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认识

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认识

时间:2021-04-11 01:10:45

相关推荐

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认识

学科教学是初中阶段的一种基本教学样态,而各学科教学中,都普遍关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教育形势的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的基本内在要求,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这一点尤为关键。笔者现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出一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实施办法,希望可以给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多维目标全面实现,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更为关注问题处理能力的完善、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即需要达到听、说、读、写、思各项能力的融合统一,用以促进人格培养和塑造的完善化,而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教师非常有必要按照初中的年级不同、内容区别等,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重构,形成更加科学的知识层级递进效果。比如仅就语言能力目标来说,其中便涉及积累汉语言文字、熟练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其中又包括对于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要求,且在内隐和外显因素的促进下,学生的学习成果持续生成,像演讲、论辩、总结报告、作文等,这些言语能力的形成,如果没有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形式相适应,将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而除了语言能力目标之外,人文素养目标、道德建设目标等也均值得给予重点关注。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显著的多元化特点,为此要注意学科内部内容的调整,即对学科内部所存在的逻辑关系加以梳理,探索形成适应课堂的整合点,对其加以重构可关注下述几个方面。

2.求解Logistic模型。在求解Logistic模型时,同样固定逾期与不逾期客户之比为3:7,直接在6012个样本上应用该模型。利用SPSS进行求解,为使选取的指标对y的影响更具代表性,同时使Logistic回归结果更具准确性,本文对Sig.大于0.05的指标进一步筛除,也即保留置信度在95%以上的指标,最终得到12项研究指标及其对应参数如表5:

首先是文体的重构。在现实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存在文体意识不清晰的问题,不管讲述到何种文体,皆以类似的讲课程序加以应对,从字词学习到作者介绍,再到写作背景讲解与段落大意分析。这种千篇一律的做法,对语文教学而言可谓危害匪轻。而如果教师能够关注文体特色,则会让学生得到相近文体的及时补充。举例来说,在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中设置了谈小说的文体知识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将此前学过的小说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结合于一处,作为专项小说单元完成系统学习,在此过程中基于文本特点进行拓展阅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增加《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课外关联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此类文体的基本属性、功能特点等,用以保证学生更顺畅地探索文体秘密。

泵站位置高程为506.2 m,压力管道出水口地形高程为583.5 m,管道地形扬程为77.3 m,考虑到输水损失等,最大工作压力为82.2 m,管道压力(1.4倍最大工作压力)为115.1 m,管道公称压力采用1.0 MPa。

其次是主题的重构,利用重组、融合、增删等多种办法,达到理想的主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到《中国石拱桥》或者《桥之美》等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视情况需要设计同“桥”有关的主题课程。

再者,从作者角度出发的重构也是可供选择的策略,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篇关于宋代文人苏轼的作品,像《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集中起来思考,再将易于为学生所理解的苏轼其他代表作呈现出来,形成苏轼专题课堂,以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位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作品特色等。

最后,读写宏观视角的重构也是一种有效做法,这是因为历来写作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难点之所在,而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里面,共涉及十余个写作主题课,像写人抓住特点这样的主题,完全可以拿来为师生所用,按照选文内容将写作特点突显出来,可以给课程的整合重构提供另外一种更广视域的可能性。

三、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重构的探讨

考虑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重构,以便让学生在不同方法的熏陶下,得到知识和能力的适应性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展开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可对其血细胞功能及生化水平进行充分掌握,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要将学生的综合应用多种学习方式的潜能发挥出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引,将意义鲜明的学习与自主探究形式结合起来,特别是可以考虑创客式学习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一人一课,投入到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中去,以便形成成果更加丰硕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线上和线下学习相协调的做法,增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接触到语用表达任务时,需要关注深度阅读的推动,或者基于文本评论及批判的视角完成教学任务等。

其次,进阶式教学策略值得提倡,也就是关注学生在特定时间范围之内的学习及探究效果,使之在应对某个主题时,逐步进阶、逐层深化。这样一种教育方法理念对于课堂重构的价值在于,一是可以让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同语文知识教学间的关联性更加清晰,明确语文教学的关键发展脉络,二是可以让学生的学情完整呈现出来,使之迅速适应于与自身认知水平相协调的教学框架,在不同层级标准的带动下实现自我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参考网络游戏中的级别制度,将进阶过程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如实记录,当学生达到某个层次时,给予鼓励并安排接下来的任务,用以保证学生进取心始终维护在良好状态。

最后,课堂教学重构应当注意学生深度学习要求的满足,使学习者可以在批判性学习态度的指引下完成新思想与新事物的认知过程,最终让已有知识和新情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发展。我们认为,这种深度学习的做法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全面升华,特别是产生知识的结构化认知效果,在学习时形成更加愉快的情感体验等。举例来说,当接触到《周亚夫军细柳》这样的文章时,节选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将《史记》中的关联故事提供给学生,将让学生对于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创作手法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核心素养的要求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之中,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核心素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即时调整,使之同样有着循序渐进的发展可能性,以便让内容、方法、学生、课堂几者达到有机统一,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目标。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马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等于7%的文字交流和38%的口头交流和55%的面部交流。通过面部表情基本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