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刨根问底吉林市】鹰屯传奇!

【刨根问底吉林市】鹰屯传奇!

时间:2020-06-25 04:46:25

相关推荐

【刨根问底吉林市】鹰屯传奇!

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美景的吉林市,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散落各处的文化碎片,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的聚合,发展,放大,熠熠生辉。

我们的城市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古老的文化印记您可都一一知晓?从1月1号起,都市110《松江潮声》推出特别报道《刨根问底吉林市》,为您讲述家乡更多的精彩。

在满族文化发源地乌拉街隔江,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叫鹰屯,神秘又神奇。这里的鹰凶猛而迅捷,这里生活的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技艺,在这被白雪覆盖的山林间,演绎出一幕人与鹰和谐共生的传奇。今天的《刨根问底吉林市》请您关注记者赵影带来的《鹰屯传奇》。

从吉林市区向北45公里,乘车1个多小时后,踏过皑皑白雪,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庄,被人们称之为“鹰屯”。来到这古老部落鹰屯,渐近村落时看见低空飞舞的山鹰,而村里也不时可见人们在臂上架着自己的鹰,或嬉戏或放飞的场景,人们的话题里也离不开捕鹰、驯鹰、打猎等内容。

鹰,是满族人图腾上的神鸟。驯化猎鹰,是满族人的一项传统技艺,其渊源可追溯至满族的先民,辽宋时代的女真人。古代女真人狩猎以鹰犬为伴,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驯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顺治年间,鱼楼村里曾经生活着十八位清廷御用的鹰把式,从那时起,鱼楼村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鹰屯。

满族的鹰把式在山林里放鹰捕猎的传统,在这里延续了几百年。鹰屯里的老人仍然记得祖辈留下的有关鹰的往事。在清代,鹰屯里的鹰把式驯化好的猎鹰,绝大部分要进贡给朝廷,其余的,就成了村民们冬季食物的提供者。如今,许多往事已经成为历史,但放鹰的传统,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线。

鹰把式奚殿甲说:“玩鹰和捕鹰,是满族人的一种风俗习惯,是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现在玩鹰捕猎,虽然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不合算,但这是满族留下的一种风俗习惯,是民族的特征,总要继承发扬。祖传下来的这个习惯,不愿意扔掉,玩儿它就觉得有点意思,就是一种乐趣。”

在清代,鹰屯里所有的男子几乎都是鹰把式,每家每户院子里的鹰架上,都站立着数只猎鹰。生活在这里的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民俗技艺,整个鹰屯几乎家家都有养鹰的经历,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架鹰的传统。直到现在,这里仍有一半以上的男子精通放鹰的技艺。所以,在驯鹰界里,鹰屯的驯鹰手艺是远近闻名的,这里的鹰把式们也都非常的抢手。

这里的鹰把式们,都是从小就跟着家里人一块驯鹰。

鹰把式刘洪生说:“我9岁就跟我的姥爷一起拉鹰,十几岁的时候就给他驾鹰,就开始钻研。我跟姥爷学了五六年才学会,我刚开始拉鹰都起不出来,生鹰抓人。”

初春季节,东北的原野上,仍然覆盖着冰雪,然而,万物复苏的气息,已经不知不觉地弥漫在整个村庄。对于鹰屯里的鹰把式们来说,春天的到来,还意味着离别。满族的鹰把式从古时起,就保持着“春夏不留鹰”的传统。每年春天将近的时候,鹰把式们要赶在松花江冰面开裂之前,把驯养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猎鹰,架到江边,放归自然,让它去求偶筑巢,繁衍后代。

几百年来,鹰往复飞行,也许它们自己并不知道,就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大地上,它们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演绎出一幕鹰与人和谐共生的传奇故事。

编辑:王宏 美编:小王楠

对于这一言论,各位有何自己的看法?赶紧点击文末“写评论”按钮畅所欲言!

觉得挺好的吧?

那就转发一下好吗?

——好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