,诚然是高度的赞扬。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一位网友对欧阳先生如下的评价:

古人说,“书如其人”;每每见到老先生写遍中华大地的“书法”,我的“毛病”随即发作,老先生的“字”,一如赵本山的小品段子,你不笑,它自会胳肢你;你若勉强一笑,它会朝死里胳肢。这是当代“艺术大师”的共同秘芨绝活,十三亿中国人经过这些偶象调教后,能够保持个性独立的人所剩无几,客观得一如草木之人的我辈,可谓身单影孤举目无亲。

欧阳中石老人的书法作品问题出在那里呢?

其一,先生的书法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写,徐慎谓之“置也”,意思是说,把心源经营了大半生的意境“搬”到纸上,成为精神家园的信念。欧阳中石大师的书法意识只知手工搬运前人技法,(搬也搬不好)不明经营生命境界之理,自然便无“家”可搬。弄来弄去只是靠拾点古人牙慧折腾,没有人格的家底释放精神场境。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其二,先生不知中国毛笔“性格”,仅仅知道毛笔是艺术表现的“工具”是不行的。一如中医不了解“药性”与“人性”的辩证关系;倘阴阳不分,虚实不辩,那是要死人的!中国书画用笔着力在一个“转”字,转什么,自然是把心灵的内景层“转”到纸上,创造生命景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全在笔墨功力支援意识。欧阳老人的书法,不能引“笔墨”为“知己”,仅仅以“工具”驱使之,结果导致书法作品气韵皆失生命全无。我尝多次告诫跟我学书画的学生,要视“笔墨”为自己的“骨肉”;它,与我们的手指一样“十指连心”;没有这一精神追求,永远是中国书画的门外汉!

其三,欧阳中石老夫子不知中国书法“求脱”二字的深层含义,仅仅在形式层靣上去“求”,最终导致了书法的工匠主义的“实惠”价值,而丧失了个人主义的精神象征。我承认先生的书法作品是眼下“大众文化”的代表,是当代“做大,做强”的媚世主义者的代言人;但也恰恰是一点,掩埋了作为艺术家的悲悯情怀和干予人性的文化人的担当。古人所谓的“求”,指的是从立言到立功,从立功到立德的生命进境;然后再从立德到立功,从立功到立言的形式与精神的双向“脱颖而出”。脱,脱口而出者也,此匪昜之境也。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中国书法必须以毛笔的“锋”来曲尽心声,无论中锋、侧锋,卧锋、逆锋都必须以“锋”为依托;得锋则得意,见锋则见心,逆锋蔵志,顺锋展怀,回锋曲意,顿锋歛气,提锋则逸,按锋则拙,裹锋见深致,露锋出气韵。欧阳中石先生下笔不辩虚实,落墨不知阴阳,以抹代写,以直代曲,以形代意,以名代实,如之奈何?

应该说欧阳中石氏对自己的“家底”是略知一二的,他多次谈到自己于书写还勉强,至于“艺术”一道实在不敢当;对于公仆与奴才们慷慨送给他的“兰亭终身成就奖”,老先生诚惶诚恐,一再表示自己“不够格”。但国人有偶象崇拜癖,偏要把大师的贵冠戴在“不够格”的偶象头上!更何况先生不仅仅是博师生导师,且是一捶定音的博士后导师!君不见当代呼风唤雨的书法新贵,一不知有人格,二不知有境界,三不知“笔墨”为何物;但对摇头晃脑偶象摆谱之道,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此一往,我的天!

同一人的作品不同地位之人的评价如此天壤地别,究竟是何原因呢?到底是博导专业技能不够好,还是专家评价不中肯,亦或是网友评价瞎扯?想必各位书友在看完这两则评价短文之后,有各自的见解,不妨留言分享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