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药方剂有讲究!用药如用兵 配伍善用君臣佐使。附中药七情配伍

中药方剂有讲究!用药如用兵 配伍善用君臣佐使。附中药七情配伍

时间:2024-04-08 03:33:11

相关推荐

中药方剂有讲究!用药如用兵 配伍善用君臣佐使。附中药七情配伍

中药组方原则最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药中有君、臣、佐、使,彼此相互配合、制约。一般的配置是君药一味、臣药两味、佐药三味、使药五味,也可以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使药九味。

中草药上、中、下三品共计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数翻倍,合七百三十种。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长期服用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延年益寿者以上经为本。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有的无毒,有的有毒,须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补,虚弱者以中经为本。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顺应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长期服用。想要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疗疾病者以下经为本。

1.君药

君药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一般而言,其药效居方中之首,用量多大于臣药、佐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

有两种含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

3.佐药

有三种含义,一是佐助药,是指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疗效,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来降低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根据寒热虚实错杂病情的需要,选择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在方中的用量较轻。

4.使药

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起到向导作用,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患以牛膝为引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以使性味归经不同的药物能够协同起效。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也轻。

药有七情

《本草纲目》记载,药有七情:人有六欲,药有七情。本草之间的相遇,亦如人与人之间的接壤,或君臣佐使,或相生相克。有时,毫无预兆的不期而遇,也会成就一段传奇。

中药界所谓的“七情配伍”,又被称作配伍七情、药物七情。这种“七情”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提及。其序列云:“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单行:

所谓单行,是指用单味药便能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并不需要其它药物的辅助。明代陈嘉漠在《本草蒙筌》中说:“有单行者,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

相须:

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强其原有疗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当用相须相使者良。”《本草经集注》中又加以阐释:“其相须、相使,不必同类。犹如和羹调食鱼、肉、葱、豉各有所宜,共相宣发也。”石膏与知母配合,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和芒硝合用,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主辅配合,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芪配大黄,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相畏: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神农本草经》中云:“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说:“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即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畏生姜。

相杀:

相杀是相畏的深入,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

相恶:

相恶在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神农本草经》中将相恶与相反并提,并告诫:“勿用相恶、相反者”。《本草经集注》中亦说:“其主治虽同,而性理不合,更以成患。恐不及不用。”如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芪。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而不是二药的各种功能全部相恶。

相反:

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

本草有灵,相遇七情,生出千般变化,万种意外。让一直受本草眷顾的我们,也慢慢品味到它们的感情世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