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孩子的情绪 更需要被“照顾” | 爸妈内参

孩子的情绪 更需要被“照顾” | 爸妈内参

时间:2018-06-30 11:47:26

相关推荐

孩子的情绪 更需要被“照顾” | 爸妈内参

爸妈内参主播:喵姬

作者:Judith(爸妈内参专栏作者)

1孩子乐意和你“说话”吗?

作为初中老师,跟很多家长聊过孩子的问题,家长都说,好像他(她)跟同学有说不完的话,跟我们俩(父母)天天就没话说;我说两句,要不就告诉我,你不懂,要不就自己进屋一关门。

有经验的中学老师,这样抱怨过,你劝上百句,帮助教育三个钟头,不如同学一句话,一声“写什么写,我也没写,咱先踢球去”,就能抹杀家长老师一个星期的思想工作。

一般儿童进入小学四五年级,对其影响最大的,不再是家长和老师,而是同伴。

对于教师来说,还有“威严”和“纪律”,管束一下孩子;可对于家长来说,现在的小公主皇帝本来就“无法无天”,不听话,有事也不和家里说,这就成为一个极大的家庭教育难题。

下面是几个执教过程,孩子与家庭的案例,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带来一点启发。

例一

小H,男,父母都是高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智商极高,待人接物很有礼貌。H出生到小学一直和祖父母生活在老家,小学五年级被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

孩子本人厌学,各种方法逃课,甚至离家出走。

H父母反应说,孩子就是不愿意听他们说话,从来都说不到一起,说不了几句就和父母吵起来。

H和我谈,这样说,他们就知道喝酒应酬,回来就知道教训我。他们自己醉醺醺的,有什么资格管我,我小时,他们哪去了?

例二

小玲,女,母亲超市库管员,父亲长途司机。待人彬彬有礼,性格稍内向,自理能力强,成绩一般,和同学关系好。一直与父母居住,但从小学放学后由托管班老师照看,至每晚九点,再由父母接回家睡觉。

父母向我抱怨,我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下班又没有固定时间,怕她学不好,从小就给她找老师口碑最好的“小饭桌”,周末送去补习班,她一点都不领情。小时候偶尔还跟我们说两句学校同学的事情,现在对我们很冷淡,一句也不多说,问什么都回答,“还好”,“没事”,“你别问了”可急死我了。

小玲有一个细节极打动我,我问:“谁有剪刀借我用一下?”她立刻走到前面,递给我剪刀。递给我的时候,剪刀尖朝自己方向,顿了一下确定我拿稳才松手。这样的细节教养,在现在十多岁的孩子身上极难见到。

例三

大君,男,老家不在本地,父母在城市做小生意,六岁上学被接到城市,现在有一个弟弟。在校期间,非常活泼调皮,成天脸上挂着笑容。热情大方,和各科老师关系极好,有空就喜欢到办公室帮忙,还喜欢和班主任聊天,典型一个阳光大男孩。

家长会上,和父母交流,得知孩子在家很少说话,“成天绷着脸,好像都欠他钱似的”,也不喜欢和弟弟玩,有时还跟弟弟抢零食、玩具,一点也不省心。

大君父母的话,让好几个老师极为惊讶,学校家庭表现反差极大,刚接班的班主任甚至都拿出《班级管理手册》确认孩子的照片。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出现端倪和引起家长注意之间,有着短则数月,长则几年十几年的酝酿与发展。

你可能早已发现,刚才举得几个例子里面,在孩子幼儿时期,家长都没有带在身边,即使共同生活,也缺少交流的机会。

孩子对父母有天生的依赖,在出生到五六岁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幼儿园大班到小学才转换成老师。

父母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大一点懂话了,再自己来带;工作忙,更不是减少与孩子相处时间的借口。孩子与家长的相处模式,就是从婴幼儿时期,逐渐形成的。最初的时候,你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的“情感缺口”早就被其他的人或事取代。后面你出现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当初的价值。

前两个例子中,两个孩子都在外人面前知书达理,但和父母的相处却非常冷淡,拒绝甚至排斥,从小缺乏与父母日常生活与情感的交流,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个孩子,幼时没有在父母身边,稍大父母又有了老二,父母生活稍稳定,老二从小就带在父母身边。那么,“老大”看到父母对弟弟的“偏爱”,有了妒忌的心理,形成了与父母相处冷淡、与同学老师相处热情的极大反差。

在婴幼儿发育成长的最初几年,是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交流模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和确立。

如果你的宝宝刚刚出生,或者刚上幼儿园,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哪怕主要有老人照顾,也要尽量住在一起,每天下班有一定的相处时间。不然,十年之后,你就有可能成为,那些抱怨孩子跟自己没有话说的家长。

有效的相处,并不仅仅谈的是时间,更要有质量。下面,我们继续聊聊,与孩子交流的误区。

2良性沟通的杀手: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略和否定

孩子乐意跟你说话吗?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家长与不同的回答。

咿呀学语的时候,孩子的一句“爸爸”“妈妈”“吃饭”“娃娃”,都让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欣喜若狂;

然后,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天天小嘴没有闲着的时候,说起来没完没了”,“你怎么这么多为什么啊”,这样的抱怨就开始出现;

再然后,“大人的事,小孩别掺和”,“你懂什么?就得听我的”,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都说过;

最后,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觉得孩子大了,有主意了,可是却什么都不愿意跟你分享了,作为家长,发现被拦在孩子的世界之外。

在孩子“乐意”和你聊天说话的时候,把握机会,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不要让大人的主观“负面情绪”堵住孩子“想说的嘴”,这样的平等轻松的相处氛围,对你和孩子都是极为重要的。

有一年,我接新初一班级,和一个孩子谈她学习的问题。

我:你有这么多想法,你说的老师都觉得有道理,你怎么不跟他们(父母)说说呢?

学生:我说了,我妈就会说,我学不好是我的事,别找客观理由,别人怎么没你那么多事。

我:你没说怎么知道?

学生:从我记事起,他们就这样,我刚说说什么,他们就一堆道理等着我呢,烦死了。

我:那想过跟你爸爸聊聊吗?

学生:他一回家就皱着眉头,我妈说他工作忙,让我别烦他。现在他问我,我也懒得说了。

…………

我这个学生,一直在说她的父母听到她说话的反应,就是从小认为她说什么都不对,不顾孩子的情绪,一味地给她灌输成人的“正确的道理”。可以看出,这样十年以后,适得其反地让孩子不想再和父母交流。

几天后家长打电话感谢我,说孩子回家后情绪特别好,说老师跟她聊天了。

其实,那天我没有说太多话,更多是听她说,只在最后提了一两个小建议。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感受被接纳了,不再觉得在大人眼里我什么都不对,什么都不好,所以我的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

我在电话里建议家长,多陪孩子出去玩玩,孩子说什么别急于评论,即使发牢骚也鼓励孩子多说,否则后面孩子变成“闷嘴葫芦”,想做思想工作,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真诚地认真倾听孩子所说。孩子也需要大人跟他(她)说话时,放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倾听。

如果你正在看球赛玩手机,三岁的宝宝跑进来,找你提出某个问题或要求,你头都不抬地说:“嗯,行""不,你不能这样”,那么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你根本不在意我。让孩子形成极大的挫败感。

如果你真的有棘手的工作必须完成,你可以在工作前告诉他(她):爸爸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爸爸工作时不要打扰,有事情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后再谈。但一定要遵守约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和尊重。

那么,随便孩子怎么说,我们都该点头称是,随声附和吗?

“弟弟是坏人,我要打他!”(弟弟拿了他的玩具)

遇到这样的问题,父母要坚持的原则是:感受可以被接纳,但行为必须被控制。

多数家长在听到这样的话时,都会说“弟弟小,让着弟弟”之类的话,希望孩子有“哥哥样儿”并不能真的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信服。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产生他们只爱弟弟的错误观念。

“看得出,你很生气。但是我不希望看见,你因为气愤,就打人。我们教给弟弟,这个玩具怎么玩,不让他弄坏了,好不好。”如果这样说,接纳了孩子的感受,之后提出了你的建议,会有不同的效果。

3和孩子说话的简单小技巧

在我的宝宝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我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技巧。

说话的时候,不要流露出太多的负面情绪,不要过分强调负面后果,否则孩子会更强烈地抗拒你的要求。

孩子早上赖床,不穿衣服,让很多家长头疼。

一开始可能还轻声慢语地哄哄。

“快起,不起晚了,让你们老师说你!”

哗啦一下,掀开被子,直接拉起来套上衣服。

这些好多家长都做过,效果都有限。

“家长学校”的专家老师,这样告诉我们一定要语气坚定而温柔,因为宝宝也会有我们常说的“起床气”应该这样说:

“该起床了,现在时间正合适,我们现在起床,时间正好和小朋友去做操!”

然后,动作迅速地帮孩子准备衣服。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种,哄,可以让孩子敏感地觉得还有商量的余地和空间,继续耍赖,拒绝起床。

尤其第二种,更要不得,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晚了,那就干脆不去了,去了要被老师骂,我更不想去幼儿园了。进而不止是一天迟到,上升到抗拒去幼儿园的程度。

第三种方法,更加粗暴,让孩子产生达到目的,可以直接动手,不必交流的错误思维方式。

“你怎么总是把衣服弄脏,再这样不给你买新衣服了!”

“你怎么总不记得,娃娃不能放在地上!”

“再这样说,爸爸生气就打你了!”

这样的话,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情绪上和做法上直接否定了孩子,这样的负面情绪影响,是良性沟通的杀手;不被父母认同的感受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增加自卑感。

孩子的情绪比成年人更需要接纳和照顾,一个合格的父母,是从孩子婴幼儿期,就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和孩子的交流与相处,有很多技巧需要综合掌握。读读这本书,你会有更大的收益,更深的体会。

作者简介:Judith,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70后尾巴,教书匠一枚,兼任逗比妈妈,相信“匠”的含义就是一辈子的热爱和坚守。简书@教书匠judith,微博@教书匠judith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