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看新闻角度的选取

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看新闻角度的选取

时间:2019-04-24 03:17:40

相关推荐

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看新闻角度的选取

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消息是被浓缩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水分”,配合上简明易懂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由于事实具有多面性,面对同一件事实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而作为消息,传达的事实的价值十分重要,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 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从生态保护这一新的角度切入,发掘出了事实新的新闻价值,为重大工程施工树立了绿色样本。通过对这篇报道的分析,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子们加深对怎样才算好的新闻角度的理解,在学习和工作中采写出精彩的报道。一、原文精评: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 记者/陈蔷薇 编辑/杨帆、赵卫斌 )新疆日报 /8/18【点评:引题描述事实——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何地何事;主题点明主旨——大桥建设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在快速阅读的时代,消息的各个标题必须简洁明快,各司其职,才能够使受众在短时间内抓住和理解新闻事实。】本报若羌8月17日讯记者陈蔷薇报道:若羌县城以北50多公里处,十几米高的格库铁路新疆段台特玛湖特大桥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湖床之上。17日,随着最后一孔T型梁铺设完成,这座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放眼望去,黄白相间的裸露盐碱湖床上,除了大桥,干干净净,别无杂色。【点评:导语是消息体裁所特有的,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5W1H”是消息导语写作的基本模式,但需要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突出和组合。此消息采用描述型导语,不仅清楚地表述出地点、时间、事件,而且用形象的画面——“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湖床之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用“干干净净,别无杂色”的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台特玛湖特大桥5月12日开工建设,全桥共设置750座桥墩、2座桥台、751孔桥梁,全长24.558公里,是格库铁路新疆段控制性咽喉工程,于4月20日开始进行梁体铺架。【点评:这一段对新闻背景的运用,一般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这里主要是根据事实本身的“疑点”进行选择,介绍了台特玛湖特大桥基本施工情况,并且用“控制性咽喉工程”一词,表明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的重要意义,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要建设这个大桥。】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泊,新疆先后19次组织向塔河下游输水,湖面和湿地面积一度达到511平方公里,河床周围植被不断增加,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但生态依然脆弱。“假如以路基形式建造大桥路段,会导致湖区一分为二,对台特玛湖生态再次造成破坏。格库铁路指挥部在建设初期,几度修改方案,最终决定以造价更高的桥梁建筑结构进行建设,避免了新的生态破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新运公司格库项目部经理黄克军告诉记者。【点评:这一段是新闻背景与直接引语的配合使用。这里的新闻背景是根据新闻主题来选取的,通过对台特玛湖生态的介绍,暗示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巧妙穿插直接引语,用来帮助记者说话,解释在建设台特玛湖特大桥时,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这是从宏观视角对主题的描述。】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个贴着“垃圾箱”标识的铁皮箱。“我们将现场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全部回收,一周一次运送至库尔勒进行统一处理,不让任何一点垃圾遗留在台特玛湖。”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格库铁路铺架队队长程军玉说。【点评:这是从微观视角对主题的描述。记者身处新闻环境之中,替读者找出现场环境的亮点——“垃圾箱”,并用直接引语解释对垃圾箱的使用,不仅显得真实,而且呼应标题和导语,解释是如何做到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为了早日架通台特玛湖特大桥,项目部采取由两边向中间同时架设的方案,缩短了架梁工期。还创新了工艺工法,研发出龙门吊底盘新工法,缩短架桥机架梁工期约90天。【点评:此段为新闻跳笔,它主张“跳”,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跳到架梁技术的创新,在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的基础之上留下了空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量,适应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黄克军介绍,目前格库铁路新疆段已完成铺轨369.347公里,占全部铺架工作的一半多。预计将在5月按计划完成新疆段全线铺设工作。【点评:从点——台特玛湖特大桥,到面——格库铁路新疆段,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时效性,并且通过间接引语,增强可信度。】格库铁路是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干线,是自治区规划建设“东联西出”三大铁路通道中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东起青海省格尔木,沿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西抵库尔勒市,其中,新疆段线路长708公里,铺轨距离717.29公里。通车后,库尔勒市至格尔木的时间将从过去的26小时缩短为12小时。【点评:最后回到格库铁路这个大系统之中,进行整体的介绍,并且突出此铁路通车之后的重要作用。】二、赏析:1. 此篇文字消息为何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角度新颖在大多数媒体都把关注点放到台特玛湖特大桥合龙贯通本身的时候,这篇消息另辟蹊径,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聚焦生态脆弱环境下的绿色施工,在大桥合龙贯通的价值之上突出了生态保护的价值。这也是记者践行四力的体现,据了解,记者赶赴若羌,本来是采访台特玛湖特大桥贯通工程,但看到施工现场竟然没有一点垃圾,并沿着此线索不断深挖,挖到了施工单位为保护台特玛湖生态环境,设计时几易其稿、施工时环保优先的事实。记者凭借其新闻敏感,抛弃原有的新闻角度,从生态保护角度入手,当天采访成稿,既及时又独家。(2)主题重大首先是台特玛湖特大桥合龙贯通的主题重大,作为格库铁路是新疆“东联西出”三大铁路通道的南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最主要的是台特玛湖特大桥的环保施工主题,这是对生态文明思想在具体行动上的体现。在规划设计与建设中,以铁路桥的方式横跨台特玛湖,由此建成的新疆最长铁路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为全国重大工程生态保护提供新疆经验。2. 此篇文字消息为何止步于二等奖一则优秀的消息报道,需要做到“值的传播”和“易于传播”,“值的传播”指的是新闻价值,“易于传播”则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 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新闻的价值很强,但是略显生硬,整篇读下来,感觉是没有与受众互动的现场报道。当地老百姓对台特玛湖特大桥的盼望是什么、有无因生态在开始反对修建而最好支持修建的百姓、合龙贯通之后百姓的反应是什么等,这样的从受众出发的语句没有出现,缺乏故事性,削弱了受众对此消息的期待感。把消息写好、写出新意,除去角度的选取,还需要在新闻场景的背后,有真挚情感的温度,这就需要记者用简练的语言讲故事。纵观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文字消息,会发现消息写作通讯化是一个趋势。虽然是一则消息,但通过对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采访和相关细节的展示,比一般消息更加清晰和丰满,让消息有血有肉。对此篇消息来说,如果在选好角度之后进行消息通讯化的操作,那么可能就会评委们的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突破二等奖冲向一等奖。3. 如何选择好的新闻角度信息时代中社会快速发展,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不知疲倦地向外生产新闻,人们被信息包围着,特别是那些重大事件的变化,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作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然而那些简短平实快速的消息,仍然能够第一时间进入用户的眼帘,被用户抓住,写消息不难,难的是写出精品,其中新闻角度是决定消息价值的关键性因素。新闻角度决定着新闻的主题,主题决定着消息的高度和深度。《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 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可以带给我们关于新闻角度的一些启发。(1)什么是最佳角度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所在传媒机构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所以在选择新闻角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新疆日报一家省级党报,核心受众群是新疆省内群众。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是新疆最长铁路桥,对当地来说意义重大,当然要报道,并且要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点。那具体怎么操作呢?(2)消息写作中,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新疆最长铁路桥合龙贯通 台特玛湖特大桥建设不留一点垃圾在湖区》在同题报道中另辟蹊径,没有选择台特玛湖特大桥合龙贯通本身,而是选择背后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个角度,可以说是挖掘出了新闻背后的新闻。抛开特殊谈一般,在日常的消息写作中,如何选择好的新闻角度呢?以下有几点建议:1.以小见大找角度2.以旧见新找角度3.统摄思维找角度4.发散与逆向思维找角度发散思维即要求以一个新闻事件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要注意思路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所谓的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特殊情况,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新闻角度弄清了“记者要说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说”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对消息结构的安排。消息结构比较固定,一般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以及在文中穿插的背景材料和引语。可以看出,新闻真实是消息的生命,那么新闻角度则是消息的灵魂,对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好新闻角度,角度好,那么消息就成功了一大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