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专家说|抗血小板药物怎么使用更安全?

专家说|抗血小板药物怎么使用更安全?

时间:2021-01-03 00:13:37

相关推荐

专家说|抗血小板药物怎么使用更安全?

常见药物分类、作用机理

及阿司匹林地位

一、抗血小板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

二、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贯穿了ACS治疗始终

血小板参与ACS病理各个环节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主要包括三类:

水杨酸类——ASA

噻吩吡啶类—氯吡格雷

GPⅡb/Ⅲa拮抗剂

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起效

三、抗血小板治疗是国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抗血小板治疗获益被大量临床研究和指南肯定。

四、阿司匹林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抗血小板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ATT协作组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二级预防:

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19%(p<0.00001)

降低主要冠脉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0%(p<0.00001)

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22%(p=0.04)

五、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如无用药禁忌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都应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范围75~150 mg/d。

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氯吡格雷可作为替代治疗。

六、ACS患者急性期和长期高心血管风险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显著降低PCI手术患者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采用

Lumina等在一项包含9877名接受PCI治疗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经校正的死亡率下降44%)

Kaplan-Meier分析(平均随访48个月)提示经倾向性校正后,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长期生存率较单用氯吡格雷组有显著改善

阿司匹林与消化道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是一柄“双刃剑”

抗血小板药物在获益的同时亦存在风险

无论何种抗血小板药物均存在风险。

一、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与氯吡格雷类似

2001~内镜下确诊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病例2777例,对照病例5532例。

二、大部分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较轻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出血发生率较低。

三、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低

四、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绝对值很小

与安慰剂相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1000人每年仅增加出血患者:

五、减少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损伤的处理流程——共识建议合理筛查和预防性用药

六、识别易发生消化道损伤的人群

特殊情况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一、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治疗

老年人

尽管年龄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老年人同样从ASA+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急性期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应酌情降低或不用,长期治疗剂量无需改变

肾功能不全

目前无证据显示,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调整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剂量

应正确评估肾功能,据此调节GPⅡb/Ⅲa拮抗剂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CCr<30 ml/min)应该减量

二、老年胃肠功能下降,胃黏膜防御修复机制退化

胃酸减少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胃壁细胞功能减低,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相对升高。

胃排空减慢

老年人由于粘膜与肌肉萎缩,胃的排空减慢,使药物进入小肠延迟

肠道血流减少

研究发现,65岁时肠道血流比年轻人减少50%

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

老年人胃肠道内液体减少使不易溶解的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地高辛、甲苯磺丁脲等的吸收减慢

三、老年人合用药多,22%的不良反应由药物间相互作用引起

四、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及抗血小板

稳定+支架:三联1个月

不稳定+支架:三联1-6个月

ACS无支架:两联12个月

不主张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取代氯吡格雷作为三联治疗的组成成分

五、卒中急性期

未溶栓治疗且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患者发病后尽早服用司匹林150~ 300mg/d,急性期后阿司匹林75 ~150 mg/d。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后24 h 开始使用。

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用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对缺血性卒中再发的高危患者如无高出血风险,缺血性卒中或TIA 后的第1 个月内,阿司匹林75 mg/d 联合氯吡格雷75 mg/d 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推荐阿司匹林小剂量使用

一、胃肠保护策略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风险

二、阿司匹林+PPI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三、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风险均呈剂量依赖性

荟萃分析:纳入5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38191例患者,评估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出血并发症风险。

四、ATT 荟萃分析:阿司匹林剂量<75 mg,可能会降低预防CVD事件获益

ATT 2002 meta分析,共入选287项研究,累计135,000例CVD高危患者(一级或二级预防患者),主要终点为严重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

五、大多数指南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150 mg/d)

阿司匹林不同剂型和服药时间

使用效果分析

一、阿司匹林肠溶片较普通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普通阿司匹林组:100~300 mg/d,1次/d,口服3~6个月;

阿司匹林肠溶片组:80~300 mg/d,1次/d,口服3~6个月;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是上腹不适,恶心/纳差)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显著降低胃部损害

平均胃粘膜损伤评分(±SD)

41例志愿者随机分至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或普通阿司匹林100 mg。结果显示,与普通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对胃肠道损害明显减少。

三、日本研究提示:长期使用肠溶剂型100 mg,较缓冲剂型81 mg更安全

日本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注册研究,N=1454,使用阿司匹林≥1个月的CVD高危患者(近90%有心脑血管病史),89.4%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剂型,其中92.8%使用100 mg,10.6%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缓冲剂型,其中96.2%使用81 mg,阿司匹林平均疗程为4.6年。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糜烂。

四、进食延长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胃内停留时间

五、进食延迟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吸收

进食后阿司匹林在体内吸收达峰值的时间明显延迟,未进食组和进食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吸收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 8.3 ± 2.9 和 13.8 ± 4.5 小时。

六、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选择晚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出现腹部不适症状和大便潜血阳性的患者(n=43),经过停药及相应的保护胃粘膜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潜血阴性至少1周后重新服用,改为晚餐前20~30 min。观察不同时间给予阿司匹林后患者出现胃肠道副作用的情况。

七、阿司匹林肠溶片服药时间选择的关键——餐前服用

专家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应该在餐前20~30 min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肠溶膜能抵抗胃内酸环境,在十二指肠内碱环境下才分解因而避免胃粘膜损伤。若餐后服用,食物会使胃液酸碱度提高,药物易溶解。且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易使肠溶膜破坏增加胃内溶解机会。而餐前服用,因空腹胃内酸性环境强,药物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因此可减少对胃粘膜损伤。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持续性的,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不一定必要。关键是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服用,PH<3时不溶解,减少胃部不良反应。

出血处理及总结

一、发生出血,无需惊慌

二、共识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导致出血患者处理原则

是否停药需权衡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

不建议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治疗,建议阿司匹林联合PPI;

积极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首选PPI,并根除HP,必要时输血。

长期随访,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

对于阿司匹林所致的溃疡、出血患者,不建议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治疗,推荐阿司匹林联合PPI治疗。

三、阿司匹林联合PPI治疗明显降低溃疡复发率

170例服用小剂量ASA(2002.9~.1)发生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SA 100 mg/d+PPI 20 mg/d,n=86;

CLO 75 mg/d,n=84。随访52周。

四、对于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联合PPI治疗优于氯吡格雷

320例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再次服用阿司匹林+PPI或氯吡格雷:

五、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

六、出血的处理

积极出血风险的评估和预防,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等均是出血高危因素

轻微出血者继续抗栓药物治疗

严重出血者停药,并中和或逆转抗栓作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是不可逆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只有补充新鲜血小板才能缓慢逆转。

如要立即纠正抗血小板作用,需输注血小板,建议剂量为1~2个单位(机采血小板每200 ml含2.5×1011个血小板)。

输血适应证:血液动力学异常(低血压)或贫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血液动力学稳定、红细胞压积>25%或HB>80 g/L时,暂不输血。

小结

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药物

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是强化心脑血管急症抗栓治疗的基本方案

抗血小板治疗需权衡获益风险比

抗血小板治疗需加强监测

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临床获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