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6)[转载]我在学缠论(四)中枢震荡

(6)[转载]我在学缠论(四)中枢震荡

时间:2022-09-10 01:46:06

相关推荐

(6)[转载]我在学缠论(四)中枢震荡

原文地址:我在学缠论(四)中枢震荡作者:淋漓惊鸿

回顾一下中枢的标准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区域。由于前面说过的走势都是由小到大逐次级别递归上来的,所以严格上来说,集合竞价的每笔交易通过标准中枢定义,就能找到最小级别的中枢,然后按照级别递归法则,依次会构造一个个高级别的中枢,所以走势类型也就按照分类情况,依次由小级别递归到大级别上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到底是先有中枢还是先有走势,认为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也是缠论没有解决的一个悖论。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一根筋思想作祟,有上面质疑的,基本上都是潜意识里面已经把缠论当做了操作指引,而不是分类标准。前面已经在“缠论感悟”系列里面大致说到了两者的区别,现在再展开一点,如果把缠论完全当作了“操作指引”,很容易就有以下定性思维:认为a之后就必然会有A、MACD面积出现衰减就必然背驰转折、在标准的a+A+b+B+c中,c里面出现背驰了,不管什么级别的,统统都认为必然要回到B中、一个趋势形成后就必然要创新高或新低,否则就无所谓背驰等等。孰不知缠论里面最常说的就是,走势是客观的,人去分析是主观的,量子力学还存在测不准关系,所有的分笔、线段、中枢、1F级别、5F级别等都只是你用来观察市场自同构现象的主观分析和判断,换句话说,缠论中以中枢和走势类型为代表的技术分析方法本质上和波浪理论、趋势线理论、江恩理论等其它技术分析方法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技术分析的本质就是分类,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哪一种理论的分类更加完全更加完整,就像同样是数字,自然数可以天然的分类所有数,是所有数系中最完美的,而素数或者幂指数当然也可以分类,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运算方法表征所有,但肯定没有自然数来的彻底和完美。所以缠论最伟大的贡献不在于引入了笔、线段、中枢和走势类型等更好的分类方法,缠论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揭示了交易市场里面的一般规律,通过纯逻辑和数学的推导,将资本市场彻彻底底的拔个精光,循着这种逻辑和思维去观察,你能把整个资本市场的变化看得清清楚楚。由此及彼,将同样的思维和逻辑过程应用到其它领域,随着你的阅历的不同、经验的不同,你所洞悉的、所领悟的、所明白的,都会是指数级的增长,而说到底,所有的学科也好、领域也罢,走到一定程度和深度都是相通的。108课中也提到过,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可控,就必须得解决自同构性递归的种类和数量问题,当然站在现在实用的角度,目前的分类方法确实是最有效的。

希望上面的解释已经解决了“先有中枢还是先有走势”这个问题。回到今天的课程,一个级别的中枢“从生到死”分为四个过程:生成、延续、扩展、新生。三个连续的次级别走势一旦重叠就自动生成了本级别的中枢,而中枢生成之后,最直接的就是震荡延续的问题。

中枢震荡其实也是一种“中阴阶段”,所谓中阴阶段,就是无方向阶段,未来向任何方向发展都是可以的,而市场正是因为有了中阴阶段的存在,才会显得变化莫测,无典型标准可言,处理中阴阶段的问题要涉及多个级别,在本课先不讨论,这里暂时先讨论同一个级别中枢形成后的变化。

连续三个次级别重叠后本级别中枢宣告成立,而要记住,这里本级别中枢成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连续重叠的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都是已经完成了的,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都是忽略了这个前提导致的判断错误。这个前提其实有着严密的推理和结论在里面:1、对于已经完成的走势类型,一定是产生了新的走势类型,例如一个30分级别中枢的形成,首先肯定是已经有了3个连续的5分级别走势类型重叠,并且这些5分级别的走势类型肯定已经完成了,而走势类型完成的标志就是形成新的中枢,也就是说对于第三个5分级别走势类型来说,一个新的5分级别中枢形成就代表着前面30分级别中枢的形成,而这个新的5分级别中枢的形成标志有两种判断方法,一种是继续区间套到1分级别上去按照同样的逻辑理解,另外一种就是应用第三买点来判断,因为这个新的5分级别中枢形成之前一定有一个5分中枢存在,而且一定是在第三段5分级别走势类型中,而这前后两个5分中枢组合只有两种方式:1、两个中枢有重叠,直接扩展为高级别中枢;2、两个中枢没有重叠,新的5分级别走势是以趋势的方式离开。注意,这里不存在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的问题,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第三段5分级别走势类型已经完成了的前提,所以只会造成第三段5分级别走势类型中最后一个5分级别中枢与新的5分级别中枢重叠形成30分级别中枢,或者没有重叠以反方向趋势连接。对于没有重叠的类型很好判断,直接看第三买卖点就行,难的是有重叠的,说了这么多文字,看几个图吧:

图中就是很清晰的一个30分级别中枢形成的最后情况,圈圈的地方就是确立30分级别中枢形成的标志,而红色的部分是有重叠的情况,那么你可以理解为围绕第三个5分级别走势类型中最后一个5分级别中枢的震荡,也可以理解为新的5分级别走势类型的中枢构造,这两种情况都允许,但最终都会出现第三买卖点来完成的。当然如果是有重叠情况,可不可以通过中枢扩展的方式直接去形成新的30分级别中枢?当然可以,而且实际股票中还很常见,这涉及到同级别分解和中枢移动的问题,以后再说。

所以,中枢形成的标志是连续3个已经完成的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而后的波动都是围绕已经形成的中枢来进行。

中枢震荡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围绕已经形成的中枢震荡不能超过5段,一旦超过了5段,那么就自动升级为高一级别中枢。这个也很好理解,所谓的中枢震荡,就是中枢形成之后,每一个次级别离开与返回都必须触及到中枢的重叠区间,而一旦出现6次或6次以上的离开与返回的次级别走势段,那么加上前面的3个次级别走势段,一共9个或9个以上次级别走势段重叠,肯定会有3个以上重叠的本级别中枢,如此一来就肯定会出现3个本级别盘整类型的重叠而形成高一级别的中枢。

这个结论的理解不难,但经常使用不当的在于:对于围绕中枢震荡的各个次级别走势段来说,首先这些走势段都是次级别的,并不一定是某一“笔”或某一“线段”,因为有时候在本级别图上的一笔,并不一定完全就是次级别走势类型,也可能是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这时候如果死板硬套的按照笔来划分中枢或中枢震荡的话,就容易判断错误。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但在熊市行情中,在连续的缩量调整中非常多见,缩量行情中很多时候没有出现标准定义的一笔,但却是发生了中枢升级,而且很多长期横盘的股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切都要按照定义来,不要天真地认为自己是按照分笔分段来分析的,一旦出现了满足自己条件的笔或线段就统统拿来当做次级别使用,尤其在大级别图上看,是很容易判断错误的,分清楚级别才最重要,而多个周期的K线图联立起来看会让你减少很多细微的主观判断错误。

108课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结论:盘整的高低点总是一闪而过。盘整就是中枢震荡的表现,而在中枢震荡中,连接次级别走势段的一定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对于最低级别走势图来说,跳空缺口就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所以“上下上”或者“下上下”三根K线来回震荡以无重叠的尖针形方式出现就是一种常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去看分钟图的时候,碰到中枢震荡的情况,高低点总是一闪而过,而如果单纯用KDJ或MACD红绿柱面积等技术指标来判断会非常容易吃亏。

以前三个次级别走势段重叠为本级别中枢,而后离开与返回的次级别走势段数量上不能超过5个,位置上一定要与中枢区域接触一次,而如果是离开中枢的次级别走势段在返回的次级别走势段不在中枢的重叠区域内,会发生什么?下课再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