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日本投降时 为啥侵华天皇的诏书叫终战诏书而不是投降诏书?

日本投降时 为啥侵华天皇的诏书叫终战诏书而不是投降诏书?

时间:2020-04-12 21:02:28

相关推荐

日本投降时 为啥侵华天皇的诏书叫终战诏书而不是投降诏书?

关于日本天皇投降,我写过几篇文章,投降的套路是很深的。

贝尔加米尼的《天皇的阴谋》中,有一个细节,说8月13、14日的时候,日本顽固不降的好战分子,大概几十个人,为了阻止天皇投降,搞了一次政变。

头目有东条英机的女婿、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的内弟等,他们和皇宫的近卫师团干了起来,枪击了几个护卫。

他们要夺取玉玺,阻止发布终战诏书;销毁裕仁宣布终战诏书的录音碟。

这一幕在美国电影《天皇》中也有精彩的镜头。

老首相铃木和天皇裕仁在地下室谋划投降,另一派极端分子在外面谋划叛乱。

在铃木的府邸,右翼分子纵火烧了他家,老铃木的汽车发动不起来,被警卫抬着抬到高坡上,趁下坡才推着,乘车而逃。

这些颇具戏剧性的一幕幕,就发生在8月15前的几十个小时内。

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贝尔加米尼调查研究后称,这一幕幕全部是导演的,故意玩的苦肉计。

目的是为了划清界限、开脱罪责,给盟国证明:天皇和首相是愿意投降,之所以迟迟不投降,是因为军部太猖狂:“看,我们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老命都快没了!”

这些套路和细节,跌宕起伏,出乎人的想象,世人也知之甚少。

我们熟知的,就是日本在原子弹下服服帖帖地投降了,而对细微之处的日本,了解得太少了。

这只是“投降前传”中众多套路中的一个。

日本善于演戏,十分顽固,欺软怕硬。

遇强敌,服帖得比孙子都服帖,把自己国家的女人主动献给美国大兵玩,还不要钱。遇到落后软弱的,就制造惨绝人寰、令人发指、出乎伦理的大屠杀。

日本善于伪装、精于阴谋,沉溺技巧、缺少战略。焦躁不安的忧患性格中,常常做出出乎常人想象和伦理的拼死执著。

譬如自杀式特攻队、鱼雷;

譬如快饿死的战场上,人吃人继续战斗也不投降;

比如原子弹即便扔下两个,如果不答应保留天皇的皇位,他们愿意“一亿玉碎”也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等。

这就说到今天的问题的核心了:日本为啥不说自己投降。

如果投降,那就意味着对以往的否定,日本死了那么多人,如果天皇宣布投降,日本人会认为他们的丈夫、儿子、父亲死得毫无价值,这将引起社会的动乱。

虽然他确实是投降了,确实是接受波茨坦公告上所说的“无条件投降”(实际上不是无条件的),但对天皇裕仁来说、对自己的子民来说,绝对不能用有辱天皇的字眼,绝对不能让民众失望、让社会动荡。

是的,当领导的要继续“愚民”,子民要引导,看不清全局和历史的子民,才能听话,天皇才能做好自己的皇位。

这是当权的天皇不让研究历史,设置“思想警察”的原因。

他在终战诏书中说些什么呢?

1,解释为啥终战。

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为了不忍看到日本继续受原子弹的轰炸,不忍看到子民再牺牲。

2,解释什么是终战。

终战,就是战争终止,而不是投降。战争结束,日本转入“建设新神州”的下半场,他号召日本人要继续奋斗,蛰伏一百年再崛起。

为了保持虚伪的尊严,天皇裕仁找汉学家数易其稿,对每一个文字都精雕细琢,比如在提到中国时,依然用了带有歧视性的“支”,而不是“中国”。

因此,题主说这是不是日本“贼心不死”,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但是不是发动战争的“贼心”,就是后话了,需根据之后的情势具体而论。

可以断定的是,这份诏书目的就是告诉日本人,日本“不死”。

另外还需补充的是,虽然天皇对日本国内用的是《终战诏书》,但在和盟国签订协议时,协议书上可是用的“降书”二字。

【本文史料参考:《天皇裕仁传》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