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数据出炉! 六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仅三成使用抗凝药物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数据出炉! 六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仅三成使用抗凝药物

时间:2023-03-20 16:32:54

相关推荐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数据出炉! 六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仅三成使用抗凝药物

“《医师报》,房颤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过度,抗凝药物应用不足;每天2份乳制品 死亡风险最低;每天刷牙≥3次 心脏疾病风险低;准妈妈患糖尿病 知不知道孩子易早发心血管病?,[625].医师报,-12-12(05)”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数据出炉!

六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仅三成使用抗凝药物

图1 不同CHADS2评分、CHADS2-VASc评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不同抗栓药物的应用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中日医院孙艺红教授、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等发表的中国房颤注册登记研究(CRAF)结果显示,在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和风湿性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过度,而抗凝药物虽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却应用不足。

(Cardiovasc Ther. ,:7372129.)

研究显示,总体上,31.7%的房颤患者应用抗凝药物,但仅0.9%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61.2%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2%的患者同时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最常使用的抗栓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达61.15%。而且抗凝药物的应用率随着CHADS2评分或CHADS2-VASc评分增加而降低。在CHADS2评分或CHA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中,分别仅有24.8%和25.6%单用抗凝药物或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在CHADS2-VASc评分为0的患者中,却有31.2%应用抗凝药物(图1)。

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抗凝药物的应用率高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7.3%与25.6%);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率则较低,为28.05%。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最近6个月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处于治疗窗内的比例仅29.2%。

就地域来看,抗凝药物的应用率在东北地区最低,华中地区最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非瓣膜性房颤和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不足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收缩压较高、居住在华中以外地区、在二级医院治疗、新发或阵发性房颤;在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则为年龄较大、收缩压或舒张压较高、新发或阵发性房颤、在二级医院接受治疗、有冠心病病史、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

这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于7~12月从全国111家医院(八成为三级医院,两成为二级医院)连续纳入4161例房颤患者,其中85.6%(3562例)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14.4%(599例)为瓣膜性房颤患者。

每天2份乳制品 死亡风险最低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每天摄入2份乳制品与最低死亡风险有关,此外,摄入乳制品的种类同样对死亡风险产生影响。(BMJ. ,367:l6204)

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追踪参与者饮食习惯。在29~32年的随访期间,发生51 438例死亡,其中12 143例死于心血管病,15 120例死于癌症。

研究发现,与乳制品最低摄入量(0.8份/d)相比,最高摄入量(4.2 份/d)的死亡风险增加7%。进一步分析发现,乳制品摄入与总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每天摄入2份乳制品者死亡风险最低(图2)。

图2 乳制品摄入和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此外,摄入乳制品种类也与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全脂牛奶摄入量每天每增加0.5份,总死亡、心血管死亡、癌症死亡风险均增加。研究者评估,若用坚果、豆类代替1份乳制品,可使总死亡风险降低14%,用全谷物代替可使总死亡风险降低11%,用红肉/加工肉类代替乳制品,总死亡风险则会增加5%。

研究纳入护士健康研究Ⅰ/Ⅱ和卫生专业人员队列研究,包括基线无心血管病的217 755例受试者,其中女性168 153例,男性49 602例。研究中1份乳制品被定义为240 ml脱脂/低脂/全脂牛奶或120 ml酸奶或6 g奶油、冰淇淋、乳清奶酪或30 ml奶油奶酪、其他奶酪。

每天刷牙≥3次 心脏疾病风险低

韩国一项大规模、全国性、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勤刷牙可降低房颤和心衰发生风险。(Eur J Prev Cardiol.12月1日在线版)

研究中位随访10.5年期间,房颤和心衰的发生率分别为3%和4.9%。校正混杂因素后,研究者发现,每天刷牙≥3次的人群,房颤和心衰发生风险分别降低10%和12%;此外,接受过专业洗牙的人群,房颤风险无明显差异,心衰风险降低7%;此外,牙齿缺失数量越多,房颤和心衰风险更高,其中缺失超过22颗的人群,心衰风险增加32%。

研究者认为,频繁刷牙可减少牙龈下细菌,阻止其向血液中转移,减少菌血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房颤和心衰风险。

同期述评指出,目前建议通过勤刷牙预防房颤和心衰“为时尚早”。不过炎症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开展更多研究以发现有效的干预策略。

研究基于韩国国家健康保险系统,纳入161 286例无房颤、心衰或心脏瓣膜病人群,平均52岁。所有受试者中,13.4%患有牙周疾病。每天刷牙0~1次、2次和≥3次人群分别占14.6%、44.6%和40.8%。24.1%在过去一年内接受过专业洗牙。

准妈妈患糖尿病 知不知道孩子易早发心血管病?

近日,丹麦一项随访40年的研究发现,若母亲在孕前或孕期患糖尿病,尤其合并心血管或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其后代在儿童期至成年早期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明显增加。(BMJ.,367:l6398)

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的母亲,其后代发生早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29%。其中,妊娠前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后代发生早期心血管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4%和19%。

此外,若母亲产前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代早期患心血管病风险更高,增加60%;若母亲产前患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后代发生早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73%。

研究追踪1977-丹麦的243.2万例无先天性心脏病的活产儿。其中,母亲孕前患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者分别为22 055例和6537例,26 272例孕期患糖尿病。随访40年间,1153例糖尿病母亲的后代和91 311例非糖尿病母亲的后代被诊断患有心血管病。40岁时,非糖尿病母亲后代的累积心血管病发生率为13.07%,糖尿病母亲其后代的累积心血管病发生率为17.79%。

《医师报》12月12日05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