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亦师亦友亦亲人——宋耀如与孙中山关系钩沉

亦师亦友亦亲人——宋耀如与孙中山关系钩沉

时间:2023-07-19 09:19:23

相关推荐

亦师亦友亦亲人——宋耀如与孙中山关系钩沉

电视剧《宋耀如·父亲》展现了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剧中对宋耀如与孙中山关系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在孙中山的革命历程里,有不少忠实可靠、竭尽所能的支持者,宋耀如更是其中甚为重要的一位。相识20多年间,宋耀如以各种方式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间的关系独特而密切。宋耀如影响了孙中山的政治观,是孙中山思想上的良师。而在事业上和生活中,他们既是朋友,又是亲人。

相似经历

宋耀如与孙中山有较为相似的早年生活和受教育经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宋耀如比孙中山要年长,二人同是广东人。宋耀如在少年时代即被舅父带领离乡,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一家丝茶铺做学徒。这与孙中山12岁随母亲到檀香山、在兄长孙眉的店铺里当小伙计的经历相似。

另外,两人都接受过较为完整的西式教育。1879年孙中山进入夏威夷火奴鲁鲁的意奥兰尼书院就读,于1881年毕业。之后,孙中山就读于夏威夷的教会学校欧胡学院(现称普纳荷中学Punahou School,这也是奥巴马的母校)。但因为其兄孙眉担心他信教,孙中山被迫于1883年归国。回国后,孙中山先后入香港中央书院、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孙中山求学之时,夏威夷仍是君主立宪制的王国,而香港则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要从这些土壤上产生“消灭君主”的共和制思想几乎不太可能。况且孙中山从未在美国本土受过高等教育,对于那时的他来说,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是有些遥远的。而宋耀如就读于美国“圣三一学院”。宋耀如没有上过中国传统学堂,他的教育经历全部是在美国本土完成的。在美国留学十年,宋耀如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和体验,更倾向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共和制政体。

在1893年之前,孙中山关注的仍是君主立宪制。他在《伦敦蒙难记》中写到,自己于1893年在澳门参加了一个中国政治改良运动组织。“予在澳门,始知有一种政治运动,其宗旨在改造中国,故名之为少年中国党(按即兴中会)。其党有见于中国之政体不合于时势之所趋,故欲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其最要者,则在改行立宪政体,以为专制及腐败政治之代。予当时不禁深表同情,而投身为彼党党员”。由此可见,1893年的孙中山仍寄希望于君主立宪制政体,而非民主共和制。

亲密战友

关于孙中山和宋耀如初次接触的时间虽然现在仍存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他们是1894年在上海第一次会面。1894年初,孙中山计划上书李鸿章。孙中山与同村好友陆皓东到上海找广东香山同乡郑观应寻求接触李鸿章的机会。在郑观应家中,孙中山结识了另一位香山人王韬(“太平天国状元”,中国报业创始人),王韬还帮忙润色了《上李傅相书》。根据冯自由在《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中记述,“郑……政见颇与总理吻合。职是之由,时总理复结识陈廷威、宋跃如(宋耀如)二人”,由此可知,孙中山认识宋耀如是通过郑观应介绍的。孙中山在19致友人李晓生的信中曾提及与宋耀如的此次会面:“宋君嘉树者,二十年前曾与陆烈士皓东及弟初谈革命者,二十年来始终不变,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结果,此公不无力。然彼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则传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隐君子也。弟今解职来上海,得再见故人,不禁感慨当年与陆皓东三人屡作终夕谈之事。”孙中山和宋耀如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因为他们都对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感到强烈不满,加之二人都接受过较完整的西式教育,相似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相投的志趣理想,使得他们视对方为良友知音。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无暇也无心接待孙中山。孙中山对该次上海之行感到失望,于是出走檀香山参与组织兴中会。1894年9月,郑观应安排将《上李傅相书》刊登在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上,而宋耀如是《万国公报》的承印人。

从1894年起,孙中山与宋耀如开始频繁往来。中日甲午战争清兵节节败退,孙中山在《有志竟成》中说:“时适清兵屡败,高丽既失……清廷之腐败尽露,人心愤激。上海同志宋跃如(宋耀如)乃函促归国,美洲之行因而中止。”孙中山本来拟前往美洲游说革命,接到这封信之后改变了行程,说明宋耀如的地位十分重要,孙中山听取了宋耀如的意见。1895年初,也是经宋耀如建议,孙中山发起了革命党人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广州起义。但是,起义计划遭到破坏,陆皓东等多位革命党人被杀,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宋耀如因革命身份未暴露而幸运躲过一劫。但他没有因起义失败而对革命丧失信心,仍然在国内冒着巨大风险,暗中支持孙中山。宋耀如在传教士和实业家身份的掩护下,在物质资源上对孙中山提供帮助。他的华美印书馆不单只印刷圣经等传教书籍,还为兴中会和后来的同盟会印刷与革命有关的小册子。宋耀如在上海的印书馆、“上海华人基督教青年会”等办公地点成为革命党人秘密聚集的场地。宋耀如不仅将自己的资金慷慨资助给孙中山,还积极为其募捐。1905年,宋耀如远涉重洋到美国为革命募捐了200万美元。宋耀如的妻子倪桂珍虽然对革命不甚了解,但她一直坚定地支持丈夫,帮助丈夫接受爱国任务,而孙中山对宋耀如也报以十分的信任。据宋庆龄回忆,孙中山在海外流亡时,每次秘密回国必然住在宋家。

宋耀如民主政治观的形成要早于孙中山,在1894年之前,宋耀如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也比孙中山深刻。美国总统林肯在1863年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国理念,这也是宋耀如民主政治观的核心。电视剧里宋耀如临终前对孙中山说,“逸仙,你就是中国的林肯”,非常精到地刻画了两人共同的政治理想。虽然在夏威夷读书期间,孙中山可能就已经知道了林肯的这一句名言,但显然直至1894年上书李鸿章之前,孙中山还没有将林肯的民主政治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政治观念中去。而在1894年以后,即结识宋耀如之后,孙中山逐渐放弃了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幻想,开始构建民主共和国思想。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里正式提出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的主张。其中,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理念相通,民族主义是“民有”,民权主义是“民治”,民生主义是“民享”。孙中山和宋耀如作为良朋知己以及拥有共同革命的经历,可以推测,孙中山从主张君主立宪制到推崇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宋耀如的启发。宋耀如在政治、革命思想上影响着孙中山,堪称孙中山的政治思想良师。

革命事业上的“父兄”

宋氏家族与孙中山的关系也十分紧密。“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携家人到日本避难。在此期间,宋耀如、大女儿宋霭龄、二女儿宋庆龄先后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为孙中山处理函电、筹措革命经费等。宋耀如时常教育女儿宋庆龄要多关心国家政治形势,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她,最终促使宋庆龄走上革命道路。当二女儿宋庆龄提出要与孙中山结婚时,宋耀如表示强烈反对,但后来看到女儿心意已定,宋耀如不但承认了这门婚事,还为女儿备上了丰厚的嫁妆。可以看出,宋耀如正是因为共同的革命经历和政治理想,而最终认可了孙中山成为他的女婿。

此后的人生岁月里,宋庆龄成为孙中山革命道路上的亲密战友,而宋耀如也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孙中山。在电视剧《宋耀如·父亲》里,孙中山对宋耀如评价道:“你是我的至亲至爱,你是我的革命同志,你是在背后支撑我的一座大山。”宋耀如是孙中山的革命良师、知己良朋,也是他政治思想、革命事业上的“父兄”。宋耀如为人低调,但终其一生都在帮助孙中山,支持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