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读懂《静夜思》 低头才是思故乡的正确姿势

读懂《静夜思》 低头才是思故乡的正确姿势

时间:2021-10-18 00:51:58

相关推荐

读懂《静夜思》 低头才是思故乡的正确姿势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中秋将至,今天我们需要营造一种气氛,来迎接这样一个传统佳节的到来。吟诵李白的《静夜思》,就有助于我们营造这种一种气氛。

许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明月上。诗中两次提到“明月”,“明月”占了全诗20%的篇幅,是全诗的核心景象,也是全诗最亮眼的景象,确实值得注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写过不少跟月亮有关的诗,诸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等,这些诗句中的月亮虽然似乎善解人意,但却没有成为诗的主题。李白还写过《古朗月行》,诗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写月亮,但月亮仍没有成为诗的主题,“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一出来,你就该明白,李白心里所想的事情,绝没有月亮这么简单。《静夜思》也一样,虽然诗中的“明月”颇有风情,但李白的感情却另有所属。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低头”二字。据说《静夜思》在流传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五十多个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人民群众参与创作、共同选择的结果。而就人们通常看到的情况来说,每个版本都有“低头”二字。这说明,“低头”二字应该不是出自群众的智慧,而是李白原诗就有的。换言之,李白当时是真低头了。

李白就是那个曾经写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诗句的人,也是那个在野史里曾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这样的人骨子里是有点傲的,轻易是不会低头的。而在《静夜思》里,我们却读到了一个低头的李白,为啥?

原因就在于诗结尾的“故乡”两个字。

从传统上说,中国是个乡土社会,“乡”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中国人发达了,喜欢“衣锦还乡”,说的是这个“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的也是这个“乡”。这个“乡”是中国人生命的来处,也是中国人感情的归处。《静夜思》中的“故乡”就是这样一个“乡”。

这样的“乡”里面的人其实是有很多臭毛病的,比如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又比如说不注意卫生、不知道用肥皂洗手的技巧和程序,甚至饭前便后不洗手,等等。李白知书识礼,曾经走南闯北,也去过当时的大都市长安,他知道什么叫举止文明,他也知道故乡人的这些臭毛病。面对故乡人的一切,他没有说“恶臭你支”,没有说因为有这样的同乡而感到脸红,他只是“思”,而体现于外的动作则是“低头”。这一“低头”,是我们理解《静夜思》全诗的关键。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背景。我们离开故乡,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学到了新的知识,言行举止变得更文明、更美,我们的美不是用来俯视故乡人的。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故乡人没有和我们一同进步,在一些方面显得有点丑陋,对此,作为先行者,我们应做的是拉扯,而不是埋怨。对故乡,我们应有的态度是感恩和爱。这种感恩和爱与故乡的状态无关,与它是山清水秀还是穷山恶水无关,与故乡人是美丽还是丑陋无关。这就是诗中“低头”的意思。

联系全诗,我们应该感谢明月,明月照见了李白的心事,照出了一个静静地思故乡的李白,让我们明白:低头是思故乡的应有姿势、正确姿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