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成功改写复发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人生轨迹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成功改写复发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人生轨迹

时间:2020-05-12 07:07:24

相关推荐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成功改写复发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人生轨迹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的第二大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发病率仍处于上升趋势,且ICC的高复发率仍困扰着外科医师。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为ICC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两种方案的联合,更能发挥1+1>2的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本期将分享一例多次复发的ICC的患者病例,该患者接受多种治疗手段后仍难逃复发的命运,绝望边缘,让我们共同领略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如何迎难而上,演绎别样精彩。

就诊过程与整体情况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69岁。

主诉:胆管癌术后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4月)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右肝低回声团”,后至浙一医院查肝脏MR示肝尾状叶占位,肝癌考虑。患者于5月7日全麻下行“复杂肝癌切除(侵犯第一二肝门血管及下腔静脉)+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肝尾状叶,质硬,大小约4cm*2cm,术后病理提示(肝尾状叶)低分化肝内胆管细胞癌。

既往史:糖尿病8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降糖治疗;否认乙肝病史。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心包摩擦音未及。腹软,腹部可见L形陈旧性腹部切口。肠鸣音无殊,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病例诊断:(肝尾状叶)低分化肝内胆管细胞癌。

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

诊疗经过及评估

第一阶段:局部治疗

治疗方案:于6月15日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随访:肝脏增强MR+DWI(12月16日)肝尾状叶+胆囊切除术后改变,右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数枚淋巴结,部分环形强化,转移待排。

疗效评价:肿瘤复发,有局部放化疗指征,遂转至放疗科。

第二阶段:放疗联合化疗(4周期)

治疗方案:于-12-28至-2-1行放疗;于-12-31至-1-26行静脉同步化疗,具体为:吉西他滨 1000mg iv D1。

随访2-1:肝脏增强MR+DWI(3月1日)肝尾状叶+胆囊切除术后改变,右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数枚淋巴结,部分环形强化,转移待排,较前(-12-16)大致相仿。

随访2-2:肝脏增强MR+DWI(6月26日)肝尾状叶+胆囊切除术后改变,右肝内胆管扩张,较前(-3-1)肝门部淋巴结缩小。

随访2-3:肝脏增强MR+DWI(10月15日):肝尾状叶+胆囊切除术后改变,右肝内胆管扩张,较前(-6-26)右肝Ⅵ段新发结节,转移不除外,建议短期复查;肝门部淋巴结较前稍增大。右肝、右肾囊肿。

PET-CT(10月22日):a、肝尾状叶切除术后,肝VI段见稍低密度结节,考虑肿瘤转移;b、右肝内胆管局部扩张;肝脏门腔静脉间隙及腹膜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见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结转移。

疗效评价:肿瘤复发

第三阶段:免疫联合靶向治疗

治疗方案:-11-10、-12-12、-01-04、-01-30、-3-5行5次特瑞普利单抗针240mg静脉滴注免疫治疗;自-11-10起予仑伐替尼2# po qd治疗。

随访3-1:肝脏增强MR+DWI(12月13日):1.肝尾状叶+胆囊切除术后改变,较-10-15片右肝Ⅵ段结节强化较前减低且略缩小,右肝胆管扩张略减轻,请复查。2.右肝、右肾囊肿。

随访3-2:肝脏增强MR+DMI(1月30日):肝尾叶及胆囊术后改变如上,与-12-13片相仿。右肝肾囊肿。

随访3-3:肝脏增强MR+DMI(3月5日):肝尾叶及胆囊术后改变如上,与-1-30片相仿。右肝肾囊肿。

访3-4肝脏增强MR+DWI(5月13日):

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

影像学资料:

10月15日肝脏增强MR+DWI(肿瘤复发)

12月13日肝脏增强MR+DWI(肿瘤缩小)

1月30日肝脏增强MR+DWI

3月5日肝脏增强MR+DWI(较前变化不明显)

5月13日肝脏增强MR+DWI

肿瘤标记物变化曲线:

病例讨论

ICC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相比欧美人群,亚洲人群ICC的发病率更高,我国ICC患者总数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

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I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ICC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导致筛查和诊断都比较困难,最终只有不到30%的患者可以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此外,ICC患者即使在接受根治性切除后,也只有20%~45%的5年生存率,姑息治疗的5年生存率更低,且肿瘤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肝癌免疫和靶向治疗的发展,为中晚期及复发、转移的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研究表明PD-1 通路可能与ICC的恶性潜能有关,并通过促进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凋亡来促进肿瘤免疫逃避。因此,这种途径可能成为治疗ICC的潜在治疗靶点。PD-1抑制剂能够阻断PD-L1与PD-1结合,恢复T细胞活性。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从作用机制角度,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极大地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具备良好的叠加效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客观缓解(OR)意味着肿瘤有效缩小,是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例患者曾先后应用多种治疗方案但仍无法避免短期内肿瘤的复发,经4个月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后,肝脏影像学提示肿瘤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CA199及CA125)显着降低,证明了该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且随访后疗效稳定。

在晚期胆系或肝癌治疗研究领域,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所取得的客观缓解率(ORR)非常优异。9月ESMO年会上,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赵海涛教授领衔的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后线治疗中国胆管癌研究数据显示:免疫联合方案的ORR可达30.8%,证实了在中晚期ICC患者中尽早应用免疫联合方案可能会为ICC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化疗、靶向、手术等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对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免疫治疗具有疗效持久的特点,患者一旦对该治疗产生反应,则能持续1到2年,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当以免疫治疗为基础,联合其他如化疗、靶向或放疗的治疗手段,因对肿瘤破坏导致新抗原暴露,使得免疫治疗的疗效极大增强,使从而实现患者的获益最大化。因此,免疫治疗未来有望成为晚期肿瘤的基础治疗,甚至改写肿瘤治疗的历史,而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也势必成为未来肝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特瑞普利单抗作为首个上市的国产PD-1抑制剂,无论与进口还是其他国产PD-1抑制剂相比,更具价格优势。特瑞普利单抗不仅能阻断PD-1和配体结合,更能同时降低PD-1膜表面表达,增强T细胞自身活化功能。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多家开展覆盖14个瘤种的30余项临床研究,并已证实,特瑞普利单抗在多个瘤种中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安全性。

总结和思考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癌。由于病因复杂、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导致患者初诊时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治疗变得棘手。尽管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IC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能够有幸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足三分之一,且较多患者会面对术后复发,治疗棘手。近年来,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案,更强调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地位。免疫联合靶向的治疗方案,可以让两者的治疗优势互补,使得术后复发、无药可治的ICC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相信未来,以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能为我国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新的生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