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自驾国道317 一路向西:西出德格 从川到藏!

自驾国道317 一路向西:西出德格 从川到藏!

时间:2018-10-14 11:35:51

相关推荐

自驾国道317 一路向西:西出德格 从川到藏!

从西安出发到成都,沿着317国道一路向西,路过汶川萝卜寨,从色达到甘孜,离开亚青,向西偏北,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到了川藏第一险——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

这一路,我们看了雪山脚下绝美的甘孜寺,去往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亚青寺,感受了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再一次体会了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与印记。开车穿过雀儿山,随着海拔的快速升高,山势变得愈发险峻,雀儿山正一点点地揭去神秘面纱,向往来的人们露出真实的面孔。接着走,路边美景接连不断,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德格,快到了。

这一地带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极高山峰,低海拔冰川,深切峡谷,湍急河流,高寒草原,溪沟清泉,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民俗。

西出德格过金沙江,在地理位置上便是进去西藏地界。川西之旅,心之所向,非同寻常。

自驾路线:西安—成都—汶川萝卜寨—古羌王的遗都—马尔康(嘉绒藏居西索村和土司官寨)—色达—甘孜—甘孜寺—白玉寺( 甘白路:中国最美自驾县道)—亚青寺—玛尼干戈小镇—新路海—海子山—阿须草原—雀儿山—德格印经院

1

西安出发,沿国道317一路向西

从色达到甘孜,走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旅程,雪山脚下的绝美喇嘛庙——甘孜寺,路过了神秘的西部牛仔小镇——玛尼干戈,对新路海一见倾心,在白玉恰逢首届康巴原生态锅庄节,去往阿须草原感受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气魄,翻越了318国道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座高山垭口——米拉山,去往了我向往已久的修行圣地亚青寺,穿越了川藏第一险——雀儿山。

雀儿山是垭口,垭口有很多在地理范畴上都是分水岭。雀儿山就是雅砻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又因一座大山把德格县一分为二。东部的雅砻江流域,是纯牧业地区;西部的金沙江沿岸,是半农半牧区。雅砻江一路向南,还是四川和西藏的天然界限与屏障。再往下,远处能看见绿色的山了。再往前,路的两边是草原与河流。接着走,路边美景接连不断,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德格,快到了。

沿着317国道从四川进入西藏,德格是我们经过的最后一个城市,到德格短暂停留,就是为了一睹德格印经院的风采。

到达德格印经院,时间已近下午5点。

经幡随风飘扬,铃声悦耳回荡,转经筒转了又转。僧人口中反复咏颂的早已烂熟于心的经文,在一遍又一遍的虔诚中升华。而另外有一群人,将他们的所有信念灌注于木板之上,于是这份虔诚也成就了藏地三大印经院之首的德格印经院。 这里是德格印经院,是中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仍然在用雕版印刷的场所。

抄起一块吸满红色墨水的棉布,一名藏族印刷工轻快地刮过一块红色的印版。1米长的纸条掠过印版,经过羊毛滚筒压平,倏地飞起,旋即在纸的表面留下一段整齐细密的佛教经文。 经文浸染在酥油和墨汁的清香里,无数个藏文字母在黑暗的书架上窃窃私语,等待着下一个印刷、清洗的轮回……

2

德格印经院:藏文化大百科全书

德格,是我国藏地三大文化中心之一。

其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意义,一是因为这里是格萨尔王的出生地。这里,不仅文化气息十分厚重,而且至今还十分活跃。二就是享有美名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在藏地三大印经院(另两个为拉萨印经院和甘南拉卜楞印经院)中,以收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管理完备严格、原材料制作考究、印刷质量高,以及对古建筑、壁画、印版和其他文物的收藏和保护而位居首位。

坐落于德格县城文化街的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盛名。

匆忙赶到门口,却被告知即将关门,不再允许游客进入。心中有些着急,紧赶慢赶还是晚了,若不能进去看看,那岂不是此行莫大的遗憾。我将目光转向看门的藏族大叔,兴许是理解我们虔诚的心愿,大叔沉思片刻,随即挥手笑着说道:进去吧,只能半小时,抓紧出来……

入门,仰望,肃然起敬。

没有其他游客,可以静下心来投入地看。天空蒙蒙细雨,气氛庄重和谐。印经院构造独特。

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壮观、幽静。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对面的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印经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不同区域。藏版库大小共计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都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3

西出德格,过金沙江进西藏

从一楼,到二楼。脚下的木质楼梯咯吱吱地响,越发显得空旷而神圣。每一步走过去,都尽量放轻。每一步走过去,心中的庄严就越发浓重。二楼靠近露台的位置,堆放着很多没有处理完成的经版。另一侧,却不知怎样过去。隔着好几米远望过去,小窗户里可以看见仍有几个藏民在忙着印制经文。

我伫立,只静静观望。年近70岁的当秋,是印经院总管,他的工作是负责管理工人和制定印书计划。年复一日,至今已有35年。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几千人发来的订单,有僧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最昂贵的是《甘珠尔》,13万元一套。最便宜的,也有1块钱3张的短佛经。”当秋说。印经院里的每一块雕版都有不同寻常的来历, 雕版的原料,取材于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红桦木,经微火熏干,在牛羊粪中沤制、水煮、烘干,再经过半年多的加工才能制成经久耐用的胚板。

胚板完工后,下一道工序是雕刻。德格印经院的刻版工匠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不仅技法娴熟,而且有较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为了保证刻深、刻准、刻好,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平均一个雕刻工人一个月只能刻7块板、14面,加起来约8400字。为了长期保存,刻好的印版还要在酥油里浸泡一天。晒干后,再用一种防止虫腐的植物药水洗净、晒干。

雕版制作的同时,是书写经文。技艺精湛的藏族书法家把文字直接用笔反写在胚板上。或者,将文字整齐地写在和胚板大小一致的纸条上,再把这种透明度很高的的纸条反扣在胚板上。 而经文的印刷,则需经过裁纸、泡纸、兑墨、研磨、兑制朱砂、取版、印刷、晾晒、洗版、归库、分页、核对、装订、打磨、刷色边、包装等十余道工序后才能完成。印经院靠近出口的地方,有位身穿蓝色长衣的藏族大爷正在低头清洗印版。见我们路过,抬头示以淳朴的微笑。

走上前,我笑着问候“扎西德勒,可以给您拍张照么?”大爷并不多余说话,但笑容更加灿烂。一边放下手中的活儿,一边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还未提示,他已挺直了身子,双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膝上。黝黑的面庞,深深的皱纹,浓密的眉毛,还有清澈的眼神……那一刻,短暂的几秒,这份质朴的笑容便永久地烙印在心底。

看表,不知不觉已经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出门,又久久不愿离去。回首,印经院色彩鲜艳的红墙蔚为耀眼。三五成群的信众,手持佛珠,正口中念念有词地快步绕行着寺院。 这时,天又放晴了, 西边的天空,一抹红霞腾地悬挂出来,光彩,映红了每个人的脸颊。

而西出德格,过金沙江,就算正式进入西藏了。

自驾看点:

色达到甘孜: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

甘孜寺:雪山脚下的绝美喇嘛庙

玛尼干戈:神秘的西部牛仔小镇

新路海:一见倾心是天堂

白玉:恰逢首届康巴原生态锅庄节

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米拉山:318国道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座高山垭口

亚青,你没有见过的修行圣地

雀儿山:川藏第一险

德格印经院:中国最大的藏文手工印经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