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爱迪诗|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爱迪诗|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时间:2023-10-28 11:18:00

相关推荐

爱迪诗|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黄鹂)鸣;

三候鹰化为鸠。

春雷响,万物长。我们都向往春暖花开,然而其实并不需要面朝大海。在惊蛰的那一天,庄稼人的春天才真正的来到。那么什么是“惊蛰”,何为“蛰”?

什么是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典籍记载

惊蛰,二月节。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据说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动植物也闹腾

惊蛰时节乱纷纷,蛰伏的动物也开始出来四处闲逛了,连植物也不甘寂寞。

春雷惊百虫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蛰伏在泥土中的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物候桃始华

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则表示桃花开,万物处于苏醒状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仓庚鸣

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乡野锄头不停歇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节气后,全年气温回升,但是气温波动甚大;日照时数有明显的增加;还有,惊蛰节气雨量增多有限,常常会有发生春旱。因此,惊蛰对于庄稼人来说,是新一年挑战的开始。

民间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兴波作浪,给人们带来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惊蛰吃梨的习俗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有说吃梨是为了记住祖先创业之艰难;有说吃梨是为了助益脾气,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爱迪诗(中国)蒙台梭利幼儿园

地址:

北京路与文峰山路交汇处向北30米路西

电话:0539-896661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