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不必人地皆宜 宁取格格不入 ——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Op.131

不必人地皆宜 宁取格格不入 ——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Op.131

时间:2019-04-30 12:53:52

相关推荐

不必人地皆宜 宁取格格不入 ——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Op.131

The Quartet, a Painters Tribute to Music

Albert Joseph Moore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

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1868年)

1828年,舒伯特临终的五天前。

病榻上的他最后的愿望,是请来一支四重奏乐队,为他不间断地演奏贝多芬的一首音乐作品。之后,他评论说 : " 天作既出,再无超越。"

舒伯特特意要听的,就是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舒伯特希望自己能够在贝多芬的音乐声中瞑目,他也是意识到这部作品伟大的第一人。

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131)创作于1826年,贝多芬逝世前的10个月。作品题献给军官斯图特汉姆(Baron Joseph von Stutterheim),以此感谢他录用了侄儿卡尔(Karl van Beethoven)。没能在有生之年听到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也没有等到作品的公开出版与发行,但这些并不妨碍贝多芬把它作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将其称为“最完美的曲子”。他曾对一位朋友说 : “这是一种全新的布局方法,感谢上帝,它不缺乏想象力。”

全曲时长近40分钟,共七个乐章。从平静而神秘的开头,到锐利锋芒的结尾,七个乐章不间断地演奏,形成连续流动的音乐。

1神秘的慢板-->2爽朗的快板-->3承上启下的过渡-->4具有表现力的变奏-->5狂野的诙谐曲-->6庄严的慢板过渡-->7爆发的快板

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的乐谱手稿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1.Adagio,manontroppoemoltoespressivo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2.Allegromoltovivace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 Op. 131 第一,第二乐章

升c小调四重奏颠覆了传统的弦乐四重奏形式。七个乐章出现六个调号,大大超出以往四重奏的变调关系范畴。第一乐章就像整部作品的一个巨大的呈示部,以一首逐渐展开的赋格曲开始。这一乐章被瓦格纳描述为“我所知道的最悲伤的情感”。乐句的分解与重叠,不同乐器声部的承接和追逐,像《D大调庄严弥撒》一样,充满神秘 。

第二乐章(欢快的快板)D大调民间舞曲风格的旋律,带着一种愉悦和感激的表情,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3.Allegromoderato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4.Andante,manontroppoemoltocantabile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5.Presto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 Op. 131 第三,第四,第五乐章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慢板)实际是下一首变奏曲的序奏,只有11小节的长度。宣叙调歌唱性旋律风格的引入,再一次体现了贝多芬在器乐作品中对“人声”的渴望。

第四乐章(如歌的行板)是四重奏最富表现力的中心乐章。六段变奏由一个庄严又简朴的旋律发展而来,这一乐章是贝多芬晚期“大变奏”(Grand Variation)形式的典范。在某一瞬间,我们似乎预听了马勒风格的慢板乐章(adagios)。

第五乐章(急板)是一首精彩绝伦的谐谑曲,贝多芬音乐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喧闹和幽默的混合体,这是结构庞大的一个段落,也是全曲的高潮。四种乐器的轮番拨奏,充满紧迫与张力。乐章结束前,大提琴在靠近琴桥处奏出快速尖锐的刮擦哨音,很特别的片段。这种追求音效的手法,是浪漫时期作曲家的创作特色,一位18以来就完全失聪的作曲家,竟然可以想象和创造出这样一种"二十世纪的音效"。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5.Presto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6.Adagioquasiunpocoandante LeipzigerStreichquartett-Beethoven:StringQuartetinC-SharpMinor,Op.131&StringQuartetinFMajor,Op.135

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 Op. 131 第六,第七乐章

急板转入庄严神秘的第六乐章(慢板),作为最后一个乐章(快板)的序曲。终曲以一种势不可挡的猛烈开始,随着音乐的发展愈发强烈。对首乐章赋格主题再次援引,完成一个圆满的循环。然而,这一乐章依然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转折和不确定——当它到达升c大调的终止小节时,一切并未结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局——似乎贯穿Op. 131的庄严与崇高,源远流长,直指永恒。

弦乐四重奏的乐器组合 : 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1824年完成《第九交响曲“合唱”》,贝多芬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最后6首弦乐四重奏。从乐章调性的设计、传统四乐章框架的突破,以及对旋律部分对位处理的强调,可以看出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四重奏创作带有不少实验的性质。

如果仔细梳理这6首四重奏的实际创作年表,四乐章的Op. 127之后,乐章数在逐一增加 : Op. 132五乐章,Op. 130六乐章,Op. 131七乐章,Op. 135又回到四乐章。Op. 131被扩展为七个乐章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似乎它达到了一个新的极限,每一乐章冒险进入不同的和声方向和拥有迥然不同的规模尺度。有意思的是,虽然必须连续演奏,各个乐章之间并无停顿,贝多芬还是在乐谱手稿中对每个乐章认真标注了编号。

不像古典时期的作品那样有着清晰、明确的界线,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凸显了音乐的统一性和延续性,乐句、乐段、乐章之间联系紧密,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就像Op.131的七个乐章,在发展过程中对比、统一,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成熟的艺术从来都不是童话,反而最有可能是晦涩、矛盾与苦痛的果实。《英雄》时期,他坚信人类高贵的理想终将实现;《命运》时期,他试图用人类的意志战胜不公的命运。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却是他生命基调的一个"转折" : 以前朝向光明的憧憬与热情,彼时陷入了彷徨犹疑、无枝可栖。但那些"超前"的音乐只坚持着自身的成规,即便无所傍依,也绝不退让妥协。

就像他在Op.135,这最后一首四重奏的终乐章谱稿上,留下的令人震撼的注记 :

“非得如此吗(Muβ es sein)?”

“ 非得如此(Esmuβ sein)!”

新锐四重奏组合 Quatuor Ébène

美妙的音质组合,一如乐器表层美丽的木纹与光泽

一支完美的四重奏乐团,在高度紧凑的速度中,依然可以保持非凡的清晰、音色的纯净、配合的从容

"晚期风格"(On Late Style)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论述晚年贝多芬的时候提出来的。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那些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既不同于古典主义也不同于浪漫主义,无法隶属于音乐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某一阶段。阿多诺由此认为,贝多芬的"晚期风格"相对"现存的秩序"发生了变异,并且“不让自身屈从于纯粹的享乐”,是一种有反对性力量的苦涩和悲剧性质的终结。

当代学者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 Said, 1935-)在阿多诺的论述基础上,拓展了"晚期风格"的内涵与范畴,使之脱离具体个人与某一生命时段的束缚,成为一种带有艺术普遍性的批评理念。以艺术史的角度审视,"晚期风格"的面貌在整个传统的延续中,是一种非常意外的、另类的、体现着断裂与否定的存在。

Ébène四重奏为庆祝贝多芬250周年的诞辰,在以“Beethoven Around the World”命名的世界巡回演出中,录制了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专辑

萨义德所论述的晚期风格,令人想起不断追求并超越自身的“浮士德精神”。

贝多芬向来以弦乐四重奏作为他最热爱的、表达深沉情感的创作形式。越到后来,贝多芬越注重将纯理性的、近乎抽象的内容,与最为真实、复杂的生活感悟进行奇妙的综合。就像巴赫的某些作品一样,贝多芬"晚期风格"的创作呈现,已无法单纯地归结为某一类情感或意境,而是展现出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思考。

所以,也不奇怪,他的6首晚期四重奏段落结构复杂,情绪转折错综,几乎打破了当时所有和声与形式的惯例,脱离了因循守旧和大众审美的掣肘。从音乐语言到思想内涵,充满张力的冲突和一种几乎难以理解的复杂性,让这些作品与当时的流行格格不入。而这样的"另类"与"超越",恰恰就是"未来先驱"和"天才之作"的特有品质。

斯特拉文斯基曾对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发出这样的惊叹 : “这绝对是当代音乐,而且永远都会是当代。"

电影《晚期四重奏》海报

上映的美国电影《晚期四重奏》(A Late Quartet),以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为串联,述说了一个知名乐团组合"赋格四重奏"的故事。在迎来组团25周年纪念音乐会之际,成员们各自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与创伤,以及彼此间的猜忌、野心、矛盾,最终爆发。

编剧兼导演Yaron Zilberman 一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古典乐迷——不仅仅是片中诸多音乐相关的影射与细节——他以Op.131 的排练和舞台演奏为背景,加上舒伯特的遗言"想再听一次这首曲子",暗喻着"赋格四重奏"可能面对的未来。

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以其无可比拟、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进入它的"音轨"。这样的作品拒绝“明确”的诠释,无论是奏还是听,唯一确定的就是,它永远不乏新的启示。

唱片推荐:

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Budapest Quartet)

意大利弦乐四重奏(Quartetto Italiano)

阿尔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

爱默生弦乐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

布兰塔诺弦乐四重奏(Brentano Quartet)

塔卡克斯弦乐四重奏(Takács Quartet)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