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慈禧让人抓狂的豆芽吃法!︱小窝头配臭豆腐--吃货慈禧带火的老北京名小吃!

慈禧让人抓狂的豆芽吃法!︱小窝头配臭豆腐--吃货慈禧带火的老北京名小吃!

时间:2022-10-31 01:16:30

相关推荐

慈禧让人抓狂的豆芽吃法!︱小窝头配臭豆腐--吃货慈禧带火的老北京名小吃!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66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庚子新政。崇文门外大街被炸得面目全非那在庚子蒙难期间,慈禧太后无论是西逃,还是回銮,都流传着很多趣闻传说。像我们熟知的两样北京小吃,小窝头和臭豆腐,竟然都和慈禧太后有关。那慈禧回銮呢,因为前门箭楼被毁,竟然用纸糊了一个假的牌楼充门面,那这都是怎么回事呢?

吃货慈禧带火的小吃

据说,慈禧太后每次吃饭,要上整整100盘的菜。

100盘菜摆开是什么阵势?一般人估计要配备一个“饭用”望远镜。老太后有次坐火车去奉天,火车上光炉灶就排了50个,每个炉灶上配一个大厨,每个大厨每次就做两样菜。因为有时候一个菜都需要两至三天才能做成。老太后喜欢鸭子,大厨炖一只鸭子就需要两至三天才能做成。每个炉灶还要配一个小厨,这小厨是专管生火的。所以太后一说自己饿了,50个小厨拿着芭蕉扇就开始扇风点火。当然,每个炉灶还要配杂厨若干。

比如太后要吃豆芽,就需要专人,一根儿一根儿地摘豆芽——把豆芽根儿上的须全部摘掉,同时,还不能弄断豆芽本身……

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腐败透顶。但正如曾给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所说:中国皇帝之尊严,仅次于天。臣下以犬马声色奉者,自然穷奢极侈,惟恐不得主上之欢心。而皇帝则自以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区区数千百万金之供奉,自亦无所用其顾惜也。所以皇宫奢靡之习历来如此,并不仅仅是慈禧太后。

说起和慈禧太后有关的老北京小吃,最有名的就是小窝头了。那在说这个故事之前,还得和您说一句,今天我们说的这些故事,都出自野史,是传说,是故事,不是历史的真实,不见任何正史史籍记录。

▎慈禧的最爱之-小窝头窝头一词,在旧中国是北京人意为“贫穷”的代名词。过年北京人讲究吃饺子,但贫穷人家吃不起,只有吃窝头过年。过去有一副对联写道:“人过新年,二上八下;我辞旧岁,九外一中”。上联指包饺子,两个大拇指在上边,其它八个指头在下托着;下联则是捏窝头的动作,一个指头在窝头眼内。

北京的北海公园内仿膳饭庄有一种甜点心,名叫“小窝头”。它是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的美点。其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因而,凡是光顾仿膳饭庄的人们,都以一尝脍炙人口的小窝头为快事。

黄豆、玉米都是民间常见的食物材料,以其为主原料的小窝头本来十分普通,为何却成为北京仿膳名点的呢?说到其原因,不得不提及当年慈禧太后逃亡的那段历史。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虽然义和团和北京军民都英勇抗争,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北京还是被攻克了。慈禧太后生怕出现闪失,便抛下皇宫,急忙领着贴身侍卫,化装成普通的老百姓,仓皇西逃。由于走得特别匆忙,带出来的食物不多,没几天便吃完了。慈禧一行人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不便向当地的官僚部门求援,走的又都是荒山野岭,只希望能路过一户人家讨点食物来解饿。

可是一路走下来,哪见到什么人家啊,周围尽是树林子、野山。慈禧饿得都快坐不住了,便连骂身边的太监无用,太监们个个都着 急万分。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贯世里的随从,身上还留有一个从民间要来的玉米面窝窝头,便掏出来进献给了慈禧太后。俗话说:“饱了喝蜜蜜不甜,饿了吃 糠甜如蜜。平时吃惯山珍海味的慈禧太后这时竟也将这粗劣不堪的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还连声称赞:“好吃!好吃!世间怎么有这么好吃的物什呢!”。很快,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便签订了,八国联军退出了北京。慈禧见八国联军退出了,便急急地又回到了北京,又过起了“吃香喝辣”的生活。可是山珍海味吃得久了,难免会腻味,慈禧太后又想起了那又香又甜的窝窝头, 于是命令御膳房赶紧做来给自己吃。慈禧太后的懿旨可把御膳房的一众厨师们给 难住了!窝窝头本就是粗粮,只有民间贫穷的老百姓才会吃,一般的富贵人家只食精米精面,对这种玉米面窝窝头躲闪还来不及呢,慈禧太后身份如此高贵,会看得上从民间来的窝窝头吗?自己按照民间的做法做了,惹慈禧太后的厌可怎么办呢?但厨师们又深知慈禧太后的性情暴戾乖张,哪敢违抗旨意,于是便依照民间窝窝头的式样,另加进一些黄豆粉和大量白糖,还有桂花,精心制成了小窝头,松软甜美。慈禧太后吃了,果然喜欢。从此以后,小窝头便成了慈禧太后食谱上 的一道菜。清朝统治被推翻后,小窝头和其他清宫食品一样,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北京着名的风味小吃。

▎慈禧的最爱之-臭豆腐

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有些人对它敬而远之,有些人则将吃它当成了一种嗜好。其实,臭豆腐属于发酵豆制品,制作过程中不仅会产生一定的腐败物质,还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从健康角度考虑,还是少吃为好。不过,这臭豆腐可是慈禧太后的心头好,并且和他吃小窝头一样,也是在西逃路上才吃到的民间美食。

慈禧太后是一个在生活上非常讲究的人,许多饭菜是隔天不重样的。然而她对臭豆腐却十分偏爱,每天必吃。

传说康熙年间有位叫王致和的安徽青年举子进京赶考,榜上无名,却无盘缠回家,于是就在北京找个小生意做,以口度日,他开始在北京前门外延寿街羊肉胡同卖豆腐。但他毕竟是一名书生,根本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他的豆腐生意并不是太好。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还有很多豆腐无人购买,他舍不得让这些豆腐坏掉。他就想起了家人腌菜的方法,于是把豆腐切成小块,晾半干后放在缸里,撒上盐,放些花椒等作料腌了起来,以便日后留给自己慢慢做菜吃,或许可以省些钱。可是时间一长,王致和把缸里的豆腐抛在脑后忘得一干二净。

天气一天凉似一天,渐渐地进入了秋季,王致和突然想起了他腌制的豆腐。他赶紧把缸打开,他还没往缸里看,就只觉得臭气扑鼻,定睛一看,雪白的豆腐已经变成了青色。贫穷的他看到这么多的豆腐坏掉,确实又舍不得扔掉,于是他憋着气尝了一口,令他奇怪的是,闻着臭的豆腐吃起来却很香。

于是他就邀请街坊邻居来尝尝鲜,大家一致对这些臭豆腐赞不绝口,说口味别致,吃起来很爽。于是,王致和就如法炮制,做起了臭豆腐,而且“臭名”远扬,生意随之越来越红火。王家臭豆腐从此代代相传,到清光绪年间,已成为京城名吃。

话说有一天慈禧太后食欲不佳,大发脾气。无奈之中,御厨就试着在精致的小碟里散放上红白萝卜雕花,中间配有大小均匀的数块臭豆腐端给慈禧品尝,慈禧尝后感觉味道特别爽口,从此,她每顿饭都离不开臭豆腐了。而且必须是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买来的。她还给赐名--“青方”。

但有时候去晚了买不到新鲜的臭豆腐,太监们只好以旧充新,把剩下的臭豆腐重新端上去。慈禧太后食用时,怀疑不是新的,但又抓不住证据,于是她在一次用膳时,把一粒花椒暗藏在豆腐中,到第二天进餐时,她发现那粒花椒还在,于是她就狠狠地惩罚了有关人员。

从此御膳房和太监们只好到“王致和南酱园”求方便,走后门,以保证臭豆腐不误“上用”。后来,慈禧太后就把臭豆腐视为御膳珍品,每天必吃。于是臭豆腐因此而走进宫廷并被列入御膳珍品。

前门楼子扎彩子

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正阳门城楼及箭楼都曾经毁于战火,焚烧后只剩下城楼底座及门洞,周围是一片颓砖断瓦,那状况,可真是非常的凄凉,令人痛心不已。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一帮随从护卫,跑到西安躲了起来。转过年来,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答应人家割地赔款,算是把这件事给了了。

八国联军一撤,慈禧太后便要回宫。跑的时候狼狈不堪,要回来了可要风风光光的,怎么说也是太后和皇帝呀。从西安启程时,当地官员命百姓挂起彩灯伏在地上欢送。回京路上,黄土铺底,二十八面黄龙旗开道,沿路两旁有穿黄马褂、挎腰刀的八旗兵站岗保护。慈禧、光绪分别乘坐八台暖轿,数万人马随行。在回到北京前先转过话来,一切旧制不变,皇上一行人要走正阳门回到紫禁城里。

那些随行官员一面给留守北京的官员传圣旨,一面为他们发愁,正阳门的城楼和箭楼被八国联军给烧的只剩下残存的城台,根本来不及在慈禧和光绪皇帝回来之前修好。要是太后和皇帝看到一个破城楼,那大家脸上都不好看。尤其是那慈禧难伺候,她要是一生气,没准还要人掉脑袋呢。一行人提心吊胆的进了永定门,再往前走,那些大臣们都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只见前门楼子和他们离开北京前看到的那个楼子分毫不差,而且显得更加金碧辉煌。慈禧看了也十分开心,和光绪皇帝一行人耀武扬威地回了宫。

这是怎么一回事?前门楼子怎么会那么快就修好了呢?其实,慈禧和随她一起回来的大臣们看见的前门楼子并不是真的,而是用竹筏、麻绳、铁丝和纸等东西临时搭起来的一个假的城门楼子。原来,留守北京城的官员一听说慈禧要从前门楼子回宫,开始也是急得要命,后来有人提议,干脆用扎彩子的方法做出一个前门楼子来,这才把慈禧糊弄的先进了宫,安了驾。

FM1039:周一至周日

早6:00-6:30

徐徐道来话北京

326896656@

扫描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