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论“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教育本质

论“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教育本质

时间:2018-08-15 09:10:32

相关推荐

论“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教育本质

导语

微信一年一度的公开课pro如约而至,从第一年开始,这已经是第4个年头。张小龙也连续第三年在这个活动中进行每年仅有的面对公众的演讲,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讲讲了4个小时。

整个晚上朋友圈都被小龙这场“行为艺术”刷屏了,从演讲中也很好地总结了微信8年的事情以及曾经并且现在接受到的吐槽:

“的八月份,微信的日登陆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日活超过10亿的产品吧。”

“特别是最近我们发布了微信7.0版本,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在此不再重复小龙的观点,推荐大家看《官方最完整版:张小龙微信公开课超时演讲,总结微信8年》,原汁原味,甚至可以去看回放。

这是小龙作为产品经理,从内部8小时微信产品观分享以来,最大规模的和大家分享微信的产品思考。整场演讲停下来,一如既往的充满着思考和节制。微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个人最好的工具型朋友,是一个让创造者体现价值的市场。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投身到教育行业以后,观察和参与到教育行业线上和线下的一些产品中来,结合小龙的分享,还是有挺多思考想和大家进行分享。

教育的初心,一定是善良的

“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地使用我们的产品。”

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内心一定需要是善良的,因为这是关乎一个家庭,一个人成长学习成材的大事。教育产品的产品经理更应该具备善良的本质。

但的确很多产品经理,从毕业到入行,学习着各种“产品经理之术”,分析场景需求用户画像,却无法避免被业务营收,成本投入影响。把产品设计得让更多用户点击,因为经验告诉他们,每多一次点击都多一次付费的可能;也可能把产品的核心目标定位付费转化率,因为人性告诉他们,这个决策对用户越重要,等待让用户足够焦虑,付费转化率越高。最近爆出来的各种产品退费难,报考每点一步都需要付费,审核还能付费加急的产品设计,无不体现着这样的因素。

每个公司,每个人,当拥有资源和权力的时候,都觉得可以利用来做点什么,主动去影响一下别人。一个日活达到10亿用户的产品经理,还能保持一个善良的心,不为短期利益所动。而很多教育行业的产品却做不到,这是比各种“产品经理之术”更重要的“道”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爱”,AI是支持和辅助,不能取代老师和教育本身

“AI是要落地到我们实际的一个功能或者是场景里面去的。”

人工智能,的确是近几年来特别火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能力,我认为也会像水电煤一样,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但在到达那一天之前,各个行业内都拥有利用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机会,需要各个行业的行业专家,精准地定义出行业的痛点,真正通过机器提高效率的环节,训练机器,从而让行业进行智能升级。

在教育行业,图像识别这一能力已经在头部企业中广泛应用,最近在英语一对一的赛道上,也有一小波AI一对一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些企业利用AI的能力,可以根据学员的语音和反应,对应给出外教的反馈,看上去对面是一个真人外教在互动,实际上却是机器识别出来后匹配给出的视频反馈。

从产品的创新和技术突破上考虑,这还是一个值得称赞的AI落地场景,也能从课程的成本,经济效率的角度,给到企业很好的财务表现。但当我们自己亲自体验“AI老师”上课之后发现,在AI课堂上我们给“外教”的回应通常得不到正确的反馈,而对面的“外教”老师还会按照脚本继续上课。每个家长不管是付了10000元的成本还是1000元的成本来期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体验,获取的却是不严谨的教育交付,这也许和教育初衷有所违背。

我们在鼓励创新,期待新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落地的时候,还需要更关注技术是否成熟,是否能交付严谨、正确的知识,毕竟,每一份家长购买的期望都是同样分量,每个家长对“真人”老师的信任也是同样珍贵的。

“机器比人更聪明,但人比机器更善良。”

KPI与人性

“我不希望机器推荐是用户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如果这样,用户迷信保健品,我们就推保健品的文章。如果从KPI的角度,这样是最容易完成KPI的。但是如果我们推荐给用户新的知识,用户会离开的。因为惰性是人共有的特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去伤脑筋啊。”

是啊,惰性是人共有的特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去伤脑筋。但我们做的是教育啊,就是让学生去学习新知识,去伤脑筋思考。这是违背人性的,但,人性不止有惰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升级,产品交互方式的迭代,我接触到了很多用心设计教育产品、教材教具的在线课程公司,这还是让我挺心生敬畏的。

在过去,每天完成相应的习题,学期末考到理想的成绩,这就是学生最重要的KPI啊。在我还是学生的时代,真的就是想每天刷多少套题,上哪个科目的培训班,需要分数就给我提高分数的产品就好。现在好了,会有公司根据教纲提供更多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具,用手机扫一下习题册的二维码能得到老师点评,也可以通过拍照系统自动打分批改。此外也有利用社群,互相打卡促进,分享学习进展的产品。这不就是更好地利用社交的力量去克服惰性,给教学赋能的产品设计吗?

好产品的价值

“这个时候我们的原动力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

前几天刚好参加了新东方投资企业的年会,会上俞老师给在座的教育行业创业者问了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做这个企业的【why】是什么吗?天下所有事都围绕着三个词进行,what、how、why,只是有些人是顺着来:what、how、why,能做到前两个,最后why就不知道了。也有人是反过来的,清楚初心why,为什么出发,how和what自然就做成了。

大家做产品的原动力是什么?有没有给用户带来价值?有没有给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值得每一个在路上的教育工作者思考。找到原动力了,无论走多远,遇到什么问题,解决办法的动作才不会变形。

观察过很多家长社区,都在利用家长的焦虑,在这个经济形势下,作为家长养个孩子面对家里老人已经足够焦虑,利用焦虑来提高产品阅读和完成kpi,而不是更多的缓解家长焦虑和帮助家长排解焦虑。当一群家长带着焦虑而来,带着更多焦虑而走的时候,why?

感谢小龙,作为离职同事之一在发言最后被提及,内心无比温暖。也有幸短暂参与到这个伟大产品中来,感到荣幸。

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团队大多数人的家庭,都是因为得到良好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好,从而有机会创业,来记录教育行业的发展,做能让中国教育变得更好的事情。

教育,是给每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和实现希望的事情。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教育至美。

张小龙演讲摘要

1、原动力其实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微信的原动力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做一个好的工具,打破信息不对称,另一个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2、好的产品必须有这十大原则,有创意的、有用的、优美的、容易使用的、含蓄的、诚实的、经久不衰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环保的、尽可能少地体现设计的产品,才是一个好产品。

3、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用户很多年,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不想破坏和老朋友之间的关系。

4、一个新的产品如果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

5、我们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对产品的认知,这和我的理解相违背。

6、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7、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

8、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应该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语音识别一样。

9、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地使用我们的产品。

10、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作者为鲸媒体COO、互联网从业者、前腾讯微信产品经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