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书家必备】民国诗人书法家为你收集的200多个楹联创作资料

【书家必备】民国诗人书法家为你收集的200多个楹联创作资料

时间:2021-12-17 02:17:07

相关推荐

【书家必备】民国诗人书法家为你收集的200多个楹联创作资料

顾印愚简介

顾印愚(一八五五—一九一三),初名元蝶,字印伯,又字华园、蔗孙,号华元老人、所持、塞向翁,别署双玉龛、三雅精庐、楚雨堂、安酒意斋、塞向宧、玉篇室、蔗庵。先世从浙江嵊县顾港徙居上虞。高祖洪客游成都,遂定居于此。祖父煚世(?—一八六六),字含象,号味蔗老人,游幕于陕西、河南、湖北,后归蜀,工书法,能诗,有《味蔗轩诗钞》传世。父守壬,官河南西华县知县。印愚以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十二月二十日生于河南西华县官署,童年时期归于华阳。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客游武昌的祖父归乡,其时印愚表兄李嘉绩也随侍母亲居住在外家。接下来的三年内,李嘉绩得到顾煚世的教诲,顾印愚兄弟则从学于李嘉绩,称弟子。在此家学渊源影响下,顾印愚自小习书,十三岁时笔法已颇老成。同治十三年春,成都尊经书院创立,顾印愚以“华阳附生”的身份就读于尊经书院,得到张之洞、钱保塘、钱宝宣、王闿运等人的教导,与绵竹杨锐齐名。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九月,他参加乡试得举。一并中举的还有同学廖平等十二人。时任尊经书院山长的王闿运对考试结果表示满意,说这次中举的学生正是自己平时寄予厚望的。

王闿运(1833—1916)

乡试中举后,顾印愚整理行装,准备去北京参加会试。这一参考,就蹭蹬了二十余年。光绪九年,第二次落第后,他到山西去见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张之洞安慰他:“一个读书人,不一定要有个进士翰林的显赫科名,只看本身所持为如何而已。”他服膺此语,因此自号“所持”。心有所持,也需要谋个出身,此后他依旧不折不挠地备考、应试。准备会试期间,他很少待在家乡,而是居于陈州、戎州、介休等地,归乡只作短暂逗留。他在三年一至的京师参加了不少文会,结交了陈三立、梁鼎芬、易顺鼎、文廷式等朋友,与他们饮酒和诗、论书谈艺,开拓了气局和眼界。

光绪十八年,顾印愚第五次会考落第后,经吏部捡选 ,任命为洪雅县训导,从此踏上仕途。光绪十五年至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中间有两次短暂的改任),坐镇武昌,其幕下罗致了诸多名士。光绪二十年,顾印愚来到张之洞麾下,任督署文案、湖北银元局文案,摄汉阳县令,继任武昌县令,曾于光绪二十九年被派到日本参与大阪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并考察学务,回来后任职湖北乡试同考官。工作之外,也参与了此地兴盛的诗文聚会。同僚之中,他与程颂万、梁鼎芬交好。程颂万侄子程康等后学拜入门下,从他学习诗歌、书法、篆刻。

张之洞(1837-1909)

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调京师任大学士,离开武昌。次年,顾印愚调署武昌通判,因京张铁路通车,被派往从事相关事务,调署之事暂时搁浅。宣统二年(一九一○),顾印愚就任武昌通判。对这次升职,他说“差免百里行,可拥一卷卧。窃承老亲喜,尚愧同寮贺”(《调署武昌通判有述》),颇感欣慰。然而风会已变,好不容易等来的升职,却把他送到时代的风口浪尖。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顾印愚被围困军中,弟子程康闻讯,欲以救济会船去武昌兵中接老师脱险。顾印愚回信以次子相托,自己坚不肯出。此秋至明春,顾印愚奉老母隐居在夏口,以《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诗句取义,题居所为“塞向宧”。对他而言,时代的寒冬已至,唯一可做的,是闭门塞户,独处陋室,做一个遗民。此间,他细抄、自校自己的诗稿,将传世文章作为自己最后的寄托。

兵荒马乱,生计无着,从弟顾若愚为他谋得国务院顾问一职,邀请他到北京工作。此时清帝已逊位,顾印愚在旧都触目伤情,不胜今昔之感。上巳日,梁启超集南北名士三十六人在万牲园修禊赋咏,遇到人生第一个癸丑之年的顾印愚参与了这次盛会。此后不久,他病倒了。病中,尊经书院旧同学岳嗣仪来访,告知家乡景况,令许久没有归乡的他不胜感慨。病笃之时,友人乔树楠来信劝他学习白居易、苏轼,归心净土,了脱生死,他作《病答损叟》,以中国本土理念“生寄死归”“念兹在兹”作答,表明自己的归趣。这也是他在人间留下的最后一首诗作。一九一三年六月八日,顾印愚病逝于北京,年五十九。遗体殡于北京隆安寺。弟子程康赶来帮助料理后事。是年冬,返葬于武昌洪山之原。有《成都顾先生诗集》《宋锦贉题——塞向老人手书集百五十联(第一集)》《玉差些剩——塞向老人遗墨遗诗八种》《安酒意斋尺牍》等传世。

顾印愚集(上、下册)

顾印愚 着

王家葵 伍晓蔓 整理

巴蜀书社5月出版

尺寸:240x170mm

布面精装

定价:280元

王家葵先生签名+题写上款或吉语本:280元

两周后开始按下单顺序发货

包邮

本书为晚清着名诗人、书法家顾印愚先生作品集,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收录《成都顾先生诗集》十卷,补遗一卷,题辞一卷。同时,在题辞基础上新增交游诗文、生平资料若干。下册主要收录《宋锦贉题》《安酒意斋尺牍》,采用影印加释读的形式,以直观真实的面貌展现顾印愚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增补新发现的顾氏集联若干。

程千帆叔祖程颂万题《宋锦贉题》与顾印愚自题

《宋锦贉题》民国三年版,顾印愚子继庠、继羹编订记

顾印愚与《宋锦贉题》

王家葵

顾印愚(一八五五—一九一三)是清末民初着名诗人、书法家。《益州书画录》载其小传云:“顾印愚,成都人,字印伯,一字蔗孙,又号所持。官湖北汉阳令、武昌通判,宣统辛亥国变,奉母隐居。所作之诗为十卷,门人程康编定。善书法,饶有晋唐风范。偶临摹东坡,亦颇神妙,故蜀都人视若拱璧。”

沙孟海对近代书家少有许可,晚年自述书学师承交游姓氏,提到四川书家仅有顾印愚与乔大壮师生二人,标注为“服膺”,批语说:“米体作家。”汪辟疆评论顾印愚的书法云:“其书在大令、登善、元章之间,信手挥洒,自然疏秀。闻其平日每晨起小饮后,即临河南雁塔圣教数过,日以为常,则其工力可知矣。”

顾印愚以诗歌见长,去世以后,门人程康收拾遗篇,编为《成都顾先生诗集》十卷。据陈三立回忆,“光绪中张文襄公为湖广总督,幕下僚吏宾客多才雅方闻之彦,尤以能诗鸣者,有梁节庵、易实甫、陈石遗、程子大,成都顾君印伯亦其一人也。诸子意兴颷发,篇什流布,倾动一世。君则循谨简默,粥粥若无能,即有所作,不轻出示人,故人类偏推君工书,为足压侪辈而已”。

顾印愚善于撰联,尤其工于集句,拈取前人的诗文成句为对偶。他赠名旦王瑶卿一联:“古董先生谁似我;落花时节又逢君。”上句出自《桃花扇》,下句杜甫,因为对仗工整而意思贴切,传诵一时。汪国垣《光宣以来诗坛旁记》载其集联轶事云:

当乙巳年印伯在旧京时,乔损庵先生因有四孙,偶然忆东坡诗“朋来四男子,大壮泰临复”二句,因谓印伯曰:“大壮泰临复,君能集苏诗为偶语乎?”时损庵意此五字为四卦名,属对匪易。且长孙因苏诗有此,而字大壮,亦难稳切。印伯曰:“吾行箧无苏诗。”损庵曰:“吾架上尚有所余施注苏诗。”因举以赠。印伯取出,实未寓目,但旋用坡诗泛颍句作对,即集成一联云:“欧阳赵陈余,传呼草市来携客;大壮泰临复,下有孙枝欲出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印伯随谓大壮曰:“君若嫌此联尚短,吾尚可增数字,何如?”因书云:“欧阳赵陈余,啸歌相乐,传呼草市来携客;大壮泰临复,丱妙侍侧,下有孙枝欲出林。”一气贯注,且皆坡句,然观者已叹服矣。因此六句不全在施注苏诗内,而实有散见于王注及纪评《苏文忠诗集》内者。

顾印愚既工书法,又长于诗文,平昔为人作书,最喜用自作集句的楹联。一九一二年秋,顾印愚精选平昔所作集句作品用花笺写出,自题《宋锦贉题(第一集)》,并请好友程颂万书扉,准备交付影印。遗憾的是,尚未等到书成,印愚猝然去世,乃由儿子继庠、继羹继续工作,终于在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六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正式出版。

《宋锦贉题》是顾印愚自己取的书名,“贉”是指书册或字画卷首贴绫处,又称为“玉池”,王士禛《宣和御墨枇杷图歌》云:“宣和文物剧风流,绣褫锦贉穷千秋。”用宋锦作贉池,显得古雅珍贵,因为本书集联主要取自宋诗,故以“宋锦”作比喻。

古人集联除了翻检书册,更多的时候依靠平素阅读积累,因此集联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养和诗学旨趣。

一、集联的基本情况

按照顾印愚亲笔题署,第一集应该收录“百五十联”,实有对联一百八十六件,重复四件,实际为一百八十二件。又有两件下联各有两条对句,故共有单句三百六十六条。涉及作者六十五人,其中唐代五人,宋代六十人;使用苏轼诗七十二句为最多,王安石、陆游、黄庭坚、杨万里诗皆在二十句以上,详细情况见下表。

《宋锦贉题》中唐宋诗人出现频度表

年代

诗人(括号内是诗句数目)

杜甫(四)顾云(三)李商隐(一)

白居易(一)李洞(一)

苏轼(七十二)王安石(三十一)陆游(二十九)

黄庭坚(二十八)杨万里(二十六)陈师道(十八)

张耒(十五)张镃(十五)周必大(十)秦观(九)

戴复古(九)刘克庄(七)王庭珪(六)韩驹(四)

欧阳修(四)苏舜卿(四)楼钥(四)晁补之(三)

韩琦(三)程俱(三)徐铉(三)孙觌(三)

陈与义(三)赵抃(三)范成大(四)王炎(二)

陈造(二)李觏(二)晁说之(二)谢薖(二)

汪革(二)苏过(二)贾收(一)魏了翁(一)

魏野(一)洪炎(一)姜夔(一)张咏(一)

晁冲之(一)文同(一)王令(一)仇远(一)

邹浩(一)方岳(一)李之仪(一)孔平仲(一)

高似孙(一)米芾(一)林光朝(一)苏颂(一)

洪朋(一)汪藻(一)徐积(一)邵雍(一)

敖陶孙(一)王中(一)曾几(一)张栻(一)

释惠洪(一)释道潜(一)

三百六十六条诗句出自三百一十一首诗,从一首诗采用两句者共十七首诗。苏轼三首,《寄题刁景纯藏春坞》“年归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旧游处”,“似听石室胡琴语”;《王晋卿所藏着色山二首》“荦确何人似退之”,“独见山红涧碧时”。张镃三首,《约周希稷游湖上园》“句法参同李翰林”,“风流依约谢宣城”;《冬日》“纸帐蒲团方用事”,“静坐自疑庞藴家”;《夕霁》“脱帽渐看山峍屼”,“袭裘须判酒淋漓”。陈师道两首,《题明发高轩过图》“便逐愈湜闻吟哦”,“晚知书画真有益”;《杨夫人挽词》“百年积庆钟联璧”,“十念收功到净方”。陆游两首,《简谭德称排闷》“锦里先生为老伴”,“玉霄散吏是头衔”;《睡起至园中》“浅碧细倾家酿酒”,“小红初试手栽花”。张耒两首,《寄杨应之》“百年痛饮乃良图”,“得计须师彭泽叟”;《水轩书事招寿安僚友》“静拂小屏图女几”,“就书新竹记离骚”。黄庭坚一首,《书扇》“鲁公书法屋漏雨”,“未减右军锥画沙”。秦观一首,《次韵王仲至侍郎》“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壶阆苑间”。周必大一首,《次韵杨廷秀待制二首》“默存常在清都境”,“行访拾遗花柳村”。杨万里一首,《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扶藜时蹑大阮踪”,“觅句深参少陵髓”。汪革一首,《寄谢无逸》“但得丹霞访庞老”,“新年更励于陵节”。

重复使用的句子二十八条,其中三次者六条:“一家喜气如春酿”,见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元韵》;“嗜好今同桑苎翁”,见秦观《次韵酬周开祖宣义》;“六尺枯藤两芒屦”,见戴复古《出闽》;“仿佛东坡真一诀”,见王庭珪《次韵张子春赋瑶林春色》;“觅句深参少陵髓”,见杨万里《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

两次者二十二条:苏轼“已倾潘子错着水”;苏轼“洗出徐熙落墨花”;张耒“得计须师彭泽叟”;张耒“就书新竹记离骚”;陈师道“肯学黄家元佑脚”;陈师道“笔下还同鲁直书”;黄庭坚“先烦摩诘画成图”;黄庭坚“新有诗声似侯喜”;陆游“锦里先生为老伴”;陆游“梁鸿寄食吾何病”;陆游“闲将西蜀团窠锦”;杨万里“山色长供青箬笠”;杨万里“为烹茗椀洗诗肠”;徐铉“琴心酒趣神相会”;苏舜卿“蜡屐筇枝伴此行”;王安石“登临更欲邀元亮”;程俱“青鞵布袜好追陪”;韩琦“且诵好诗成素饮”;周必大“乞与博山添正气”;魏了翁“起傍梅花读周易”;韩驹“老屋陈编自怡悦”;晁说之“自疑前世陶贞白”。

从对句组合来看,一般来说唐人对唐人,宋诗对宋诗,偶有例外,如以杜甫《秋兴八首》“彩笔昔曾干气象”,对苏轼《东亭》“流年自可数期颐”。

多数是两人诗句对偶,因苏轼诗句使用最多,与之对偶者主要有黄庭坚、王安石、陆游、陈师道、张耒。偶然有用同一作者的诗句相对,比如集杜甫:“自蒙蜀州人日作;肯访浣花老翁无。”上句出《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下句出《入奏行赠西山检查使窦侍御》。集苏轼:“芙蓉仙人旧游处;东坡先生未归时。”上句出《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下句出《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二、集联纠错

古人缺乏良好的检索条件,顾印愚虽然富有藏书,曾“手置汉魏以来诗集,几于插架三万”,仍不免错讹。版本差异造成的字句出入,可以略过不提,兹举比较严重的错误数例。

“且诵好诗供素饮,不将余论挂尘劳”一联,顾印愚注上联出自韩魏公,下联出自秦少游。按,上句出韩琦《九月四日防安正堂》,据《安阳集》应作“且诵好诗成素饮”,且本书另一处使用此句与黄庭坚“定知石友许忘年”,写的也是“且诵好诗成素饮”。故此处的“供素饮”,应该是顾印愚笔误。下句其实出自释道潜《次韵少游寄李齐州》,这首诗是步秦观之韵而作,顾印愚误记作者为秦观。同样内容的联语在书中有两件,都写作“供素饮”,注作者秦太虚、秦少游,可见其误会之深刻。

“名高北斗星辰上,独立东皇泰壹前”一联,顾印愚注下联出自黄山谷,其实出自陆游《射的山观海》。

“荷气竹风宜永日,酒杯诗卷得同携”一联,顾印愚注上联出自王介甫,其实出自黄庭坚《避暑李氏园二首》。

“临窗静试下岩砚,觅句频赓蜀国笺”一联,顾印愚注上联出自朱文公,其实出自陆游《幽思》。

“长安布衣谁比数,锦里先生自笑狂”一联,顾印愚自注“癸丑三月京师寓庐集杜”。按,上句出杜甫《秋雨叹》,下句出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此言“集杜”,恐是顾印愚因杜甫《南邻》“锦里先生乌角巾”,联想错误所致。

除误注作者张冠李戴,还有将几句诗混淆者。“天上岂无星主酒,月边仍有女乘鸾”一联,顾印愚注上联出自放翁,检《剑南诗稿》无此句。按,陆游《江楼醉中作曳策》句“天上但闻星主酒”,《书意》句“天上本令星主酒”,无作“天上岂无星主酒”者,故疑顾印愚误记。

“苍松翠竹为三友,明月清风作四邻”一联,顾印愚注上联出自杨诚斋,但此句不见于《诚斋集》,亦不知出处,或是顾印愚因杨万里“枨香醋酽作三友”与“苍松翠竹青苔径”两句,误会为一。

“陶咏性情须底物,留连山水住多时”一联,顾印愚注上联出自苏玉局,但检《苏轼诗集》无此,唯有《赠葛苇》“消遣百年须底物”略为近似,此或因杜甫《解闷十二首》“陶冶性灵在底物”,顾印愚或将杜诗、苏诗混淆致误。

三、与书法原作互参

顾印愚留下的书法作品中,对联相对较多,其中大半都是集句,比如本书二四七页“窃攀屈宋宜方驾,直为文翁再剖符”,集杜诗,上句出自《戏为六绝句》,下句出自《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又一件集苏诗“旧书不厌百回读,新诗说尽万物情”(二四八页),上句出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下句出自《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两件都不见于《宋锦贉题》,其实可以补入。

《宋锦贉题》是顾印愚集联作品的总结,也是创作的小样,在他留下的正式书法作品中,目前见到两件与本书内容契合者。

本书二四九页的作品是癸卯(一九○三)十月写给稚青仁兄大人的对联,“付与襄阳孟浩然,自疑前世陶贞白”。《宋锦贉题》有此(一七一页),但上下联颠倒,作“自疑前世陶贞白,付与襄阳孟浩然”,上句出晁说之《戏作》,下句出苏轼《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苏轼诗集》作“送与襄阳孟浩然”。

“临窗静试下岩砚,觅句频赓蜀国笺”一联(二四六页),未署年月,与《宋锦贉题》完全一致(一四八页),同样将上联的出处误会为朱文公(朱熹)。

从书法角度来看,两件正式作品谨严雅正,字体偏于唐楷,尤其接近褚遂良;而《宋锦贉题》中的小稿,书写随意,比较情绪化,前引汪辟疆评语,“信手挥洒,自然疏秀”,信非虚誉。

《宋锦贉题》百余件集联中,顾印愚自己最为得意之作的是“青鸳几世开兰若,白鹤时来访子孙”一联,上句出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下句出苏轼《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舍弟子由同作楼观》。他自书评语说:“此联一佛一仙,可为的对也。”但集联中真正为人称道者,则是宣统二年(一九一○)旧年除夕,他在武昌通判任上,榜大门的集句联:“武昌官柳年年好,幕府文书日日忙。”上句出王安石《送方劭秘校》,下句出陆游《人日饭昭觉》,同侪都觉得贴切无比。

门人程康评价顾印愚的诗歌说:“当时湘闽西江诸老各有宗派。先生诗虽易,则以玉溪、玉局、后山、柯山为尚,而实会其归于少陵。风骨峻骞,卓然为一代宗师。”从这部《宋锦贉题》来看,也大致体现了顾印愚诗歌的美学取向。

四、余论

顾印愚一生作集联甚多,如《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所说:

其家收藏汉、魏、六朝、三唐、两宋人诗集极富。尤喜集唐宋人诗句为联语,有得,则书于自制便条上,最精美。华阳王菊饮所印集联真迹皆是也。其未印者尚多,闻成都有川军黄军长家,庋藏盈箧。

《宋锦贉题》出版已经百年,汪国垣提到的这些集外散张,偶然还能见到,我们访得近四十纸,蒙收藏者允可,作为《宋锦贉题》的附录;又检得顾印愚手书集句对联六件,也一并收入。

- 顾印愚题画朱竹诗轴 (方寸山藏)-

顾印愚书法散论

王家葵

同治末年,张之洞做四川学政,选拔隽士,顾印愚与绵竹杨锐同时得到赏识。印愚因为会试不利,只好在张之洞两湖衙门中做文案。较顾小两岁的杨锐考取内阁中书,走上政治舞台,却最终在戊戌政变中遭罹不测之祸。

张之洞武昌幕府网罗诗人甚多,而张对顾印愚这位老学生青眼有加,评价说:“印伯之诗,远宗苏玉局、玉溪生,在近代蜀中首屈一指。”顾印愚的斋名“双玉堪”即由此而来。诗人多潦倒,印愚也不例外。在老师的关照下,做过几任小官,不久武昌起义,大小官吏仓惶出走,只有印愚因为穷困,与老母困城中百余日。他偶然诵《豳风·七月》之诗:“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感慨不已,因此取别号“塞向翁”。

顾印愚是一位诗人,他的字迹洋溢着诗骚的灵气,手书尺牍、扇对皆具姿态,唯不肯作擘窠书,遂有斗方名士之诮,然气息醇雅,并世罕有及者。沙孟海对近代书家少有许可,晚年自述书学师承交游姓氏,于蜀川径取顾印愚、乔大壮师弟两人,顾在服膺之列,批注为“米体作家”,可称的评。顾印愚没有留下专门的书法论着,书学主张皆见于诗歌。

晚清书风以碑学为主流,即以四川而论,着名书家赵熙、颜楷,虽然立足晋唐,于北碑仍有所取法,而像顾印愚这样固守帖学,不受风气习染者实在罕见。《成都顾先生诗集》中有一首《再与菊存论书长句》,自述书学旨趣,其中有句云:

我论书学无绳尺,不许晋唐隔阡陌。

禅宗道脉各有真,岂有书家苦扪石。

石不能言凭纸墨,墨渝纸敝谁元白。

贵从笔墨见真纯,未要精能出钩勒。

王家君是知书人,通天帖见千年真。

试持吾说求家学,虎卧龙跳祇是驯。

诗中流露出对北碑石刻之不屑,所以汪辟疆说:“其书在大令、登善、元章之间,信手挥洒,自然疏秀。闻其平日每晨起小饮后,即临河南雁塔圣教数过,日以为常,则其工力可知矣。”应该是写实之论。张之洞的书法始终不离坡体,门下诸公也奉苏字为圭臬。印愚题景苏园帖兼论苏书诗云:

东坡题潭刻,重是希白钩。

今观景苏石,意与希白俦。

坡固宗二王,谁谓颜徐求。

于徐得其折,于颜得其遒。

掉头向北海,如欧出一头。

扁石压虾蟆,諆诋何谬悠。

称尊不见佛,请问黄涪州。

诗述苏体的渊源,如数家珍。传说苏东坡与黄山谷调笑,东坡说黄书如树挂长蛇,山谷嘲苏书若石压蛤蟆。客观说来,苏东坡斜握笔管,多取侧势,结字扁斜遂成为特点,蛤蟆的比喻也算不上“谬悠”。顾印愚偶然也作苏体,字形虽扁,却用正锋,虽然没有王梦楼甜俗的毛病,韵味却少了许多。

印愚崇尚二王,有诗说:“君家自有时晴帖,快雪晴时好静参。千载钟张沈北土,只余棐几在江南。”又一首云:“万岁通天帖几通,王家世泽在其中。舍人何事专求郡,江郢宜居古或同。”元明清三代以赵孟俯、董其昌、张照为二王嫡派,顾印愚题张照小楷说:“华亭少日讥排算,晚对吴兴自惘然。文敏三传称嫡嗣,差嫌熟俗未齐肩。”虽然认为张照的小字不足以比较赵、董,但仍肯定其行书,有句云:“天瓶旧是江村壻,得笔香光海岳间。”

何绍基碑帖融通,为晚清书家独树一帜者。顾印愚对何高度推崇,题何绍基临张迁碑云:

阮傅论北宗,导源溯分隶。

唐承欧褚规,宋合颜杨契。

道州体平原,烜赫早名世。

自诧蝯臂翁,孰能识津逮。

岂知所摹追,乃见真实诣。

闭户有自精,人能辅天事。

平生池水黑,可惜半遗坠。

兹云七十七,信知全力肆。

人与书俱老,宁复知老至。

摹本旧已珍,真迹今幸觊。

沈郎嗜古癖,视我装池既。

超轶发天巧,疏旷存古意。

神明规矩中,不在求貌是。

一纸不嫌阙,四行期续致。

谁镕南北界,帖与碑同器。

天人要一贯,汉宋勿两蔽。

此书良可征,后学欣听谛。

欢喜赞叹余,受持证初地。

顾印愚对书写工具也很讲究,作书喜欢硬毫蜡笺,对碑派诸家推崇的羊毫生宣偏见甚深。他说:“古来书家,无不用硬笔滑纸,以生纸软笔作书,如聩员御老钝马,吾学书二十年,乃知此语可信。此语不出沈括《笔谈》,即出叶石林《避暑录》,宋贤已有此语,知羊毫必出南北宋间也。尝记杨诚斋一诗,痛诋时人制笔尚柔软,知南宋时尚不用羊毫笔也。”题友人藏赵孟俯《黄庭经》诗也说:“永和皇庆千年续,薪火希夷五百春。不道鼠鬒兼硬滑,烂羊绵纸尔何人。”对近人贵羊毫写生纸,颇为不屑。这也算是诗人书家偏执可爱之处吧。

有一次在王秉恩三好堂以鸡毫笔作大字,写成题诗说:

东坡居岭南,乃用鸡毛笔。仅闻值三钱,颇恨不容墨。昔见吴季子,盛称阎颖花。良工选精毳,不似中缚麻。蝯叟晚狡狯,不能缚鸡卖。偶然用鸡毛,遂传湘中派。其柔乃过羊,其韧乃敌狼。当年祝鸡翁,居然名其乡。王郎持鸡豪,索我作大书。君家有家鸡,何似吾家凫。为郎书一纸,问郎何所似。莫学凫翁章,还寻换鹅字。

张之洞于诗主张“宋意唐格”,顾印愚亦复如是,为人书写楹联,多数都集唐宋诗句。平昔得句皆手写成卷帙,去世以后,门人编次为《宋锦贉题》,影印出版。这部楹联集其实是创作小稿,现存正式作品中偶然还能找到见于该书的作品,比如李劼人故居博物馆收藏的对联:“付与襄阳孟浩然;自疑前世陶贞白。”上句出自苏轼《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下句出晁说之《戏作》。

- 顾印愚书联(李劼人故居博物馆藏)-

《顾印愚集》内文板式选图

↓ ↓ ↓

- END -

下期预告

宋锦贉题丨顾印愚集联书法作品专场

6月20日(周六)上午10点正式发布

敬请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