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为何国家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为郭沫若当年挖掘明定陵血的教训

为何国家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为郭沫若当年挖掘明定陵血的教训

时间:2022-08-31 23:16:10

相关推荐

为何国家禁止挖掘古代帝陵?只因为郭沫若当年挖掘明定陵血的教训

在高度集中的皇权时代,皇帝拥有着和天齐名的威望,在平常百姓的眼中,皇帝就是上天的化身。而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正是利用了寻常百姓的迷信心理,来巩固自己在民间的统治。不过皇帝本人也并不是开天眼的存在,他们对于死亡也有着十足的恐惧,避免不了死亡的他们幻想着能够将自己在生前的荣华富贵带到死后的世界,所以才产生了厚葬的礼仪。

厚葬便是皇帝将各种文物古玩和珍奇异宝作为自己的陪葬品,更有甚者表示要用活人来殉葬,而这些财富却在盗墓贼眼中成为了香饽饽,这些帝陵也是盗墓贼眼中的肥肉,不过在本朝代的时候,帝陵往往是有着十分严密的守卫的,但是随着朝代变迁,昔日的帝陵也就无人来管了。以清朝末年为例,国家无力守护慈禧太后的陵墓,居然被军阀孙殿英肆意破坏,不过这种对帝陵的挖掘在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却消失了,这是为何呢?

原因还是要从郭沫若挖掘定陵开始说起,我们都知道定陵是明朝的万历皇帝的陵墓,于他一同合葬的还有他的皇后们。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在自己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修建了自己陵墓,这在历朝历代的君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定陵足足花费了当时强盛大明两年的税收,我们可以确认在定陵里面有着大量的财宝。

如此一座恢弘的陵墓却没有得到保护,在挖掘的过程中被眼中的损坏,而作为挖掘的力主者,郭沫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认为要了解具体的明朝情况,应当挖掘代表明朝历史的万历皇帝的坟墓。但是那时候的中国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来完成这个任务,虽然有着很多人表示了反对,但是郭沫若却固执得很,结果只能按照郭沫若的意见进行。

但是结果却让人极为失望,因为准备不足,在挖掘之后,定陵中的大部分文物都在刚刚暴露出来就被氧化了,不仅仅是传统的字画,连丝织品等都成为了灰。而且因为没有专人负责挖掘后的工作,郭沫若对此也没有拟定出详细的计划,结果万历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棺椁被肆意摆放,结果被四周的农民当作普通的木材劈开,做成了自己家中的家具,而作为皇帝的万历和皇后等人的尸骨都在一把火中化为灰烬。

在1955年挖掘之后,整个文物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只能够在民间的平房中暂时寄存,在一直到了六十年之后,在才被转移到了能够提供保护的博物馆。

这件事也让我国的有识人士极为痛心,国家文物局的郑振铎局长直接向国务院上书,表示古代帝王的陵墓应当得到足够的保护,不应该这样肆意的损坏,而国务院的周总理也表示这项申请值得肯定,所以也就形成了之后不主动发掘帝王的陵墓的考古规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