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坛经》智慧 神秀渐修之 六祖顿悟之

《坛经》智慧 神秀渐修之 六祖顿悟之

时间:2020-12-12 11:23:49

相关推荐

《坛经》智慧 神秀渐修之 六祖顿悟之

《坛经》是指导人们走上正路的书籍,走上正路的方法便是明心。明心的方式是“悟”与“修”,这篇章就来讲讲怎么去“悟”怎么去“修”。

人这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最开始时我们不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理解了曾经没有理解的事情,应了那句“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可具体我们是怎么明白的,怎么懂得的,这个就涉及到具体的学习方法,禅宗的学习方法自六祖惠能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便是“顿悟”,一下子豁然开朗,正如六祖在《无相颂》说得那样“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很多人都有过这样感觉,一下子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事情,这个便是六祖的法门。

在六祖之前,多采用渐修之法,这也是大众可以有迹可循的方法。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到五祖弘忍采用的都是渐修之法,他们依据佛教经典《楞伽经》修行,把世间种种问题通过经中的定义,划分,总结,行动起来。每日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修正不恰当的地方,这样一步一步的进行下来,终有一日可以明白自己的本心。神秀的一首偈子,很好地表明了渐修之法。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菩提树,菩提树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场所,具有很好地象征意义,用自己的身体作比喻,表明释迦牟尼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去想自己心中存有敬畏,可以让人时刻处在一个警醒的状态,不断地更正不合理的言行,让人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如此修行,当到了一个恰当的点时,心中便如那明镜台一般明亮。这种状态每个人都达到过,心中一下子清醒了,不再迷茫了,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不能时刻处在这种状态下,所以一会儿迷茫,一会儿清晰。要想时刻保持这种状态就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让我们时刻保持端正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从而达到心中无染的状态,这样一来便能达到“空境”,明白自己的本心,这是神秀的渐修之法,生活中很多人用的都是渐修之法。

六祖惠能另辟蹊径,他一反常态,用顿悟的方式去解释本心本性,从根本上解释人们的所有行为,直指自己的本心,理解的更加透彻更加具体。且看六祖惠能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子就是不明白佛法含义的人,读一读都觉得有很大智慧在里面。如果说渐修是慢慢地把心中那些杂思杂绪赶出去,那么顿悟就是一下子,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哪有什么杂思杂绪,都是人的那颗心在作怪,认为有那些个杂思杂绪,说明还是不明白。杂思杂绪也从心中出来,和条理清晰地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因为心中还有分别所以觉得乱,若是心中没有那个表面的分别,从本质上看这些问题了,还有什么不能够明白的呢!六祖惠能说道,菩提也好,明镜也好,都是自己心中的法相,都是假名而已,我们应该去转这些人为定义的事物,而不是被这些表面的事物转着。既然万法皆从心中出来,那么还有什么人为的分别呢?

顿悟之法是从渐修过来的,首先得有一定知识量,一定的积累,这样才能“顿”的出来。本来是无一物,也用不着惹尘埃,可有了尘埃,再反过来推导回去,待到有无相当的时候,一下子就“顿”了,明白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